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产能过剩的汽车缩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 15:57 《全球财经观察》

  进入2005年,中国汽车业持续两年的产能相对过剩让各大厂商挠头。这仅仅是中国产业高速发展20年后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而已

  文|杨晓宇

  “中国汽车业出现暂时停滞是正常的,这是根据各个时段的标准而定的。”美国通用
汽车(GM)总裁兼CEO里查德瓦格纳 (G.Richard Wagoner)在5月17日的“2005北京财富全球论坛”上说。

  经历了2004年的“重击”之后,大多数汽车企业当年利润急剧下降,通用、大众等这些曾经雄霸中国的企业也不能幸免。从2005年1月乣2月累计产销量情况来看,汽车产量为73.92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0.96%,然而销量却仅为68.45万辆,同比下降了6.94%。

  “从去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变到了买方市场,导致了乘用车价格下降。” 东风日产CEO中村克己说,“中国乘用车价格很快会与国际水平相当。”

  这种情况导致了汽车行业从暴利变成了薄利。一位零配件生产商对《全球财经观察》坦承,汽车行业的利润越来越低,零配件的利润率从2003年的30%乣40%下降到了3%乣4%。同时他也认为,这样的利润率对国际市场上而言,是“正常的”。

  “这个休整期大概需要5年乣10年的时间。”亚洲汽车资源公司总裁邓凯对《全球财经观察》说。

  国际汽车厂商们没有否认这个调整期的存在,跟所有发展成熟的市场一样,中国市场遇到了“必然的问题”。

  与此同时,他们仍然对中国市场充满向往。“在2005年,我们看到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值将重新回到以前,同时会有10%的增长。销量大约会增长120万辆到180万辆,而且小型与低价车的增长会更高。”瓦格纳说,“不管在这方面增长多少,我们都是乐观的。”

  “实际上中国还处于低价位市场,这就显露出了中国的优势。”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 (SAIC)总裁胡茂元在论坛上说,“中国有众多的劳动力,中国汽车也能出口到发达国家,但是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很多人知道中国贸易是顺差,而汽车则完全是逆差。我们在研发方面跟宝马、通用都有很大差距。但这也说明我们跟他们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不光在汽车方面的合作,还包括能源的合作等等。”胡茂元说。

  胡茂元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困境。

  尽管吉利汽车与奇瑞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以自主品牌的旗帜占据了一部分市场,但是,国外汽车巨头们似乎并没有把他们当作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占据中国汽车市场销售排行榜前10名的仍是欧美与日韩系厂商。

  中国汽车企业还离不开与海外巨鳄的合作,但国外汽车企业却把这样的合资企业称为“包办婚姻”。鉴于中国目前的政策,国外汽车企业进入中国还不得不采取合资的方式,邓凯却表示:“未来,合资企业分裂,各自向着各自的方向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中方不需要合资企业的情况并不会很快到来。”

  “在中国也需要一个长远的观点”,瓦格纳说,“我们现在的重点应该放在中国的本土生产上,今后10年、20年的情况谁也说不清楚。”

  也许中国本土三大汽车集团要确立主导地位仍需要很长时间,但是,目前大众、通用、日产、现代等公司已经将中国作为未来最重要的市场。通用汽车的利润来源甚至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市场,而中国也是韩国现代汽车的海外基地之一。瓦格纳也表示,中国是通用汽车在世界上的第二大市场,汽车销量已经达到了50万辆。中国汽车市场的营业率在世界上的竞争优势是很高的,这方面的比较价格也会让其改善中国汽车制造的成本。

  “虽然不容易,但是我们还是保持高度的乐观,我们非常高兴和中国继续合作。”瓦格纳说。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