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 19:12 中国人民银行 |
数据来源 :商业银行外币利率备案表2004 年,金融机构资金比较充裕,货币市场利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12 月,7 天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09%和1.87%,比上月分别回落了0.12 和0.22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分别降低了0.15 和0.28 个百分点。 六、国际收支“双顺差”,短期外债占比上升初步预计2004 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约700 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约1120 亿美元,净误差遗漏项目约200 亿美元。 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分别比上年增加约250 亿美元和600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06 亿美元,增长13.3%。 二是认真贯彻国务院指示精神,协调督促各商业银行采取有效措施适度控制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过热”行业的授信总量,同时强调,各商业银行在授信总量内对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环保和技术指标好的企业,要按照信贷原则提供正常信贷支持。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助学等方面的贷款支持力度。在农业方面,要求商业银行积极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对13 个粮食主产区单独安排再贷款,用10于支持发放农户贷款;研究通过组织、机制和工具创新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方案;配合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规划,抓紧研究制定改善老少边穷地区农村金融服务方案。在扩大就业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与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的协调,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简化贷款担保和审批手续,鼓励银行对符合贷款条件、新增就业岗位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在助学贷款方面,积极推动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通过招投标确定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经办银行,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补偿机制。在发展消费信贷方面,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了《汽车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汽车贷款业务管理,促进汽车贷款业务健康发展。 四是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各商业银行从非公有制经济特点出发,改进信贷管理方式,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 认真分析当前日趋活跃的民间借贷对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研究合理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问题。 专栏 1:金融生态环境与资金流向生态指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近年来,生态学研究范畴不断扩大,不仅突破了原生物学的范畴,还出现了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结合的趋势,如社会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等。金融生态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资金与金融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一个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好,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这个区域;如果金融生态环境不好,资金就会流出这个区域;这是市场经济中资金流动的必然。金融生态环境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和金融服务水平等。 中国是一个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国,各个地区的金融生态环11境差异较大,在若干年前地区风险差异很大的时候,最差地区和最好地区的不良资产比率能相差10 倍。造成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是对银行业务进行行政干预的程度不同;二是在司法和执法方面对维护债权人权益的力度不同,譬如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回收资产时需要得到司法和执法方面的支持,由于各地支持力度不同,因而各地对同一类资产的回收率就很不相同;三是商业文化不同,在关系和裙带文化盛行的地方,其不良资产比例就明显偏高;四是过去商业银行实行贷款规模管理,各行将贷款规模按省市进行分解,资金并不是充分流动的;此外过去银行监管大多强调按地方划块,存在着不利于资金流动的现象。尽管上述很多原因是历史形成的并正在逐步变化,但这些原因尚未完全消失,有的还在导致新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差异。 随着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自身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正逐步加强,一些银行试着开始发展内部评级对风险进行评估,一些评级机构和资讯公司也在收集和公布这些内部评级结果,这无疑会形成一种压力,迫使风险较大的地区改进它们的金融生态环境。从各个方面汇总的情况看,当前商业银行内部评级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地方行政干预的程度,不良资产比率,信用环境,在处置不良资产时能否在保证处置效率的同时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地方在司法、执法方面的力度以及对债权人的实际保护情况,各地在处理企业和金融机构关闭破产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对再贷款的偿还进度等。虽然各家商业银行的评价并不完全一致,但总体而言会出现一个平均值,这个平均值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并促使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地方政府会日益重视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中对本地区的看法,因为在将来商业银行在资金调度、信贷授权、信贷最终决策方面的实际影响力可能要比某些项目更加重要。总之,随着巴塞尔资本协议和内部评级体系的执行,将会造就更好的微观经济基础,并促使地方政府努力改进本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 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将来可能会极大地影响资金的流向。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任何地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只要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准确的产业定位,就应该能够建立自己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只要能不断改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就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该地区。 12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一是加大政策调整力度,积极维护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切实加强对短期资金流入的管理,严格资本项下结汇的真实性审核,限制国内外汇贷款结汇,规范居民和非居民个人结汇行为。开拓资金合理有序流出的新渠道,允许个人合法财产向外转移。 二是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稳步推进人民币可兑换。改进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管理,提高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保留外汇比例,进一步放宽企业和个人服务贸易用汇限制。统一境内中外资银行外债和外汇贷款管理办法,允许中外资跨国公司开展内部资金运作。放宽境外投资外汇管理限制,积极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继续引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截至2004 年末,共批准24 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累计批准金额34.2 亿美元。 三是发展外汇市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扩大市场交易主体,允许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开展外币间买卖业务,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试点银行和业务范围。同时,加强反洗钱工作,整顿和规范外汇市场秩序。 专栏 2:人民币在周边地区使用情况一、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的情况为密切两地经贸关系,便利两地居民互访和旅游消费,引导人民币有序回流,经国务院批准,2003 年11 月19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香港银行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自2004 年2 月25 日起,香港银行开始为香港居民办理个人人民币的存款、兑换和汇款三项业务。从4 月末开始,香港银行陆续推出人民币银行卡服务。除上述四项业务外,自1 月18 日起,内地银行发行的印有银13联标识的人民币卡也可以在香港使用。截至2004 年末,香港共有43 家银行与清算行签定了清算协议,并正式启动个人人民币业务。 香港人民币业务开办一年来,整体表现平稳,人民币存款稳步增长,汇款及平盘业务发展平稳,现钞回笼有序,银行卡交易量持续上升,资金清算渠道畅通。香港各参加行均能遵守清算协议及相关规定,香港各界反应良好,基本达到了将香港居民手持人民币回笼内地、方便内地居民赴港旅游的预定政策目标。截至2004 年末,清算行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支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21 亿元。澳门银行自2004 年11 月3 日起开始办理人民币存款、兑换和汇款业务。到目前为止,在15 家与清算行签订了清算协议的澳门银行中,有12 家银行已开始办理相关业务。截至12 月末,清算行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8371 万元。 二、周边国家边贸本币结算情况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经贸交往快速发展,人民币币值长期保持稳定,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被越来越多的经济体所接受,特别是在边民互市和边境小额贸易中被广泛用作计价、支付和结算货币, 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量不断增加。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越南、蒙古、老挝、尼泊尔、俄罗斯、朝鲜和吉尔吉斯等国签署了关于边境贸易的结算协定,主要内容包括:1、允许人民币及对方国家货币用于两国边境贸易的结算;2、商业银行可以互相开立本币账户办理银行结算服务;3、商业银行可在边境地区设立两国货币的兑换点;4、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在海关备案后调运大额人民币现钞进行清算。上述协定的签署和实施,疏通了人民币在境外使用的银行结算渠道,促进了边境地区贸易和旅游的发展;允许周边国家的商业银行调运大额人民币现钞入境,部分解决了境外人民币现钞的回流问题;将人民币现金结算引导进入银行体系,有助于打击洗钱等非法行为,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 七、积极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2003 年12 月31 日,通过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汇金公司)对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两家试点银行) 14注资450 亿美元。正式启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通过国家注资、处置不良资产、增加风险拨备等措施,两家试点银行较好地改善了财务状况,资本充足率达到监管标准,资产质量明显改善,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04 年末,中国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62%和11.95%;不良贷款比率分别为5.12%和3.70%;拨备覆盖率分别为71.7%和69.9%。 2004 年8 月26 日和9 月21 日两家试点银行相继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汇金公司代表国家对两家试点银行行使出资人权力,较好地解决了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产权主体虚置问题。两家试点银行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设置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和新的管理层已按相应的规章制度开始正常运作。科学设计和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改革组织结构,整合业务流程,实现机构扁平化和业务垂直化管理;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取消行政级别,推行聘任制。 2004 年,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也在完善经营机制、加大内部改革、完善风险控制和提高盈利水平等方面作出很大努力,为进一步股份制改革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交通银行亦于2004 年6 月30 日完成财务重组,8 月18 日完成引入战略投资者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的入股股权交割工作,目前交行正在积极15筹备择机上市。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2004 年,为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努力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总结8 个试点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批准北京、天津、河北等21 个省(市、区)列入农信社改革试点地区范围。为巩固改革成果,强化正向激励机制,国家对上述地区农信社给予扶持的政策总体上仍按原试点方案的规定执行,正向激励的资金支持方案逐步落实。截至2004 年末,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严格审查考核,共批准620 个试点县(市)农村信用社分四批认购中央银行专项票据355.5 亿元。先行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得到明显化解,总体经营状况有所好转;支农金融服务功能有所增强;增资扩股进度较快,资本充足率迅速提高。 专栏 3: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通胀、通缩及其治理回顾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过多次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80 年、1984-1985 年、1988-1989 年、1993-1994 年和2003-2004 年。1998-2002 年我国还出现了长达5 年的通货紧缩,价格水平一直处于0 附近。2002 年底开始,我国经济出现过热苗头,2003 年价格上涨再次抬头,2004 年达到3.9%。 1980 年的通货膨胀及其治理:1980 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达到6%。1980年12 月,国务院发出《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随后中央工作会议作出了继续对国民经济进行大的调整的决策。会议要求,一方面要大规模压缩基本建设投资,缩减国防费和行政管理费,减少财政开支;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快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增加消费品生产,开辟财源;力求实现财政收支、信贷收支的基本平衡,不再搞财政性的货币发行,把物价特别是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销售16价格稳住。经过这一阶段的调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在1982 年和1983 年分别回落到1.9%和1.5%的水平上。 1984-1985 年的通货膨胀及其治理:1985 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9.3%。国务院采取紧缩信贷和紧缩财政的宏观调控措施,以抑制经济过热的势头。国家在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主要运用货币、信贷手段紧缩银根,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和现金投放,加强银行金融信贷管理工作和开展全面信贷大检查,大力组织货币回笼。在这些措施的作用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9.3%回落到1986 年的6.5%,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由13.5%回落到1986 年的8.8%。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