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生活在武则天身边的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00:26 中国经济周刊

  陕西乾陵素有考古界“三峡工程”之称。1000多年前,女皇武则天和她的丈夫,就埋葬在这里。1000多年过去了,山梁满目创痍,只有山下熙熙攘攘的人家,生生不息。本文如实记录部分至今与武则天陵墓相守的农民的真实生活。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傅航/西安报道

  1000多年前,武则天,一个统治中国50年的女人和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被埋葬在距陕西西安80公里的梁山上。一对夫妇,两朝皇帝,合葬一室,而且在千年的时间里原封未动,这在中国历代帝陵中都是最特殊的一个。

  1000多年过去了,当年在梁山周围修建的宫殿早已灰飞烟灭,满目创痍的山梁上,只有无字碑高耸。山峦下,熙熙攘攘的人家,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梁山脚下,传宗接代,生生不息。本文如实记录下那些至今与武则天相守的农民们的真实生活。

  16岁的冯曼曼:

  武则天跟我关系不大

  16岁的冯曼曼用手指着远处山峦上凸出部分,说那就是武则天陵墓的“奶头”。

  12月的关中,阳光洒在武则天陵墓的身躯上。她犹如一个睡美人,静静地躺在关中大地上,头枕梁山,两个乳峰高耸,脚淌在渭河里,就这样沉睡了几千年。

  1299年前,五月里的一天,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将82岁的武则天和她的丈夫李治埋葬在乾陵。唐朝皇帝安葬有依山修陵的传统。传说,武则天生前就看好乾陵的风水,下令她死后一定要和丈夫合葬在这里。相传王曦之的《兰亭序》真迹也藏在此处。但是,关中地区20多个皇家陵墓几乎被盗遍,惟独乾陵毫发无损。尽管农民起义首领黄巢率领20万人挖、民国军阀孙连仲用火炮炸,都无济于事。即使到了公元2005年7月,西安市市长和国家文物局局长也都宣布挖掘乾陵工作暂时没有时间表。目前,陕西所有帝陵中,只有秦始皇陵和武则天陵完好无损。

  当地老人们有个说法,“谁挖(乾陵)谁招祸”。

  武则天陵墓的风水很好,但是生活在她身旁的农民似乎和她的风水没有多大关系。

  冯曼曼的家就住在武则天乳峰下面的窑洞里,几代人在窑洞里生老病死,爷爷、奶奶都永远离开了这个窑洞,现在冯曼曼是窑洞里最年轻的女性,她的文化程度只有小学三年级。现在她在村附近的织布厂上班,每月工资350元。父亲则替村里别人开的砖厂烧砖,整日早出晚归,每天挣20元。母亲在家照顾只有4岁大的弟弟,全家年收入不到10000元,她和父亲成为家里生活的唯一来源。冯曼曼的父亲一大早推着自行车到邻村的砖场去烧砖,她母亲叮嘱他路上当心,早点回来。

  冯曼曼经常站在院子中间,手扶着家中的核桃树,远远眺望着武则天陵墓,发呆。她没觉得在这位曾经风光一世的女皇旁边,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不久前,冯曼曼的姑妈从省城西安给她捎话,让她今年秋天到西安打工,工作是美容美发,学徒工资200,管吃管住,等出师后,工资可以涨到800元,而且也可以学到一门手艺。于是冯曼曼开始向往着早日离开乾陵,到省城西安去过大城市的生活。

  冯曼曼生活的村庄叫陵前村,全村200多人,年轻人几乎都跑到县城或者省城打工去了,他们几乎没有完全成年,家里只剩下年迈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留在村里看门、种庄稼。

  “这里一年四季几乎不下雨。”冯曼曼的母亲说。

  太阳照在乾陵上,冯曼曼的母亲指着他们家修的地窖说,每年这里只能依靠平时下的少量雨积攒起来喝。由于常年不下雨,家里4亩地只能打两袋子粮食。

  冯曼曼的母亲将他们这里不下雨的原因归结为武则天陵墓太高。她说武则天陵墓的双乳长得太大,将北边飘来的云分走了,因此武则天陵墓北边地带常年没有云。老百姓把他们生活的地方叫旱塬,旱塬覆盖了整个乾陵乡。

  不过令人宽慰的是从去年开始,乾县政府根据陕西省政府的通知,已经对农民取消全部农业税,冯曼曼的母亲说,要不然他们连吃饭都成问题。

  63岁的李德发:

  后悔没有藏两件文物

  与陵前村相距一里路是李家堡村,这里有350口人,村民大部分都姓李,但是这里的李姓和乾陵里和武则天合葬的李治并非一个祖系。

  李德发今年63岁,家里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研究生毕业,现在在重庆某研究所工作。小儿子到西安做了小包工头,儿媳妇跟着小儿子到工地做饭。小儿子和儿媳妇每个月才回来一次,大儿子每年过年才能回来,现在家里只剩下老伴和两个孙子。

  “大儿子上大学把10多万花进去,现在我们还在借债。”李德发说。

  让李德发发愁的是大儿子,都30岁了,还没有结婚,可是一旦结婚、买房子,他哪里有钱给儿子置办彩礼?望着远处庞大的乾陵,李德发暂时忘却了现时的烦恼,他又回到自己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那时候的李德发和村里的伙伴经常跑到武则天陵墓上玩,那时候,乾陵没有人收门票,散落在陵墓上的无字碑和各种石人石像与荒草做伴,后来公社组织社员用钢绳才将散落在荒草上的一个个石碑、石像树立起来。

  李德发至今仍能回忆起,1960年代末,公社书记组织社员开挖永泰公主墓的情景。根据史料记载,永泰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唐长安元年(701年)死在洛阳,陪葬乾陵,时年仅17岁。

  “那时候都是日夜不停地挖。”李德发说。他说,当时天下着大雨,随手都能从墓里刨出一个个泥娃娃。

  “那时候,谁知道这些泥娃娃值钱?”李德发有些后悔当年为什么不随手藏两件回家。他说,当时大家都不知道这些东西珍贵,甚至村里有人还有把挖出来的盆当成喂鸡盆来用,后来省文物局的人知道后,把盆给收走了。

  “听人说那个盆价值上千万。”李德发说,后来那个家的男人骂家里的婆娘不识货。

  李德发继续回忆,从墓穴道进入,两边墙上的彩绘非常鲜艳,甚至连墙壁上的画的星星都闪着光。但是仅隔了一天,墙上的彩绘就黯然失色。

  继续从墓道前行,到墓穴到最尽头是永泰公主的石棺,当时20多岁的李德发和村里年轻人打开了尘封千年的公主石棺。

  “手摸进去,骨头全碎了。”李德发说。

  时光又回到2005年,在李家堡村前有两个长满荒草的大土堡,村里老人都把它叫墩子,相传那是进入乾陵的辕门,帝王将相都要在这里下马下轿。

  “土堆是用木桩夯成的,非常结实,现在根本挖不动。”李德发说。

  在李德发的家门口,随意摆放着砖头,但他家的砖头不同于现在长方小砖,而是粗长、加厚的长方青砖,在砖头背面印着花纹或者人的手形。

  “砖头里人的手形比现在人的大。”李德发说,这些砖头是去年家里盖新房,打地基的时候从地下挖出来,想着也许今后盖房子,垒猪圈能用上,于是就留下来。

  残阳午后,李德发倚在自家院子门口,身旁两个孙子在玩耍,回忆起40年前,当时身为李家堡社员的他,和村里年轻人一起挖永泰公主墓,他并不觉得是多么伟大的事情。

  他回头望着远出的乾陵,说,“那不过是寡婆山。”

  当地人都把乾陵称作寡婆山,李德发说,当地人也把武则天叫寡婆,至于名字的来历,他就不清楚了。也许武则天的丈夫李治先于武则天而去,寡婆也是寡妇的意思。

  28岁的冯文科:

  羡慕一年挣10多万的人

  今年28岁的冯文科,留着两瞥胡子,他根本没有心思琢磨武则天和寡婆的关系。他花1000元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开始做起在武则天陵前拉客的生意。

  “一天50元,每个月能挣1500元。”冯文科说,他每天骑着摩托车奔跑在武则天陵的上方,靠山吃山,武则天让他日子好起来,他很感谢她。媳妇在武则天陵上卖工艺品,全家除了日常开销,每年能净落5000多元,冯文科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

  在武则天陵墓门口,经常能碰上来这里拍电影的人,拍的片子大部分是古装片,因此需要很多马匹,冯文科觉得养马是个商机,于是从周至县买了两匹关中宛马来养,他说,一次卖给无锡影视基地的人,一匹马就赚了7000元。

  “我的马和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六骏是一个品种。”冯文科说,做生意就看谁的嘴能吹,他有些瞧不起同村里仍住窑洞的乡亲,他说,他们干不了自己这一行。

  不过,冯文科也有失落的时候,看着在别人在乾陵上开农家乐,生意很红火,他说,他们才是村里的有钱人。

  “一年10多万收入吧。”冯文科边骑摩托,边回头瞥了一眼放着《两只蝴蝶》歌曲的农家乐。

  “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冯文科大声唱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