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观察杂志:中国世纪 艰难的跨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 15:45 《全球财经观察》 | ||||||||
中国神话能在多大程度上变为现实?中国什么时候会成为跨国公司真正的决胜战场?中国的崛起是否会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所中断?中国能否超越“广场协议”……这要看中国能否成功的跨越来自于能源、环保、金融货币等各方面的坎限。 这是一场艰难的世纪跨越。尽管充满陷阱和迷雾,但是,这些领域本身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此刻也许是中国近百年来最令人着迷的时候,然而,她又如此神秘莫测 文|刘乾坤 对叶骏来说,讨论“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这类宏大的主题可能是困难的。作为普华永道的一名审计师,叶骏要面对现实得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承受中国沿海城市和西部地区经济上的巨大落差、与家人的两地分居,承受中国企业芜杂的财务纪录的困扰,有时还必须处理中国企业家的不合理要求。 叶骏是地道的上海人。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上海既是他的家,也是他真正热爱和熟悉的地方;然而,他的办公室却位于西安。随着中国公司又一轮海外融资、并购热潮,普华永道的业务繁忙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进入中国12年,普华永道在中国设立了9个办事处,其中两个位于广袤的西部——重庆和西安。2005年5月12日,普华永道第一次在北京召开其全球领袖峰会——就在那次大会上,普华永道全球CEO沈德培宣布,尽管在中国的业务收入目前只占其全球收入的5%,基于业务量、收入的迅猛增长,未来5年,普华永道对中国将追加不少于过去12年的投资总额——2亿美元,员工将增加一倍——超过1万人,包括增加3个办事处。 相对于《财富》全球论坛来说,普华永道已经落后——《财富》正计划第四次把峰会放在中国。当然,普华永道进军中国的步伐仍然要领先于许多后来者。他们正对中国趋之若鹜,同时又心存疑虑。此刻也许是中国近百年来最令人着迷的时候,然而,她又如此神秘莫测。 从1999年至2004年末,跨国公司在中国获得的全部利润,也不过44亿美元,这只是墨西哥的60%,澳大利亚的40%,与全部5000亿美元的FDI相比,我们似乎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除了少数暴利获得者,大部分跨国公司还在亏损的泥淖里。他们似乎必须把希望寄托在更遥远的未来。 不是这样的。这些数据不过是跨国公司向商务部呈报的其在中国的分公司和合资公司的利润。跨国公司还通过更为广泛的方式从中国赚取利润 :专利版税或者特许经营费、咨询、服务和教育等生产制造以外的收益。香港《中国经济季刊》评估,仅2003年,美国公司从中国就赚取了约82亿美元的利润。同期他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总额是450亿美元,资本收益率大概在10%乣11%。初期的主角是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企业,后来是服务型企业,譬如高盛。对他们来说,中国意味着一个庞大的“现金牛”。 几乎所有的数据都是如此——既不支持人们对中国过分乐观的预期,也不支持过分悲观的结论。然而,有一点没有任何人表示怀疑——中国正在史无前例地崛起,这一进程甚至只有100年前的美国、40年前的日本的经历堪与之媲美,而从中国崛起对全球地缘政治、经济秩序和历史文化等层面的影响来看,这一进程更富有想像力。 是的,中国正在史无前例地崛起。但是,人们没有、也不能忽视中国崛起的几个前提条件,要确保中国崛起不被中断,或者演化成另外一场中国乃至全球性的灾难,那么,人们必须确信:稳健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不至于酿成一场类似于“广场协议”的悲剧,也不至于对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体系造成剧烈的冲击;中国的金融改革不至于成为经济改革的绊脚石,或另一场危机的策源地;中国的能源问题能够在一个创新性的国际能源贸易、生产框架下得到合理和妥善的解决,而不至于因改变旧的能源利益格局而酿成一场能源价格飙升狂潮,或者全球范围内的剧烈冲突;中国庞大的能源需求和浩大的城市化进程,既不至于造成这一伟大进程的中止,也不至于成为压断脆弱的全球气候、环境体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此以,在叶骏看来,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存在机遇,即使是那些充满危机的领域或行业——就像刚刚于上周闭幕的《财富》全球论坛上那些跨国公司的CEO、著名的国际组织的代表所表达和期望的一样,除了文化和体育产业,他们还希望在金融、环保、能源、公共设施等诸多领域里大展身手。 中国神话能继续吗?那要看中国能否跨越上述那些艰难的挑战。你不能不承认,对于中国来说,这个世纪,意味着一次艰难的跨越——那个神秘的“中央帝国”,如今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不仅需要迈出帝国的阴影,解决人口与环境、农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等一系列老问题,还要解决能源、贸易和货币等一系列涉及旧国际经济格局的新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记录全世界审视中国崛起所面临的艰难挑战,有助于我们对中国的了解。 本系列其他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