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广元:超越庭院经济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1日 15:24 《中国投资》

  文/本刊记者 杨海霞

  四川省农业大市广元,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处,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1980年代初,这里曾以“庭院经济”发展模式闻名全国。

  所谓“庭院经济”,就是农户耕种自家的庭院自留地,根据实际条件选择适合的作物。广元市委农工办主任白耀宪告诉《中国投资》:这里农村发展的不利条件众多,农户居住分散,一家一户发展农业生产,由于各家地处的环境形态各异,有些有水,有些没有水,有些地处高山,有些地处洼地,土质气温都有所差异。因此广元成为中国最早的“庭院经济”发祥地。

  零散发展的“庭院经济”模式,在20年后的今天,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广元市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桃园模式

  3月28日,广元市旺苍县东河镇南阳桃花节刚刚谢幕,山上1万多亩土地上,桃花依旧灿烂。早在2002年,东河镇把成都桃园公司成功引入当地,实施了万亩果草畜生态农业建设,后来这被称为经典的“桃园模式”。

  东河镇党委书记胥勋雷向记者介绍,桃园模式的基本关系是:农户将土地出租给四川成都桃园公司,由桃园公司引进桃树并传授技术,农户为桃园公司种植和管理桃树,领取工资。同时,农民还可以在桃树下种植蔬菜,一些植物废料还可以用来养猪。

  在这个模式中,双方有非常明确的责任和利益分配关系。农民获得的好处有三个方面:一是地租收入。这个地租就是每年每亩稻谷产出按照市场价出售后的收入;二是工钱,约1000元/亩;三是在桃树下种植蔬菜的收入以及养猪所得收入。这笔收入以5头每亩计算,年收入超过800元。这样,农民的纯收入达到2400元。此外,桃园公司还会对表现优秀的员工发放年终奖。桃园的管理不需要太多劳动力,因此,大多都外出务工,这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据介绍,这种合作模式有效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双方的合同签订了50年,期间农民收入基本都能得到保障。

  随着引入桃园公司,东河镇农户收入提高,这里家家户户都按照小康村标准建设,民居也得到了翻新。

  由于整个桃园都在山上,交通至关重要,现在已有一条盘山路蜿蜒而上,大部分路面都得到了硬化。

  旺苍县小康办主任邓雄告诉《中国投资》,这条路就是为了筑巢引凤修建的。“过去调整产业结构的时候,始终走不出新路,年年栽树不见树,千家万户种植灵杏,互相杀价。县里发现,农业产业必须由公司带动,农户参与,才能把产业做大”。

  5年前,旺苍县向桃园公司开出了许多优惠政策,如通路通水,前5年土地免租,由县财政给予农户地租补贴。“我们的规划是2万亩”,邓雄说。

  东河镇党委书记胥勋雷告诉记者,目前,桃园公司正在和北京汇源果汁洽谈,将在旺苍建设一家果汁厂。这意味着桃园公司的万亩果草畜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将从目前简单生产走向农产品深加工。

  近年来,旺苍县各镇依托退耕还林等相关政策,结合实际大力发展林果、中药材、畜牧等种养殖业,目前已初见成效。在旺苍县内,还有20万棒黑木耳基地,近15000亩核桃、板栗等干果生产基地,年出栏生猪10多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中药材银花基地等,这些产业加“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幅度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专业合作组织

  除了桃园模式,广元还成立了一种专业合作组织,帮助农民从庭院经济走向规模生产。

  青川县凭借生态产业走出了一套新路子。这里过去非常穷,但现在是中国第一个以生态命名的生态县。青川县环境优美,出产黑木耳、菌类、山野菜和花椒,中药材天麻。

  广元市委农工办主任白耀宪告诉记者,青川县生态产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企业直接向农户收购农产品进行加工出售;另一种就是以专业的合作组织为纽带,将农户和公司连接在一起,不仅提高了农户的议价能力,也减少了公司向大面积分散居住的农户收购农产品的成本,提高了效率。

  在1996年就成立的孔溪乡天麻合作社,除了帮助农户出售农产品,还提供生产技术和服务,培训农户对天麻进行初级的烘烤加工。实际上,这些合作社多数是由过去的供销社演变而来,但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已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在苍溪县,记者采访了宏联兔毛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控股方四川省宏联兔毛公司,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兔毛公司,其专业合作社组织遍及10多个乡,上百吨的兔毛从这些乡镇汇集到各地的分社,再运到宏联公司,最后运达上海等地的毛纺厂进行加工。

  宏联公司董事长昝铭锋介绍,兔毛因为可以独家独户生产,多是贫困地区的产业,但是这里的农户生产众多,居住分散,于是宏联公司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并下设10个分社,共计有27500户加入了这个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的基本特征是给予农户保底的收购价,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合作社都要至少按照这个保底价收购所有兔毛,以保证农户的基本收入。然后合作社再将兔毛出售给宏联公司,获得一定差价收入以保证合作社的基本运营。此外,公司还对合作社和农户进行二次返利,也就是分红。

  由于增加了收入,农户非常愿意加入合作社。昝铭锋说,预计会员能再增加5000名。2006年,宏联公司收购460吨兔毛,实现5000多万的销售收入。今年预计能收购500吨。

  在苍溪县,一个新的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正在组建。永宁镇副镇长张文镛告诉记者,南池村作为国家土地整改项目所在村,除了新村建设,还引进了猕猴桃公司并成立了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是由过去的农村供销社村民共同出资成立的,供销社以技术和资金入股,村民以土地入股,分配则各按50%收取。

  据介绍,广元新规范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今年以来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增长15.7%,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人均纯收入高出其他农户360元以上。

  龙头企业

  不管是“农户+基地+公司”模式,还是专业合作组织模式,农业龙头企业都是最关键的主角。

  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就是一家龙头企业,并且是从当地发展起来的龙头企业。是一家2000年在旺苍县成立的,集茶叶种植、科研、加工、销售、品茶休闲和茶文化展示于一体的茶叶专业企业。

  2005年,四川米仓山茶业有限公司与广元市仁和商贸有限公司、旺苍县桃源茶业有限公司、旺苍县鼓城山礼仪文化有限公司、旺苍县黄梁厂、广元汇峰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组建了“米仓山茶业集团”。这改变了旺苍茶叶生产长期以来各自为阵、品牌分散形不成规模和拳头的状况,从而达到了资源整合、品牌共享的目标。

  资源整合,给旺苍县的茶产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整合之后,它的茶叶种植面积达6.7万亩,产量达709吨。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在旺苍县的五权、化龙、东河等5个产茶乡镇已具规模。2006年底,米仓山茶业集团共拥有资产4277万元,创利润599万元,共带动全县种茶乡镇农户1.8万户,改造和新建茶园2万多亩,茶农人均增收200多元。

  首先,这家龙头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到了春茶加工季节,鲜叶附加值普遍提高,产茶各乡镇农民几乎是全体出动,不是采茶卖茶,就是进厂炒茶,全年季节性用工达到3000人次。

  其次,由于加工规模扩大,茶农所产鲜叶全部就地销售,方便了茶农,降低了茶农销售成本。

  而且,由于基地周围的农户可以常年进茶场务工,每人每年可以挣到数千元,加之农民家中圈肥、青肥、秸秆、稻草等都可变废为宝,送进茶场卖钱,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龙头公司带动周边茶农从“小”到“大”、从“输血型”挣钱变为“造血型”致富。

  此外,米仓山茶业集团还配合省、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多次举办农民加工培训班,召开栽茶、管护、炒制现场会,还为农户垫资购买优质高产茶苗,走村串户传授茶园管护技术。

  从2005年开始,米仓山茶业集团对严格按照公司的种植和采摘要求的农户实行“两次返利”,对凡是按照公司标准对茶园进行管护、且产量达到一定标准的农户,所售鲜叶价格均比别人每斤高出3~5元。两年来,公司给茶农共返利300多万元,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管护意识和水平,也增强了他们种茶务茶积极性。

  生态小康新村

  随着农村各项产业的发展,广元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以苍溪县为例,其生态经济的年收入7亿多元,达标户平均1.02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分别高出全县2186元的50%以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万人,其中县城和中心集镇务工经商8万人,城镇化水平25%;年纯收入过万元和存款上万元的农户分别占62%和51%以上。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展开。

  在苍溪县永宁镇芥子村,一个已经完成的新村建设呈现在记者眼前。这个村的整改投资高达1700万,包括一条道路的修建,一个积水池的整改和红土改成耕地的项目以及民居改造。张文镛告诉记者,这里是苍溪收入较高的一个村,保守估计每户2600多元的收入,农户生产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化。

  新村建设在广元其它地区也在蓬勃开展。和平村地处广元市郊的山区,道路全部是崎岖不平的土路,且非常狭窄。270多户村民正在自发地启动了约200多万投资的新村建设,包括修一条投资约100多万元的硬化道路,包括每户安装沼气、建设蓄水池等。副乡长母洪军告诉记者,这里的雪梨供应市区,销路非常好,每户年收入达到1万元,除了项目资金,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的程序,协商投资修路,并将在道路两侧种植梨树,规划发展农家乐等旅游产业。

  “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是广元市2006年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具体规划和目标。据广元市农工办介绍,1980年代,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苍溪县开始推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经历了“庭院经济→庭园经济→生态庭园经济→生态家园→生态小康新村”5个阶段,现在这种经验正在被推广到全市去。

  这种贫困山区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新路子,是以“六个一加三配套”的“户办工程”建设。“六个一”是指:每户建成一个年稳定收入5000元以上的经济园、一口年产气400方以上的沼气池、一个蓄水100方以上的防旱池、一眼机压或电提卫生井、一条连接干道的硬化路、一套卫生舒适的生态农居。“三配套”是指:一是园、圈、气生态循环建设配套。以沼气池为纽带,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等模式,把种植园和养殖圈链接起来,形成庭院生态循环链。

  从2004年起,每年广元启动和完善生态小康新村有100个,目前已建成“户办工程”生态家园1万户。

  在建设投资方面,旺苍县小康办主任邓雄告诉记者,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以上用于新农村建设。去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的项目资金9500万。今年,经过整合的各方面资金达7500万。

  不过,新村建设仍然以农民投入为主体。大多数以奖代补,工程由政府组织实施并给与一定的启动资金,农民自己出资出工,工程验收合格后,给与奖励。

  在投入保障方面,苍溪县十分注重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据介绍,一是将拍卖山坪塘、场园所得收益800万元全部补助给农户,带动发展小康村建设等9100多处。二是通过“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培育业主和大户,带动4.8万农户综合开发利用土地和水面6.3万亩。三是以奖代补,奖励从上级争取的各类项目和财政资金5300万元,带动农户投资近6亿元、投劳2600万个,政府投入的带动效应达1:10。

  广元农工办介绍,广元的小康新村建设已经逐步建立了“农户投入为主体、项目投入为补助、财政投入为导向、信贷投入为基础、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

  目前,以苍溪县为例,全县40%的村建成或基本建成生态小康新村;100%的乡镇、94%的村实现了电视光纤联网;100%的村建有小学、幼儿园,九年制义务教育各项指标都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95%的村建起合作医疗卫生室,98%的农户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六个一”农户达41%,经济园、沼气池、防旱池、卫生井、硬化道和生态农居户分别达85%、60%、60%、90%、45%、60%。

  总体而言,广元市2006年,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左右;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11%以上。启动实施生态小康新村建设200个,其中示范村20个,重点村135个、一般村45个,惠及4万多农户。初步呈现出生态产业、生态庭园、生态农家旅游三种生态小康新村主体模式。

  2006年,全市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明显加快,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45%,林果业发展迈出新的步伐,食用菌、茶叶产量分别增长60%和28%,烤烟产量连续两年翻番。全市启动实施的200个生态小康新村有164个村开始形成“一村一品”格局。

  任重道远

  挑战依然很大。“买东西非常难,更不要说卖东西了。”白耀宪告诉记者,广元盛产的中药材和农产品非常丰富,由于大部分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这些产品大部分都运不出去,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

  此外,旱情是这个地区农业发展严重的障碍。眼下,正是旱情来临的时候。为了避免旱情带来的困难,广元正在积极发展避旱农业。比如生产提早安排,尽量在旱情到来之前安排生产。种一些旱作物,推广节水和地灌技术等。这里随处可见的山坪塘,就是为了蓄水抗旱建造的水池,将雨水集聚下来以便干旱时灌溉。

  虽然部分地区通过多年探索找到了发展的路子,但是由于各地情况不一,有些模式难以推广。以旺苍县为例,只有桃园公司、广元育星养殖有限公司初步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其他的农户与企业未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有些地区“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流于形式,导致不少项目失败,见不到成效。

  这里,大部分地区传统农业仍占绝对优势,粮猪型经济结构和一家一户生产方式没有明显改变。境内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型生产,加工能力低,基本上还是出售初级农产品,农业附加值极低,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经营。

  作为一个工业较强的县,旺苍工业发展主要是煤炭、石灰、水泥等资源型企业,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大,规模以上企业35家,其中煤炭开采、洗选、炼焦的企业就达19家,占了54.3%。整个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部分企业亏损大,骨干企业较少,市场竞争力弱,抗御风险能力不强。此外,安全、环保压力大,原材料供应、交通瓶颈等问题依然存在。今年1〜2月,因技改投入、原材料供应、资金紧张致使停产、半停产规模以上企业达11家之多,占了近1/3,减少产值700多万元。工业不强,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相应就很低。

  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乏力,一方面让农民的收入难以提高。据调查,该县公/铁路沿线农民增收主要有3个渠道:粮食生产收入、畜牧林果业收入、劳务收入,它们分别占农民总收入的30%、30%、40%。个体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是传统粮食生产、种养殖业、外出务工3种途径,其中务工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40%。

  另一方面,造成了财政困难。债务已成为困扰村镇发展的一大隐患。目前,旺苍县的乡镇负债率达100%,负债总额高达1.27亿元,全县35个乡镇农民税费拖欠总额达到2475.7万元。有些镇欠债上百万、上千万元。

  这些债务多来自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有“普九”期间学校欠债、项目建设欠债、办企业贷款欠债、支垫税款欠债、基础设施建设欠债等,且欠债时间长,涉及面广。

  由于受城镇化、工业化、道路交通建设、移民搬迁等因素的影响,旺苍县的失地农民正在日益增多。如旺苍县三江镇三江村一二社800多人仅有130多亩土地,其中300多人分不到承包土地,110多人在招工和小集镇建设中成了失地农民。据了解,目前旺苍有无地失地农民8000多人,且主要集中在公铁路沿线乡镇。目前无地失地农民只有靠打工、做点小生意勉强维持生活,绝大部分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后顾之忧难以解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