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征信选择上海模式还是央行模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 07:54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李扬 发自上海

  7月27日下午,上海骄阳似火。记者走进位于北京西路1320号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与室外的喧嚣形成强烈的反差,室内静谧异常,工作人员都在埋头工作。今年3月以来,他们就一直忙于对以往一些垃圾数据进行整理、核对。今年央行宣布8省市联网一事给公司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一些动力。

  近日,央行宣布,其主导的全国个人征信系统实现在北京、浙江、广东、重庆、陕西、广西、四川和湖南等8个省市联网。这意味着在这8个省市中任何一地的征信记录,都可以被其他7个省市所共享。但首批实现联网的省市中,并没有包含个人征信中起步最早、发展程度相对较完善的上海

  上海征信小的也是美丽的

  截至5月31日,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已拥有数据库567万个,基本覆盖了整个上海地区。联合征信体系已将除信用报告之外的水、电、煤等信息纳入旗下。但是由于征信行业蛋糕有限,故而取得的成绩与先前的预期仍有差距

  “2005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年。”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国这样告诉记者。此次,央行8省市联网给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带来了压力,但他对自己的事业仍然充满了希望。

  “小的也是美丽的,这是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的一句名言。”陈志国用这样一句话概括自己的公司。与央行的征信体系相比而言,上海资信是小的。

  1999年7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核准,在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和人行上海分行的支持、参与下,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经过6年的发展,上海征信体系已从初期的个人征信走向联合征信。法院、公安和执业部门的相继加入,使信息源的采集范围逐步扩大。“下一步,公司将把社会公积金、社会保险纳入该体系。随着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纳税信息也有望进入,届时该公司的信息采集将实现完全社会化。”陈志国告诉记者。

  “上海的数据的确比央行掌握的更全面些。”央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此前曾对媒体表示。除了来自银行的数据,上海的联合征信系统中还包括了个人的水、电、煤缴纳情况等社会信用信息,包括上海移动、上海联通、市北煤气公司和市北自来水公司在内的一些机构已经成为联合征信的合作者,这些企业在参与联合征信系统合作后,不仅客户的缴款及时率大幅提高,一些屡催不缴的客户也开始纷纷归还拖欠的款项。

  “在上海市政府和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大力支持下,在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的直接推动下,上海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试水建立征信体系,时至今日,总的来说,发展不错。已经走在全国征信体系的前列。”上海国际银行金融学院院长赵晓菊教授对记者说。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每天个人信用报告的业务量与原来的3500份相比翻了两番,目前每天提供的信用报告约为6000至6500份。截至5月31日,该公司共有567万份数据库,基本覆盖了整个上海地区。

  但上海的征信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兴业银行上海淮海支行副行长梁清华说,作为中介机构的资信公司很难及时把握个人信息的动态轨迹,难免有所缺失。对此,陈志国坦然承认,他表示,由于很多个人信息是和银行消费信贷信息一并采集的,有一定的滞后性。鉴于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具有公信力的局面,通过疏通一些比对渠道,保持数据合理匹配,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所改进。在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方面,上海资信包括其他征信机构都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对于公司近来发展的时间表,陈志国坦然相告,近期该公司将全力推出信用报告网上免费查询业务,这一业务对该公司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是身份验证的程序设定。包括社会保障信息、公积金信息等在内的社会信息即将进入上海资信的数据库。近日,上海市政府推出了住房保障体系的配套措施,对于何种人群可以享受特殊待遇的甄别工作,即由该公司承担。

  诸多业务的运作,是否会影响到该公司的经济状况?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是否存在生存危机?一反以前的低调处理,陈志国此次明确表态,尽管前五年都在亏损,但是今年有望实现盈利,属于微利。依照国际惯例,征信公司在发展的初期都要经历5到7年的亏损期,上海资信发展的现状符合这个规律。

  央行出击打造征信航母

  央行因其独特的地位在采集数据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运作较为规范,在现有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的情况下,要明显好于由其他银行开展这项业务的效果。专家表示,但由于非盈利的性质,央行征信数据库的效率有待研究,可能会导致竞争力不强,与未来公共行政的发展方向稍有背离

  央行此次重拳出击酝酿已久。截至今年上半年,个人征信系统已实现了在25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联网运行,这些商业银行93%的个人贷款都已经进入系统。以后,个人在全国各地所有银行开的账户,可能都会汇总在其身份证号下,在该系统中都有个人信用记录。

  央行的征信系统从各地银行提取信息,同时再反馈给这些金融机构,为其信贷消费业务提供信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金桥支行市场部经理丁蕾娜表示,在办理住房贷款时,个人信用信息主要来自央行的征信系统软件,较有权威性,对于客户的房贷记录更加准确,是判断是否给予客户房贷的一个重要依据。

  同时,银行自身也有信息采集系统。梁清华告诉记者,银行除了参考央行提供的信息外,对于申请人的职业、收入情况、还款来源、有无固定房产等方面的因素展开调查;对于按揭的用户,银行的客户经理

  调查了解的同时,还会委托中介机构开展评估,尽管成本较高,但是为了防止风险也不得不如此。一旦交易成功,银行方面将向评估机构支付2‰的佣金。

  对于中介机构提供的个人信用数据,银行业人士的态度大多有所保留。梁清华直截了当地表示,在上海,除了由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较为可信之外,其他公司信用报告的诚信度有待商榷。丁蕾娜委婉地说,政府的有关部门能否考虑创建部门征信系统,提供该行业的信用信息,也许这样更令人信服。

  “由具有国家最高权威的央行的下属机构来建设中国的征信体系,是高屋建瓴的。”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负责人王贻志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同时指出,央行因其独特的地位,在采集数据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且运作较为规范,在现有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会比社会中介机构开展这项业务具有更低的诚信风险。但由于央行下属机构应该是非盈利的,会出现缺乏足够的动力来不断提高数据库的质量,导致所提供的金融信息服务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而且从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方向来看,提供中介服务的职能应该从政府部门中分离出去。相比之下,美国采用寡头垄断的模式,全美国主要有3家信息中介机构从事这项业务,这些征信公司在盈利的驱动下,能根据客户的需要不断改进金融信息服务的质量,同时政府通过相应的法律来规范这些信息供应商的行为。目前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可能一时难以采用美国的运作模式。

  那么,央行征信体系的权威性究竟有多大,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其金融监管的权威性不言自明,但是对于征信这个以提供数据服务为主要方式的信用服务中介行业来说,真正的权威应该来自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而不是机构的权威性。央行体系因不收费必然过度依赖财政,体制和经营的不可持续性可能把这一系统拉入一个怪圈,陷入尴尬的境地,故而,他认为在不远的将来,该系统很可能在未来2到3年的时间里,从央行中剥离。

  未来征信谁主沉浮

  对于特许经营的征信行业,在布局上应该有一个统筹的安排,是适度竞争,还是错位竞争,只要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就可以。专家称,中国征信的未来一定是一个逐步磨合的过程,是一个合作的过程,“两个积极”总比“一个积极”好

  近20年来,中国一些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使国家遭受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我国年财政收入的37%,这意味着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2个百分点,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

  一位资深的财务经理告诉记者,现有的征信系统存在一个盲点,即信息中无法显示出与该公司相关联企业的信息。比如说,甲公司在银行申请贷款,使用了该集团公司的贷款额度。同时,甲公司的子公司乙公司也申请信贷,使用了该集团公司的贷款额度。但因银行方面相关信息无法看出两者的关联,如果银行信贷审核机制不健全,就可能导致两个公司皆享受全额贷款额度,无形中给银行增加了风险。

  另外一个现象也很值得玩味,国际著名的友邦保险在进入某国之前都要问同样一个问题,但他们问的不是当地的经济发展之类的问题,而是当地是否有征信体系,如果有的话,友邦会考虑进入,否则,就会放弃对该地的投资。征信体系已经影响到了投资的决策权。

  在当今这个迫切需要诚信的时代,如何建立征信体系?建立何种模式的征信体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征信行业是一个市场运作特许经营的行业。对此,陈志国的理解是,市场运作不是垄断运作,特许经营也不是垄断经营,是适度竞争还是错位竞争,还是行业主导等等,整个征信体系的布局应该纳入全国的规划考虑中。

  在选取何种模式方面则存在多种声音。有的主张政府应首先出面加以规范,甚至有人认为只有政府来主导才具有公信力;有的认为政府应不予干涉,放低征信行业的进入门槛,任其自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整合;还有的认为,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建立征信体系之初即应予以积极推动并适时予以规范,当征信体系形成雏形,运作步入正轨后就适当做出调整,政府本身不再扮演“教练员兼运动员”的角色,而应积极支持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赵晓菊院长的主张即是第三种,她表示,国内目前政府机构、企业和个人的诚信意识虽有增强,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淡薄的;与此同时,由于征信行业在我国虽然已经走过了十多年,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国内征信机构可获得的信息资源还受到很大的制约,中国本土征信机构自身的公信力、竞争力和影响力还相对较弱。因此,如果各级政府在征信体系及建立初期不加以积极支持和有效推动,某些政府机构和行业管理部门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意无偿提供其掌握的信息。

  赵晓菊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对于构建全国统一联网的信用管理体系和征信体系的主导、支持、协调和推动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下一阶段,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应逐渐转移到健全信用立法、改善信用环境、鼓励使用信用产品、监督规范征信体系运作等方面来。

  陈志国表示,“不管是什么模式,只要在中国,把工作做细、做扎实,只要对防范金融风险、保一方平安有利即可。”但他同时也表示,中国征信的未来一定是一个逐步磨合的过程,是一个合作的过程,“两个积极”总比“一个积极”好,只是希望在前进的路上,摩擦能够小一点。

  对于征信行业的发展前景,他十分乐观:中国的征信体系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套用一句时髦话,征信业前途与经济预期很好一样,一片光明。“但是征信行业的蛋糕目前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大,但对于该行业来说,收益不要高估,意义也不能低估,应该更多地从培育信贷文化的角度出发,发展这一行业。”陈志国说。

  他山之石(相关链接)

  什么是征信体系?征信即征集信用,其英文为CreditChecking或CreditInvesti鄄gation,通常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手段批量进行信用调查活动。往往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其本身既不是信息的提供者,也不是信息的使用方。根据被征信主体的性质,可以把征信分为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

  ◆美国———美国负责信用收集的专门机构是美国信用局(CreditBureau),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在美国个人征信领域形成三大巨头,分别是益百利(EXPERIAN)、全联(TRANSUNION)和EQUIFAX。它们经历了100多年的由小变大,由多变少,由单一服务到信用报告、信用评级、管理咨询和保险信用服务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服务,以及相关民营企业的市场化的整合和发展。每一个信用局都拥有2亿消费者信用档案,可以及时地提供消费者个人的信用报告及评级评分(在网上均可实现)。美国在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是最健全的,相关法律约有17项,包括《公平信用报告法》(规定消费者个人对资信报告的权利并规范了资信调查机构对信用报告的传播)、《平等信用机会法》(不得因种族、宗教信仰、年龄、性别等因素作出歧视性授信决定)、《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等等。

  ◆日本———日本征信机构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专业化的格局,它既有银行业的征信系统,非银行业的金融征信系统,也有为商家、大卖场服务的征信系统,这些机构之间的信息互相交换,征信体系呈网络化分布。日本帝国征信公司(TeikokuDataBankLtd.)是规模较大的个人及企业信用服务公司。

  ◆韩国———韩国征信体系主要为信用卡和房贷业务服务,由政府主导建立信用体系,仍然处于行业征信的雏形。该模式与我国央行的方式有相似之处。


  爱问(iAsk.com)征信 相关网页约207,199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