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强农业基础地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 10:3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张毅

  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十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连年保持较快平稳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高增长,这其中,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粮食生产形势好转,功不可没。

  全国上下形成共识,农业基础必须加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而农村人口却没有相应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57∶1扩大到3.23∶1。农村积累下来的种种矛盾,向国民经济发出了强烈的预警信号———农村凋敝,农民富不起来,经济也难以长久繁荣,必将拖国家现代化的后腿。

  欠账太多,形势紧迫。城乡差距不能进一步拉大,农业基础必须进一步加强。从中南海到人民大会堂、到农家小院、到田间地头,从中央召开会议到下基层调研,中央领导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加强农业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03年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意见中,要求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立足全局,适时作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正确判断。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出台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政策,频率之密集,措辞之紧迫,规定之具体,力度之大,多年未有。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共发了7个1号文件,仅“十五”期间就连发两个。2004年的中央1号文件规定,在5年内全部取消农业税,同时取消除烟叶外的所有特产税;同时,对种粮农民进行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2005年的1号文件继续强调:支农政策不能变,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三农”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连续两个“1号文件”,振奋人心。

  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各级政府高度一致,中央支农政策得到很好落实,9亿农民备受鼓舞。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免征农业税,其余省区也将再降低农业税税率2个百分点以上。

  支农措施更细更实,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认识统一了,思路明晰了,措施更加果断、有力。

  据统计,2005年仅减免农业税、取消特产税一项,就减轻农民负担233亿元。中央在29个省份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总额达112亿元,6亿农民因此受益。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稳步增加,据

财政部初步统计,今年中央和省安排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约135亿元。对粮食大县实行补助和奖励,中央财政安排150亿元用于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其中用于近800个粮食大县的奖励资金约55亿元。

  在去年以来的

宏观调控中,农民切身利益得到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国务院大力清理各种开发区和园区,坚决制止和纠正乱占滥用耕地的现象。与此同时,制定了早籼稻、中稻、晚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对化肥生产和进出口的税收、价格等优惠政策。

  农民进城务工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更加得到重视。从2003年温家宝总理为农民工讨工钱开始,各地的“清欠”工作逐渐实现制度化、法律化,工资拖欠得到有效治理。目前,建筑领域已基本没有新的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发生。外出务工成为农民增收的第一要素。

  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计划培训280万人,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4亿元。截至8月底,“阳光工程”全国已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50万人,培训就业率达到84.7%。据农业部对部分项目县统计,接受培训转移就业的农民,人均月收入比未受训农民工约高出200元。

  得益于“多予少取放活”,近年来,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增收格局发生积极变化,农民收入稳定增长。2004年,尽管受

禽流感的影响,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仍然达到6.8%;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86元,同比实际增长12.5%。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建立长效机制已经破题

  在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同时,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制约农村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各项改革也在逐步推进。

  农业税减免,延续2000多年来的“皇粮国税”正在走向终结。税费改革不断深入,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综合配套改革,取得了可喜进展。

  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坚持购销市场化、经营主体多元化,打开了农产品购销市场化的大门。

  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小额信贷使更多农户增强了生产经营能力。针对农村的特点,正在着力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制。

  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在提高补偿标准、改进分配办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改革换来满眼春,农民负担轻了,农业更有活力了,农村更稳定了。

  陕西省洛川县黄庄乡方厢村。靳杨礼老汉说:“果树不用化肥用沼肥,每斤多卖2到3角钱,一年多收入4000多元哩!”当地农民通过沼气建设,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

  小沼气、小水电、乡村道路、草场围栏,小工程解决了大问题。“十五”期间,各级政府调整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了对农村的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村镇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日益改善。

  回首“十五”,农业亮点频频;放眼未来,人们充满期待。可以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改革,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国家仓廪充实,农民腰包渐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列车就能跑得又快又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