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 > 正文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8)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 20:57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人民银行在2001 年以后的小额外币利率调整过程中,不断对各期限品种的利率进行微调,使各期限档次之间的利差逐步缩小,至2003 年7 月2 日调整境内外币利率时,活期利率(0.075%)与一年期存款利率(0.5625%)之间的利差为0.49 个百分点, 同期国际市场利率的利差也随着经济预期的改变调整为长期利率(一年期)高于隔夜利率0.1 个百分点,小额外币存款不同期限利率更趋合理,同时更贴近国际市场利率水平,解决了多年来喇叭口利差风险
问题。(见图2)图 2:1999-2003 年境内外美元期限利差对比图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彭博资讯2003 年以前,由于外币贷款需求不足,商业银行外汇存款大于贷款的多余头寸,只能在国际金融市场拆放,2002 年12 月末,拆放境外余额为582 亿美元,占存款余额的40%。商业银行在境内吸收外币存款、在境外拆放,客观上需要保持国内外币存款利率与境外拆放利率之间的合理利差。

  外币利率放开之初,为扩大市场份额,各商业银行纷纷利用价格策略争夺客户,大额存款利率有上升趋势。一方面,存贷利差缩小加大了中小银行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利率受美联储连续降息影响持续走低,而境内大额存款利率上升,形成越来越大的利率风险,也称为喇叭口风险。到2000 年底,商业银行大额外币存款利率高达6.08%,外币平均存贷利差仅为1.07 个百分点、境外拆放与存款的利差仅为0.6 个百分点,比2000 年8 月利差缩小1.4 个百分点,利率风险开始暴露出来。商业银行开始加强对利率定价和利率风险的管理,同时国际市场利率也不断走低,到2001 年12 月一年期大额存款利率降至2.02%,同期贷款利率为3.74%,平均存贷利差升至2.33 个百分点、境外拆放利差为0.79个百分点,各行开展业务趋于理性,2002、2003 年存贷利差基本保持在2 个百分点左右。体现出市场机制的作用,商业银行虽然竞争激烈,但定价向理性回归。

  表 5:商业银行存贷利差与境外拆放利差变化表

  年利率:%

  时间    存款利率  贷款利率  存贷利差  LIBOR  境外拆放利差

         (1)    (2)   (2)-(1)  (4)   (4)-(1)

  2000年8月   5    7.625    2.625   6.98   1.98

  2000年12月  5.621   6.69    1.07   6.23   0.6

  2001年12月  1.41   3.74     2.33   2.42   0.79

  2002年12月  0.949   3.11     2.16   1.59    0.64

  2003年12月  0.61   2.56    1.95   1.32    0.71

  数据来源:外币利率备案表、彭博资讯

  注:所有利率均为当月加权平均利率 ,外币贷款利率仅为工、中、建行数据

  32第三部分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制度建设展望实现利率市场化目标是一个渐行渐近的过程。推进改革要与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与内控机制的完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建设和金融监管能力等相协调。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步设想是:统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政策;修改相关法规;完善金融机构存、贷款定价机制、提高定价水平;丰富金融产品,推动金融市场向纵深化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一、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一)统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政策我国城乡信用社数量众多,其经营环境、管理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但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管理粗放、定价制度基础较为薄弱等现象。放开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城乡信用社利率定价机制不完善,存在垄断定价和贷款利率一浮到顶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地区民间借贷活跃,加剧资金体外循环,削弱宏观调控效果的现象。因此,应在完善城乡信用社贷款定价机制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有步骤的放开其贷款利率上限,促使城乡信用社结合贷款风险、成本等因素进行差别定价,从而传导货币政策意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随着金融机构贷款定价机制不断完善,人民银行将进一步简化贷款利率的管理档次和种类,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权。

  33(二)研究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有效形式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环节,也是金融机构运用价格手段开展主动资产负债管理的前提条件。为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需要研究协议存款的标准化和流动性问题,逐步放宽起存金额限制,采取渐进方式实现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三)逐步形成完整合理的收益率曲线收益率曲线是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特别是中长期固定利率贷款定价的重要参考。形成完整合理收益率曲线一方面需要优化各期限国债结构,逐步实现国债余额管理和滚动发行;另一方面,还需要大力丰富金融产品,鼓励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证券投资基金和企业债券市场,允许商业银行发行长期债务工具、发起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等,从而引导金融市场向纵深发展。

  (四)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也将逐步完善。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并通过市场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将逐步成为中央银行利率调控的重要形式。要逐步建立健全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的制度体系,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五)简化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目前对境内外币利率的管理仅限于300 万美元(或等值其他外币)以下的美元、欧元、港币、日元等4 种外币小额存款利34率上限。今后,要通过简化小额外币存款利率期限档次和下调大额存款金额标准等方式,进一步简化境内小额外币存款的利率管理。为保持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主导地位,按照与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程协调配合的原则,在一段时间内还需要保留对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管理。

  二、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各金融机构应不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利率定价技术和内部管理制度,夯实利率市场化的微观基础。

  (一)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原则科学确定风险溢价风险与收益对称是科学定价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说,贷款利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加上该笔贷款的风险溢价和目标收益率。

  坚持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原则定价,就是要求贷款利率必须覆盖每笔业务的成本和费用、风险损失和盈利目标,兼顾市场竞争策略,使金融机构的价格竞争建立在理性定价的基础上。目前,受金融生态条件、内部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等制度性制约,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的技术条件还不能完全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容易引发价格恶性竞争,发放无效益的贷款,影响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竞争实力,危及金融体系的持续稳健经营。

  (二)完善科学定价的制度,改进定价技术健全金融机构的科学定价制度必须不断完善其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利率定价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和必要的技术支持体35系。

  第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正确界定各股东、董事会和监事会以及高级经营管理层的权责利关系,防止政府或某一股东干预日常业务经营,真正确立受资本充足率约束的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

  第二,要建立利率定价管理及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细化利率定价、风险管理和绩效考核的专业分工,建立按产品、客户、以及业务经营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和业绩考核的管理会计制度,为贷款定价提供基础数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货币政策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