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铁矿石涨价 > 正文
 

总理部署重拳痛击铁矿石涨价 意在调控房产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1日 11:07 新京报

  分析人士认为,抑制铁矿石进口意在调控房地产市场

  3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搞好对钢铁工业发展的宏观调控,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措施,应对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的问题。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教授、钢铁工业国际问题专家许中波指出,温总理提出的应对
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的三条措施,一方面体现了政府真正用经济的手段来对我国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科学地宏观调控,另一方面也是对去年国务院关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延续。

  国际卖家借机哄抬价格,国内大小钢厂无序竞争,铁矿石价格飞涨引来政府重拳出击。

  “大背景”

  铁矿石价格飞涨,经营秩序混乱

  近年来,国际钢铁业复苏,铁矿石在全球供不应求,价格飞涨。我国主要依赖进口的国家为印度、澳大利亚和巴西。今年4月1日起铁矿石国际合约价格涨幅最终确定为71.5%,随后韩国浦项公司和我国宝钢集团也相继被迫接受了这一涨幅,使国内钢铁生产商顿时面临巨大成本压力,同时哄抬价格的现象也愈演愈烈。

  许中波指出,中国的麻烦在于大量购买高价铁矿石生产低档次低价位的钢铁产品,不但花了高价,还造成港口吞吐紧张,影响运输,污染环境,实在是很得不偿失的事情。

  此前的3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希望加强铁矿石进口管理,这一举措不仅没能抑制铁矿石进口,却大大刺激了国内贸易商的投机冲动。

  “重拳应对一”

  停止6种初级钢出口退税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尽快落实取消对钢坯、钢锭出口退税措施。许中波指出,政府取消的出口退税措施是针对钢坯、钢锭等粗钢产品,生产这些钢铁初级产品的用户都是高耗能、高污染、面临淘汰的小企业,这些企业利用政府以前为鼓励出口而制定的出口退税政策进口铁矿砂来生产粗钢,以获取微薄利润。

  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已经发出通知,从2005年4月1日起对钢坯等钢铁初级产品停止执行退税政策,出口产品税号分别为7203、7205、7206、7207、7218、7224.该规定自2005年4月1日起执行,具体实施时间按“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上海关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

  目前,钢坯和长材的出口退税均为13%.根据预测,由于对两大类产品的出口退税进行调整,2005年我国钢厂利润将减少7%,数额高达70亿元。许中波指出,按照13%的比率来计算,加上出口每吨钢坯的退税300元—500元,目前钢厂出口每吨钢坯的利润仅为100元左右,这一出口退税政策对国家是不利的,而钢厂也仅仅是通过税收手段来赚取微薄的差价,加上现在铁矿石价格涨幅过高,我国铁矿石供应相当紧张,而作为初级产品的钢坯如果大量出口,会使铁矿石供需矛盾更为突出。

  政府取消粗钢出口退税措施,一些低端钢材生产企业无利可图自然会停止生产,政府是通过税收的手段来实现宏观调控,让铁矿石供需矛盾在市场中得到调整。许中波认为,这一措施对缓解铁矿石供需紧张和价格高企的效果将是立竿见影的。

  “重拳应对二”

  5月1日起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

  据《东方早报》报道,由于铁矿石哄抬价格现象愈演愈烈,国家不得不对进口商进行甄别,有关部门近日做出决定,自今年5月1日起实行铁矿砂进口许可证制度,以限制铁矿砂进口。根据新的规定,只有2004年铁矿砂进口量超过30万吨或今年前两个月进口量超过10万吨的企业才有权获得铁矿砂进口资格,而且这些获得进口资格的企业不得将铁矿砂转卖给没有进口许可权的企业。

  首钢股份公司董秘局一人士对记者表示,政府实行铁矿砂进口许可证制度就是指加强铁矿石进口协调和管理,整顿和规范铁矿石经营秩序的具体措施,中国进口铁矿石世界第一,但在谈判权上力量薄弱,主要是之前我国实行的进口配额大小钢厂都可以获取,容易把市场价格弄乱,铁矿砂进口许可证制度有利于规范铁矿石进口,限制不规范小钢厂。

  许中波认为,加强铁矿石进口协调和管理,整顿和规范铁矿石经营秩序以及加大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力度,抑制钢铁生产能力盲目扩张这两条措施较空,落实起来也比较费力,因为政府体制中仍然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铁矿石价格高涨、供需紧张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些大的钢厂哄抬起来的,政府利用税收杠杆实际上更大程度是在治理一些小钢厂,但真正要整顿铁矿石市场还要考验国家发改委的执政能力。

  “钢企评价”

  关键是对钢铁行业进行重新整合

  “作为国内综合实力排名第二的钢铁企业,每年都从海外进口的铁矿砂达1000万吨以上的首钢集团,此次从5月1日起实行铁矿砂进口许可证制度将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中国首钢集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贸易进出口公司经理吴斌对记者表示。

  首钢集团每年从海外进口的铁矿石占其购买铁矿石总量的60%,其主要进口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巴西、秘鲁等国家。他指出,因为首钢集团以往都是从国外(如巴西CVRD、澳大利亚RIOTINTO、BHP)直接购买铁矿石,不通过贸易商,所以此次出台的政策不会对首钢集团有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对首钢还是有利的,因为这能很好地保证了首钢集团铁矿石的供应量,同时减少了铁矿石进口的中间环节,使那些哄抬铁矿石价格的贸易商无法得逞,铁矿石的价格能有所下降,从而降低首钢的运营成本。

  吴斌还分析到,国内钢厂规模大小不一,实力参差不齐,为了争夺铁矿砂资源只能采取无序竞争,哄抬价格。

  对于即将实行的铁矿石进口许可证制度,吴斌认为其作用将不会很明显,如果有作用也只是暂时的。其最根本的还是要对钢铁行业重新整合,做大做强五六家大型钢铁企业。钢铁企业做大了,就能绕过贸易商直接从国外矿山进口铁矿石,并且还能加大钢铁公司在铁矿石谈判中的话语权。

  首钢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局一人士对记者表示,政府应对铁矿石涨价的一系列措施从根本上来说是对钢铁产业结构的一个大调整。首先,钢坯、钢锭等粗钢的出口退税将被取消,政府不再鼓励钢铁初级产品的出口,这个调整非常及时,我国钢铁出口退税政策的出台是基于当时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国内需求小,同时也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我国继续鼓励高价进口铁矿石加工成低附加值的粗钢低价位出口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该人士指出,政府通过税收手段对钢铁产业进行宏观调控,打击了高耗能小炼钢厂,也有利于促进资源利用。

  本报记者 王冰凝 贾浩森

  -专家观点

  抑制铁矿石进口 意在调控房地产

  “最近的宏观调控比较微妙”,对此,安邦首席分析师贺军告诉记者,可能中央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担心投资反弹,从过去的国务院会议来看,总理对一个行业这么重视很少见,同时,目前从国外输入的物价上涨对国内物价上涨产生压力,中央通过抑制钢铁过热,总体上抑制投资过热。据悉,中国钢铁企业无奈地接受了亚洲铁矿石4月起涨价71.5%的现实,目前这一涨价压力正在迅速传导,国内中小型钢铁企业受影响更大。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处首席分析师祝宝亮告诉记者,国务院采取该措施,限制国内钢材出口,这样可以减少对国际市场的铁矿石的进口,目前的71.5%只是一个基准价格,在各家钢铁厂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几个进一步上升。

  -券商观点

  钢铁企业冷热不均

  联合证券分析师认为,铁矿石71.5%的涨幅超出市场预期,但却是钢铁企业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综合考虑铁矿石涨价对成本和对钢材售价的影响,大型钢铁企业,像武钢、宝钢、鞍钢三家企业的盈利不会因此降低。中小企业生产的普通钢材,此次矿石价格的上涨将令行业赢利分化进一步加剧,小企业遭遇困境。

  本报记者刘宝强

  -钢铁涨价延伸影响

  房地产业成本水涨船高

  就房地产市场而言,钢材价格的一路上涨直接影响开发商的建筑成本的加大。

  北京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杜猛向记者表示,钢材作为房地产建筑的主要原材料,如此大的涨价幅度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未来两年内对房地产将有较大触动。商品房一般分为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的房屋用钢量较小,一般每平方米用钢量在30公斤左右;但框架结构的房屋用钢量则比较大,每平方米从40公斤到几百公斤不等,受钢材价格影响比较大。

  杜猛表示,2004年钢材价格较2003年的价格增长翻了一番,据估计,那次涨价的结果使得写字楼每平方米的建筑成本平均要多投入400元。照此计算,此次铁矿石涨价会继续缩减开发商的利润空间。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席总裁潘石屹也表示,写字楼等大体量工建项目受到的影响将更为突出,潘向记者举例表示,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的CCTV新址大楼,总体需要钢材16万吨,平均每平方米需要用钢400多公斤。也就是说,钢材每公斤涨一块钱,意味着央视新址的工程造价可能要多支出1.6亿元。

  据潘石屹介绍,2004年初的钢材大幅涨价也直接打压了建外SOHO的利润空间。他表示,虽然早在去年钢材涨价之前,建外SOHO项目就已经和施工单位签订了合同,但接近50%的钢材提价使得施工单位根本无法按照原来价格运作,经过共同协商之后,施工单位承担钢材增幅的25%,其余75%均由开发商承担。

  潘石屹透露,建外SOHO每平方米的用钢量为110公斤,仅此一项,投资成本增加了500多万元。

  首创置业董事局主席刘晓光向记者表示,市场的供需关系是直接影响房价的原因,国家的相关政策有利于房产业利好发展。

  中原地产集团华北区总经理李文杰认为,钢材是整个房地产行业的重要元素。建筑成本增加的同时,国家即将在房价政策上采取调控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开发商利润空间,部分开发商可能会在其他方面降低成本来维系平衡,由此而产生其他矛盾。所以,现阶段需要国家推出一系列相应的政策,以此来缓冲因为建筑材料不断涨价而对房地产行业产生的影响。

  本报记者关爽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铁矿石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愚 人 节
整蛊先锋幽你一默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