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河源渐成投资宝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 15:08 深圳商报 | |||||||||
交通瓶颈消解后,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让投资者“赚钱多麻烦少身体好” 记者一行近日从惠河高速一踏入河源地段,“赚钱多、麻烦少、身体好”的大幅广告便映入眼帘,一派热气腾腾的工业大开发气势扑面而来。 随行的河源市委办副主任黄聚平介绍说,到目前为止,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6个县
当年“一来三补”凸显招商引资尴尬 河源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许多近期到河源者的共同感受。黄聚平笑着说了一个在坊间广为流传的段子。上世纪末,当“三来一补”在珠三角城市流行时,位于山区的河源不甘落后,邀外商到河源投资。外商来后连连摇头。因为交通不便,仅从深圳到河源开车都要走4个多小时,到河源所辖的县区则需要更长时间。“三来一补”于是在河源有了一个新版本“一来三补”——路途崎岖,要补轮胎;山路遥远,坐车坐到腰酸要补腰骨;往返一次精神困乏要补觉。 一个笑话折射出河源多年来招商引资的尴尬。 河源市高新区一位负责人指出,当时让河源决策者最苦恼的是如何处理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因为河源地处东江中上游,是东江下游和深圳、香港等地几千万人的生产和生活水源地,发展工业会不会影响供水水质?环保成了河源发展工业较难逾越的一道坎。 据悉,由于多年来河源的工业停滞不前,2002年全市人均GDP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23%多,居全省兄弟市的末位,在八大经济指标中,河源共有5个指标全省倒数第一。 走环保与工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2003年底惠州至河源高速公路开通,河源一路畅通融入了“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圈”。今年10月29日,河源至梅州的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近日,通过河源的粤赣高速公路也已建成。交通瓶颈彻底没有了。 在保护环境与发展工业的辩证思考下,2003年河源确立了走新型工业化的思路。河源市委书记梁伟发解释说,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坚持走“园区式,低污染,好效益,带动能力较强,技术含量较高,投入产出规模较大”的工业发展路子。所谓“园区式”,就是新办工业项目原则上都要集中在工业园区内,便于统一管理,集中治污;“低污染”,就是兴办污染少、易治理、合乎环保要求的工业项目。 这是河源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摒弃旧工业化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积极接纳珠三角发达地区辐射,探索出的一条统一管理、集中治污、节约土地、降低成本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终于协调统一在新型工业化的思路下。河源市“青山绿湖碧水城”的形象不再是掣肘因素,而是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大型企业纷至沓来投资河源 没有了交通瓶颈,河源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政策,使邻近珠三角地区的河源渐成投资宝地。 低成本办厂是河源吸引外商的王牌。全省最低的水电价格、地价、原材料价格,而且只收税不收行政规费,并减收经营服务性收费。河源还推行对外商实行一条龙跟踪服务、“一门式”办事服务。一个港资企业比较其在珠三角地区的工厂和河源工厂的成本,认为在河源投资能节约不菲的成本。 目前亚洲最大的模具生产企业龙记集团、亚洲最大的液晶显示器生产企业精电电子、亚洲最大的美容美发电器产品生产企业河源美平工业城有限公司、亚洲最大的陶瓷生产企业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先后在河源落户,银龙汽车、福新纺织工业城等大型内、外资企业也纷纷落户并取得了可观效益。 最新排定的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各地经济运行排行榜上,河源市在连续两年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再创佳绩,夺得“双冠”:其生产总值增幅、财政收入增幅位居广东21个地级市之首。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碧水青山”。每月的环保公告,河源市空气、水质均保持全省第一位。老板们来这里投资都笑称“赚钱多、麻烦少、身体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