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一季度放贷规模达1.26万亿元 超过全年目标50%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2日 09:42 新京报

  

一季度放贷规模达1.26万亿元超过全年目标50%

2006年一季度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情况简表 央行数据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报讯 央行日前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在肯定了我国当前经济总体形势良好的同时,特别提醒,需要高度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对外贸易结构性矛盾突出、流动性过多以及全球经济失衡可能给我国带来的风险等问题。

  央行这一结论很大程度上由于我国一季度比较“惹眼”的宏观经济数据,海内外舆论大多认为,重新高企的固定资产投资、新增贷款的大涨,依旧不平衡的国际收支状况,成为
我国经济的主要潜忧。

  固定资产投资过快产能过剩危险积聚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4万亿元,同比增长27.7%,比上年同期加快4.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规模继续扩大,施工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增加较多。一季度,施工项目8.7万个,同比增加2.2万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2.2万亿元,增长30.1%;累计新开工项目3.3万个,同比增加1.1万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5万亿元,增长42%.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过度具有两重性,短期内可增加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帮助消化剩余产品,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中长期则会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在前期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埋下导致下一阶段经济回调或是衰退的种子。同时,如果信贷大规模用于投资,当产能过剩、产品卖不出去时,金融风险将大大增加。因此,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投资过度,将有可能出现经济回调、金融风险积聚的情况。

  《报告》分析,随着“十一五”项目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各地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依然较强,当前在建施工规模扩大、新开工项目增多反映出短期内社会总需求仍有继续扩张的态势,存在着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压力。

  贷款增长速度较快

  同时,高速增长的贷款额,被认为是一季度投资“雄风再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年一季度我国的放贷规模达到了1.26万亿元,超过了全年的放贷目标2.5万亿元的50%.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贺强教授表示,贷款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贷款比例过重,达到了60%,这构成了相当大一部分的贷款比例。而此前,央行已经出重手叫停了曾经一度火热的“银政合作”模式,这被认为主要就是调控银行对地方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贷款。

  全球经济失衡中国可能是受害者

  此次《报告》中另外一个看点就是,央行首次采用专题的形式,讨论全球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可能的影响。

  “全球经济失衡从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一旦发生无序调整,就会对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构成重大威胁。”这也显示出央行对这一问题的担忧。

  央行在分析中指出,失衡的双方主要指美国和以日本、中国为主的亚洲国家。作为失衡的一方,美国2005年贸易赤字总额达到了空前的7257亿美元,占其GDP的比率由10年前的1.2%骤升至5.8%;而作为失衡的另一方,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主要石油出口国及部分欧洲国家的贸易顺差则达到100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中国尤受关注,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达1019亿美元,特别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1142亿美元。

  这也成为央行在开篇提到的我国贸易结构性矛盾,可能成为潜在金融风险的一个注解。

  有关专家认为,我国消耗大量自然资源、人力资源,通过加工贸易获得顺差,这些外汇资金却用来购买美元资产,一旦美元出现贬值,就意味着我国国民的财富大规模缩水。

  投资和贷款总体可控

  专家称应征收高额房产转让税抑制房价

  ●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

  新京报:第一季度,投资增长再次回到27.7%高位,您如何看待目前我国这种投资高企的经济发展模式?

  袁钢明:总体上说来,一季度的投资增长和贷款增长速度都比较快,这是一个比较明确的事实,虽然不少人对这样一个数据比较担心,但我个人认为,目前的投资和贷款总体上还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没有达到失控的地步。去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下降到了25%左右,今年一季度回到了27.7%左右的水平,这其实和去年平均水平并没有大的背离,而新年的开始,投资增长也是一种正常的情况,未来两个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很有可能回落,这在此前的2004年也有先例。

  新京报: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达到了1.26万亿元,是全年2.5万亿元的一半,您如何看待贷款的情况?

  袁钢明:这里我要纠正一个比较的方式,将新增贷款和当年计划比,这多少不那么科学。可以说,当初央行2.5万亿元的总体目标,是偏紧的,而每年一季度又是银行的放款高峰,虽然一季度贷款增长速度比较快,但总体上来看,同比增长率为14.7%,其比例在15%的目标以内也不算太高。

  贷款的快速增加,很大程度上是资金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问题,造成银行强烈的贷款冲动,但即使在目前的情况下,流动性过剩虽然对金融机构影响巨大,但对实体的经济增长问题并不大。

  新京报:那您认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风险在哪里?

  袁钢明:主要风险就是

房地产市场和其背后大规模的政府投资。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风险就是投机资金的炒作,其实今年
房产投资
已经回落到20%左右,但房价的激增,其财富效应造成了热钱的蜂拥进入,今年北京已经拍卖出几个天价土地了。前不久央行的加息和最近的九部委通知都有一定的作用,不过总体上力度仍然温和。我的建议是征收高额的房产转让税,并且大幅度地提高利率。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张诚 钟晶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32,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