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华每日经济新闻[2006-01-09]
从1996年开始,央行曾连续8次降息。前两次降息以后,保险产品还没有降低预定利率,使得买保险已经明显比存银行“划算”,中国各大城市一时间都出现了排队买保险的奇观。
某大型寿险公司的资深人士回忆当时的“盛景”:在一些险种快停售的时候,很多代理人一天可以签下十几单,营销部里热火朝天,公司内勤加班到深夜都忙不完。
这位人士认为,当时抢购了保单的人们,在连续降息的低利率时代,的确尝到了甜头,这些保单至今还在按10%左右的年收益率运转。不过,这次生命表调整带来的影响却绝对不能和当年的央行降息相提并论。
首先,保险产品定价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除了死亡率以外,还有保险公司的费用率、投资收益率等,还涉及到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行业间的竞争等等因素。其次,现在保险公司经营主体的数量,已经比当时增加了好几倍,保险公司的产品、服务和竞争策略越来越多元化,一家或几家公司的局部调整,已经很难再产生巨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