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杜鹰谈新农村建设投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1日 15:24 《中国投资》

  杜鹰谈新农村建设投资

  ——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

  杜鹰副主任接受《中国投资》专访,系统阐述新农村建设投资问题,并就有关重大制度设计发表观点

  《中国投资》:尊敬的杜主任,请您谈一下,“十一五”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思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对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杜鹰:“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而“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新的形势和特点。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为“十一五”时期加快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近两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系统部署。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两个中央1号文件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明确“十一五”时期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思路:

  一是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要超越农业和农村的层次,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把农业生产放到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循环中,把农村发展放到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中统筹考虑。从“十一五”开始,要逐步建立起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包括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机制,对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以及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机制等。

  二是通过明显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解决“三农”问题。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村始终会有数以亿计的人口生活,建设好农民的家园,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减少农村人口的同时,也要把新农村建设好。要加强农村道路、通信、电网、饮用水、沼气、垃圾收集处理等生活设施建设,通过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国家的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农村的落后面貌。

  三是通过扩大公共服务覆盖农村的范围解决“三农”问题。要逐步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问题,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逐步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公平地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扶贫减贫力度,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是通过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生产力来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此,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创新农村体制机制,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从中央所明确的新农村建设的范围、内容和措施来看,基本上涵盖了上述思路所蕴含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是“十一五”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和重大举措。

  《中国投资》:2007年,中央政府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投资将有多大规模?明确了哪些投入重点?

  杜鹰: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必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当前要在“多予”上下功夫。

  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预算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三个继续高于”的要求,即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国债投资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安排上,切实做到向“三农”倾斜,积极争取总量上有所增加,结构上有所优化,让老百姓切切实实能够受益。这几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每年安排用于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投资都保持较高水平,2001年用于农村建设的投资大概占全委安排的预算内投资和国债投资总量的35%,2007大约占48%,所占比重逐年提高。

  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还要明确重点,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的农村建设投资达600多亿元,将重点投向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现代农业建设。一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加快建设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大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投入力度等;二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继续实施种子工程、禽畜水产良种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沃土工程以及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等,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工程。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资1000亿元,逐步做到中部、东部地区油路到村,西部地区油路到乡,有条件的到村;二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去年中央安排投资60亿元,解决了289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今年要继续加大力度,计划安排中央投资64亿元,再解决32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十一五”期间全国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建设农村沼气。重点向退耕还林地区倾斜,去年中央安排了25亿元,全国新建沼气池450万口,今年要继续努力,再安排中央投资25亿元以上,计划全国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00万户;四是加强农村电力设施建设。继续在中西部地区完善农村电网,最终确保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另外还要抓紧解决全国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一是着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100亿元用于农村初中学校改造,安排100亿元发展职业教育,同时继续实施西部地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二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以乡镇卫生院的改造为主,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同时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三是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安排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项目,同时将适时开展乡镇文化站的建设。

  继续支持生态建设。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试点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以及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等,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投资》:如何提高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率,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杜鹰:新农村建设投入既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又存在资金分散、衔接不够、效率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2004年以来的4个中央1号文件都对整合政府支农投资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几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支农投资整合工作:一是会同财政部、科技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在深入地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整合政府支农投资的意见和建议的报告,提出了整合政府支农投资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国务院已批复同意;二是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县级政府支农投资整合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明确了投资整合的工作目标、原则和步骤,推动县级投资整合稳步推进﹔三是在全国2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确定了50个整合政府支农投资试点县(市),积极探索投资整合的有效途径;四是编制完成了2006年政府支农投资指南(试编),明确了2006年农林水利气象投资项目的安排原则、总体布局、建设内容和管理要求,并向社会公布。

  中发[2007]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抓紧建立支农投资规划、计划衔接和部门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完善投入管理办法,集中用于重点地区、重点项目,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按照这一要求,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点要开展以下4项工作:一是着手研究建立支农投资规划、计划衔接和部门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在工作机制框架下,建立部门间规划会签制度及年度计划相互抄报制度,适时研究建立涉农投资网上信息交流制度;二是继续编制2007年政府支农投资指南,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三是切实加强对整合支农投资试点县(市)的工作指导和支持;四是进一步完善涉农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改进支持方式,提高支持效率。

  《中国投资》:在制度设计层面,如何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杜鹰: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意调动好、引导好、保护好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地位的作用。应当看到,开展新农村建设,亿万农民既是受益主体,又是主力军。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通过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引导和组织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辛勤的劳动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改变落后面貌,建设和谐农村。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增加投入,大力发展生产,培育农村新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壮大农村经济实力,提高收入水平,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决策权和监督权,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实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确定建设重点和优先顺序,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设施问题,坚持把国家支持和农民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改革和完善政府支持方式,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在坚持群众自愿、民主决策的前提下,国家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贴息等方式,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既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又引导农民对工程建设进行投工投劳。要改革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发挥效益。

  《中国投资》: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一批新型农民?

  杜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在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6.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相对偏低的农民素质,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制约了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也制约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可以说,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既是保障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需要,也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今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对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规模,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二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阳光工程实施力度,加强对农民的专业技工培训工作,同时做好农民工就业的公共服务工作,妥善解决农民工的子女上学、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障等问题,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三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同时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步伐;四是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农村教师、乡村医生、计划生育工作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及其他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服务人员的培训制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中国投资》: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管好用好涉农投资?

  杜鹰:近两年,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加之这些涉农资金覆盖千家万户,单位投资规模较小,资金管理难度较大,对管好用好涉农资金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认识到,管好用好支农投资,是充分发挥支农资金使用效益、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除前面提到的稳步推进支农投资整合工作外,要管好用好国家支农投资,还必须做好以下3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规划指导。特别是县一级政府都要制定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今后国家安排所有的新农村建设项目,都要按规划走,按规划安排项目,按项目安排资金,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性。二是完善投资项目管理制度。要从完善管理办法入手,对现有支农投资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衔接,强化薄弱环节,将支农资金管理的各环节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支农投资管理制度体系。三是强化资金监管。针对支农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领域和地区,逐步形成对支农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的全程监控,确保支农资金安全有效使用。财政、

审计、稽察和纪检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发现问题严肃处理。要逐步建立支农资金使用跟踪问效制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