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前提:重建上海废品回收系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 11:48 第一财经日报 | ||||||||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就是从废旧物质回收利用入手,构筑循环型社会模式,逐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李秀中 发自上海 杨根妹打开一卷尘封的奖状,慢慢展开,这些奖状记载着一个废品回收站的辉煌。
其昌栈回收站是浦东最大的废品回收站,杨根妹是这里的负责人,这个回收站还曾获得过全国先进工作单位的称号,然而这些都已成为过眼云烟。 “以前浦东像我们这样的国营废品回收站有10多个,现在就只有我们一个了。这里只有我们四位女同志,两年前,我们把这个站承包了下来。”杨根妹说,“我们感觉最好时候就是1990年左右,那时这里有七八个人,忙不过来啊。附近的工厂单位我们都要去回收。” 现在要找其昌栈回收站很难找到。因为他们的门市仓库前后隔成一半,临街的一半又隔成3个店面出租给做生意的。回收站偏寄于小区一个角落里。 “1988年,废旧物质回收体系进行改革,这个改革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以废品回收为主,可以多种经营。结果,回收站就搞多种经营为主,一业没有了。原来700多个回收网点变为100来个。” 这次改革使上海唯一的回收主体,上海市废旧物质回收利用系统陷入瘫痪。 “目前在上海物质回收利用公司浦东分公司下面,就我们一家回收站了。”杨根妹说,“其他的比如后来开起了餐馆、小吃店,后来都慢慢消失掉了。我们前面的门面也是被公司隔开租出去的。我们不当街,生意也不好做,别人都找不到我们。” 对1988-1997年的十年统计,略比较可以发现,废橡胶和废塑料减少一半以上,与废弃物发生量、可获量的大幅度增长趋势严重相悖;各类废旧物质回收水平逐渐下降,到1997年,相对于正常年均回收水平,废钢铁只及60%,废有色金属只及33%,废纸只及20%,废塑料只及9%,而废玻璃基本上已不再收购。上海市废旧物质回收利用协会秘书长黄建清分析说,废弃物质回收的萎缩之严重,令人惊讶。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现在环卫把垃圾运到集散中心,然后拣垃圾的人又把可以回收的废旧物质拣回来,交到回收站,这样又要用第二次运输力量运输,运力浪费了。废旧物质行业如果做好了,垃圾就少了,因为一些垃圾就变成废旧物质,成为了企业采购物质了。”黄建清说。 在二次资源大量贫缺而又需求甚大的上海,可利用的废弃物越来越严重地流向外地,造成的结果是,上海每年不得不耗费大量资金从外地乃至海外进口大量废旧物质,同时却由于上海或外地对废旧物质不合理、不科学的处理而发生资源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并造成二次污染。 上海市废旧物质回收系统的衰变引起了上海市政府的关注。 1998年8月10日,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徐匡迪在一份有关报告上做过这样的批语,“……实际上我市在80年代以前,废品回收是个很大、很周密的行业,今后要在新的条件下重建。” 根据设想,从2002-2004年,上海市政府建立了272个交投站。相应设置了一大批流动于各个居住小区的“回收点”,以及招投标方式确定的2个“分拣场”。然后由分拣场为主,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整合回收方面的资源。这个资源包括:设施设备、组织队伍和物质资源。 “基本上满足了一个街道乡镇设一个回收站的网点。这只是一个起步,政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布点。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认为,3000户居民应该有一个网点。现在上海还办不到。但也不能差得太远。加上过去回收网点,有400多个。上海650万户居民,应该根据住户的密度、机构、实住人口综合起来考虑网点的数量。” 黄建清说,“我们至今认为,作为特大城市的上海,回收网络的现实架构在形式上应该包括四大系统,即交投点网络系统、回收站网络系统、集散中心网络系统和终端利用系统。其功能是以超越‘平面’的网络联结而整体发挥的,四大网络系统缺一不可。”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逐步建起来,接下来的应该是立法、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今年我代表党组提了一个提案《建议政府把废旧物质回收利用的体系建设纳入本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际上今年政府正在做这个事情,就是把废旧物质回收利用纳入到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中。”黄建清说, 他认为,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中有一个原则就是资源再生,如果没有资源回收就谈不上资源再生。减量化是第一个原则。第二个是再利用。人们往往容易把再利用误指为就是废旧物质回收,实际上废旧物质回收是就可利用再生的废弃物而言,包括生产的和生活的可利用废弃物的回收,是指广义概念的回收,泛含发生废弃物的回收、集散、加工再生及综合利用的全过程。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就是从废旧物质回收利用入手,构筑循环型社会模式,逐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黄建清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