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进入理性博弈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 07:45 东方早报 | |||||||||
早报记者 张明扬 本周六,美国总统即将访华。解决中美贸易逆差的“其他道路”也伴着美国总统布什即将访华的消息而再度凸现,此前中美纺织品争端的阴霾刚刚随着双方握手言和散尽。 中美经贸面临艰巨磨合
布什不久前表示,人民币汇率改革、中国开放金融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等将是他本次赴华的主要议题。伴着布什略显“温和”的口径,以汇改为焦点的中美经贸分歧正处在“弥合”中。可以印证这点的是:昨天我国的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顺势”继续攀升,创下8.0831的收盘新高。与7月21日汇改后8.11水平相比,人民币对美元三个多月来已升值约0.33%。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梅新育博士表示,中美经贸争端是当事国国内储蓄和投资机制失衡的外在表现,因而调整难度颇大;美方经常暴露出的无视国际法的单边主义倾向,也决定了中美经贸关系的磨合是长期艰巨的过程。中国须坚持受益与负担平衡的原则。 布什:必须谈谈贸易逆差 中美两国目前经贸上的诸多分歧实际上都源于美国对贸易逆差的不满,按照美方的数据,截至今年7月底,中美贸易逆差高达1070亿美元。布什称,由于贸易逆差正让美国国内的“一些人”很烦恼,他此行必须就此同中国“谈谈”,言谈之内直指国会及利益群体的压力。在某种意义上,美国财长斯诺上月的访华实际是为布什“打前站”,两人所负使命几乎同出一辙。 在解决中美贸易逆差上,通过“精确制导打击”,以特保应对中国优势产业特别是纺织业,是美国惯走的“第一条道路”。可喜的是,经五个多月艰难磋商,中美上周签署纺织品协议,美国已基本放弃了显然不符合自由贸易法则的“第一条道路”。 敦促中国进行汇率改革,以人民币升值来“全方位”降低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则是美方的“第二条道路”。布什不久前表示,他在同中国领导人会面时,会就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弹性提出建议。 悄然对施压汇改降调 值得关注的是,在淡化美国利益诉求的同时,布什没有提及此前曾喧嚣一时的“中国是汇率操纵者”的说法,也没有拿国会出来“说事”。相比斯诺访华期间的温和言论,布什此次对施压汇改更是空前低调。 与上述两种“道路”相比,敦促中国开放市场及扩大内需,则是随斯诺上月访华而出现的两条新思路。布什行前也称,为美国企业、特别是金融机构打开中国市场也是其此行的目的之一。以增加美国金融服务业的出口,来弥补货物贸易的逆差,无疑是“跳出存量看增量”的高明之举。而布什所要谈的知识产权话题,归根结底也是通过为美国的版权产业打开中国市场,缓解贸易逆差之举。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处处长高辉清对此表示,知识产权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引发中美贸易纠纷的一个重要诱因。如果说,过去确实存在各种因素使得我们无法下决心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话,今天则应该是对此做一个了断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