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危局富豪严介和 > 正文
 

严介和零收购前途堪忧 国企改革攻坚探寻新路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严介和零收购前途堪忧国企改革攻坚探寻新路径

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 (新浪财经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报记者 辜王景 2005年的严介和风头正劲,然而外界对于这位胡润“百富榜”中上升最快的“黑马”和他的太平洋集团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质疑,尤其是他以“零收购”方式介入国企改革的行为。

  事实上,从2002年开始,严介和就陆续收购、托管了31家亏损大中型国企。然而直到去年,他在江西和吉林两项国企打包收购计划被两地国资委叫停以后,“零收购”才开始为
外界关注,因为某种程度上“零收购”牵动了国有资产流失这根敏感的神经。

  所谓的“零收购”是采用“正负打包”方式,即将负资产和正资产的国有企业并在一起,不出现金的收购。严介和认为,他的投入在于对改革成本的承担,“我不会出一分钱。但在收购国有资产的同时,我会承担相应的债务和安置原有职工的责任。”他曾这样表示。

  然而,“零收购”是否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制行为是否规范?

  “什么叫零收购?零收购是不是意味着不需要代价?”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一提到“零收购”就联想到国有资产的流失。“价格高低或者多少,都是由企业自身情况而定的,这其中有‘零收购’存在的合理性。”吴敬琏说。

  不过吴敬琏担心由于政府寻租而导致“零收购”过程中出现一些内幕交易,造成非市场的手段转让国有资产,“零收购”也变得不再纯洁。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和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国有企业改革仍是中国一段时间内重要的工作任务。

  探寻国企改革新路径

  不管是“零收购”,还是MBO,或是管理层增量持股,在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国企改革也一直处于不断摸索的状态。一种普遍的理解是,国企改革似乎往往同国有资产流失扯到了一起。

  无论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2004年8月,“郎顾之争”引发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大争论,就此,一场关于国企改革路径选择的大讨论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在社会舆论压力下,2005年4月14日国资委、财政部公布《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叫停了大型国企MBO(管理层收购),但放行中小企业MBO。

  2005年12月19日,国资委公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管理层增量持股的新做法,由此开始新一轮国企改革路径的摸索。

  从MBO到管理层增量持股,国资委在8个月的时间里制定了国企改革的新政策取向。“应该说管理层增量持股是国企改革中的一种可行性途径。”国家发改委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梁评价道。

  但反对的声音同样明显。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一江教授就公开表示:“M BO的改革被证明是失败的,它不仅造成了资源分配不公,出现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整体国有企业效益实际上是下降的。”

  王一江被视作提出管理层增量持股概念的第一人。他认为在MBO改革中,越亏损的企业越急于甩掉自己,估价也越低,很多企业为了以更低的估价进入MBO的行列,千方百计把企业搞得破烂不堪。“MBO激励经理人把企业搞坏,导致了国企整体利益下降。”

  王表示,提出增量持股的目的就是让提高企业效益、给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获利。所谓增量持股,是指在企业效益提高时,个人按贡献大小,从增量之中获得相应股权。这种方式既能减少国家在国有企业中的份额,也能使企业建立起合理高效的激励机制。

  高梁则对管理层增量持股这种方案表示赞成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因为管理层增量持股涉及到企业成长性的问题,比如在一些成长性好的企业里面,老总因为做出了贡献,实行管理层增量持股,以股权激励的方式奖励管理层无可厚非。但是对于石油、化工等国家大型垄断企业来说,就必须区别看待。“必须分清楚个人因素、外部因素分别占了多大的比例,企业利润的增长有多少是得益于管理层的运筹帷幄,而又有多少是由于涨价、国家投入等外部因素。”他说。

  国企改革的攻坚阶段

  国企改革一直是中国整个改革的核心问题和中心环节。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今年一些关系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要取得新进展。”表明政府对于改革将坚定不移地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也让人们对持续了多年的国企改革给予了更大的希望。

  高梁指出,可以理解某些地方政府国企改革的急迫心情,这些国企普遍存在负债高、职工安置负担重等特点。但是不能追求大跃进似的改革,毕竟国有资产存在一个保值增值的过程,而且也不能忽视广大职工的利益。

  “国企改革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是因为管理的因素。”他说,上世纪90年代后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开始出现大面积的系统性的腐败问题,国有企业管理层中间出现了大量的漏洞,排斥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主体地位,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和工人群众的利益受损,这种状况持续到现在,仍然没有根本好转。

  高梁认为,现在国有企业改革在面上的任务已经不繁重了,主要是一些具体的行业和企业,比如一些国有独资企业和垄断行业。他建议,要加强国企改革的监管力度,“我们需要一个规范化、透明化的程序来支持国企改革。”

  

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郭梓林显然也持赞成意见,“我很困惑,为什么参与国企改革过程中,卖方没有责任,反而买方有责任呢?”他建议国资委要尽快找到一个公平交易的、符合市场行为的方法,否则有关国有资产流失的争论将一直延续下去,“对于那些诚实劳动、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人来说,这种争论会伤害到部分国企管理层以及民营企业。”

  高梁建议,在安排国企改革的问题上,不能只依靠国资委,还需要

审计等其他部门的协作。毕竟改革进行到现在,体制性障碍和多种利益博弈纠结在一起,单靠一家之力是无法解决国企改革的困境的,这就需要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其他部委和国资委共同形成合力推动改革。“中国的国企改革还要借鉴国际上的经验教训。”他补充到,英国的铁路系统以前也是国有的,最后连路网都私有化了,改革得非常彻底。但是最后还是被迫将路网转为国有。这对于中国的
铁路改革
来说有着很深的借鉴意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73,000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