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能源:收紧的锁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 15:53 《全球财经观察》

  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遇到了能源瓶颈,这不仅是中国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全世界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文|史颖

  “目前,中国提出在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如果看过去25年发展的历史
,中国曾经在2000年实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翻两番目标,当时主要依靠国内能源,现在提出的翻两番目标,不但GDP基数大了很多,而且中国已经成为了能源净进口国。”《财富》全球论坛上,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的政治系副系主任姜闻然教授对《全球财经观察》说。

  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遇到了能源瓶颈,这不仅是中国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全世界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中国正在以各种措施、办法、渠道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能源瓶颈。”姜闻然评价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能源战略显示出一种综合的,也是一种紧迫的形式。”

  能源危机

  由于90年代中后期对能源需求预测不准确,近几年中国能源严重短缺。从夏天拉闸限电到冬天供暖紧张,中国各主要城市都频频体验能源紧缺情况。

  商务部的统计显示,2004年中国的原油进口突破亿吨大关,达到1.1亿吨,同比增长21%,成品油进口将达到4000万吨,同比增长40%。据估计,中国目前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经超过消耗量的三分之一,并且还在不断提高,2010年将达到40%。从2003年开始,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石油第二大进口国,仅次于美国。

  除了能源短缺,中国还面临能源结构问题。中国的能源消耗67%来自煤炭,26%利用石油,2%来自天然气,不到2%来自核能。煤电的大量运用造成了污染和浪费,同时由于运输和生产不利,煤炭的供应也出现了紧张。

  面对能源危机,中国正在加快制定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提出进一步开发本国能源,调整能源结构,要建立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开发天然气和核能等一系列新能源。

  不过,在能源极度紧缺的现实压迫下,浪费的现象依然存在。“经过宣传教育,特别是价格杠杆的运用,今后不合理消费会大大减少。” 发改委主任马凯在《财富》全球论坛上表示,将动员全社会节能,按照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走新的工业化道路。

  “走出去”战略

  如果单纯依靠在国际市场上购买成品油,一旦市场价格上涨,中国将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外汇储备。这就迫使中国选择了与其买油,不如实施在海外拥有油田产权并自主开发的“走出去”战略。

  中国政府的领导人近年来频频出访开展能源外交,同时中国各大石油公司也在世界各地寻找能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由于世界石油价格持续飙升,不少西方舆论将其归结于中国的能源需求带动。

  论坛期间,中国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在不同的场合多次重申,世界油价的上升不是由于中国的石油需求拉动。过去两三年来,中国石油需求量按每年40%左右的速度递增,但是中国总体只在全世界的石油贸易中占6%乣7%的比重。全球四分之一的能源由美国来消耗,而美国只有中国四分之一的人口。

  “原油涨价的最大因素是美元贬值。”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同海在《财富》全球论坛上明确指出。他认为,OPEC每桶原油40美元的定价是合理的,美元已经贬值了50%,同时还有5到8美元投机价存在,“由此,西方炒作中国油价祸水论和能源需求增长的威胁论根本站不住脚。”

  然而,“走出去”战略仍然需要面对地缘政治带来的紧张。密歇根大学国际经济及国际政治教授Kenneth Lieberthal教授认为,随着供给开始追上需求的脚步,油价上升的影响会在三四年内减小;但是更重要的是,中国必须正确处理这种紧张。

  “我认为中国试图把握一种平衡:能在多大程度上信任国际市场的运作,同时在多大程度上需要担心其他国家会阻断中国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路,从而需要购买能源项目和确保运输。” Lieberthal教授说,“如果拥有生产设备,这既浪费钱又增加产生问题的潜在可能性;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不具备保卫自己国土以外的能源供应线的能力。”

  商机隐现

  中国石油企业主要为国有垄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几个大公司基本上垄断了石油天然气的炼造、进口和销售。进入WTO后,中国逐渐开放能源市场,这就给民营企业和非能源企业进入能源行业大显身手提供了机会。

  新能源、可替代能源和节能领域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表演的机会,国家发改委对此开始逐渐重视和支持。姜闻然教授透露,今年三月份中加能源合作会议上,国务院一位高级顾问曾专门谈到这个问题,明确表示如果传统国有企业不进入这一领域,就应该鼓励民营企业进入。

  在核能开发方面,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到2020年要建设40座核电站,平均每年建造2座乣3座。中国在核能方面的发展可谓雄心勃勃,这一庞大的市场已经成为外国公司争相角逐的舞台。欧美核能相关公司纷纷杀入中国市场,围绕着中国价值400亿美元的庞大订单展开异常激烈的商战。不少外国政府的高层不惜亲自出马,为本国企业助阵。

  “国外的大企业很有机会,美国和加拿大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可以进入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展开合作。”姜闻然说。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