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 > 正文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 20:57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2003 年以来,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起到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12一是使贷款利率更好地覆盖风险溢价。风险溢价直接关系到解决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目前部分小企业经营状况不稳,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对小企业的贷款风险相对较大。

  贷款定价限制的逐步放开使贷款利率能够反映贷款风险状况,更好地覆盖风险溢价,从而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多地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二是在金融生态逐步改善的过程中,使金融机构有能力利用利息收入弥补贷款损失。金融生态即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和银企关系等诸多方面。金融生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贷款风险的大小和新增不良贷款的比例。我国金融生态的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将是一个历时相当长的过程。因此,对贷款风险溢价的覆盖需求也是长期客观存在的,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能够使贷款利率覆盖贷款风险,使金融机构的贷款损失能从利息收入中弥补。

  三是能够培养我国金融机构的产品定价能力。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特别是2006 年过渡期结束后,金融业的竞争将大大加剧。特别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人民币业务的全面开放将使其面临若干挑战,其中商业银行是否具有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是主要挑战之一。由于我国利率长期处于管制状态,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比较薄弱,而且没有积累这方面的保险和系统性数据,包括分类的企业违约率状况及其产生原因的数据。逐步扩大13利率浮动区间,可以培养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提高其管理资产负债的能力,使其逐步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

  四是实现宏观调控中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对于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来说,就是要求依据企业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贷款定价有所不同。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后,金融机构对不同风险的客户群进行分析和把握,在此之上,实现对贷款及其价格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也实现了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目标。

  专栏 2:2004 年第四季度贷款利率浮动情况2004 年10 月29 日,人民银行报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不再设定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并将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的浮动上限扩大为基准利率的2.3 倍。所有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 倍。

  根据2005 年1 月对全国金融机构法人2004 年第四季度贷款利率浮动情况的统计显示,2004 年第四季度金融机构发放的全部贷款中,实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23.23%,比三季度上升2.43 个百分点;实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为24.56%,比三季度下降4.54 个百分点;实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52.21%,比三季度上升2.11 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在2004 年10 月新增的利率浮动区间内也有分布,其中,在基准利率2 倍以上区间内,金融机构的贷款占比为2.68%,贷款利率更好的覆盖了贷款的风险溢价。

  从各类金融机构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下浮利率、执行基准利率和上浮利率的贷款在其新增贷款中占比分别为27.13%、28.54%和44.33%。与三季度相比,下浮利率贷款占比增加2.83 个百分点,执行基准利率贷款占比减少11.46 个百分点,上浮利率贷款占比增加8.63 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上浮利率贷款占比为36%,较三季度上升2.7 个百分点,仍为各类金融机构中最低水平。下浮利率贷款中的占比为32.93%,较三季度微升0.93 个百分点,在各类金融机构中排第一位。区域性商业银行在下浮利率贷款中的占比较三季度上升5.49 个百分点,在上浮利率贷款中的占比下降6.07 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在上浮利率贷款中的占比较三季度略有上升,在下浮利率和执行基准利率贷款中的占比略有下降,上浮利率贷款仍主要分布于(1.5,2)的区间内(见表1)。

  表 1:四季度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

  单位:%

  上 浮 水 平

  合计 [0.9,1.0) 1.0 小计 (1.0,1.3] (1.3,1.5] (1.5,2.0] 2.0 以上

  合计             100.00 23.23 24.56 52.21 28.98 9.90 10.66 2.68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100.00 27.13 28.54 44.33 38.75 4.84 0.73 0.01

  股份制商业银行   100.00 32.93 31.07 36.00 34.61 1.21 0.16 0.01

  区域性商业银行   100.00 20.59 19.18 60.23 32.31 20.02 6.45 1.45

  城乡信用社       100.00 1.89  4.13  93.97 11.61 27.00 43.92 11.44

  注:城乡信用社浮动区间为(2,2.3)

  数据来源: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备案表

  分企业类型看,大型企业下浮利率贷款占比最高,为64.17%,比三季度下降6.33 个百分点,基准利率贷款的占比为53.58%,比三季度微升0.48 个百分点,上浮利率贷款占比为27.58%,比三季度下降6.92 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下浮利率贷款占比为22.50%,比三季度上升1.60 个百分点,基准利率贷款的占比为26.01%,比三季度下降3.19 个百分点,上浮利率贷款占比为36.72%,比三季度上升4.32 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下浮利率贷款占比较三季度上升4.73 个百分点,基准利率和上浮利率贷款的占比为20.41%和35.70%,分别比三季度上升2.81个百分点和2.60 个百分点(见表二)。

  表 2:四季度分企业类型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分布表

  单位:%

  下 浮      上 浮

  [0.9,1.0) 1.0

  小计 (1.0, 1.1] (1.1,1.3] (1.3,1.5] (1.5,2.0] 2.0 以上

  大型企业 64.17 53.58 27.58 29.45 26.48 24.22 20.80 0.00

  中型企业 22.50 26.01 36.72 37.03 36.38 37.14 34.96 34.66

  小型企业 13.33 20.41 35.70 33.53 37.14 38.64 44.25 65.34

  合计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数据来源: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备案表

  总体看来,放开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及扩大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金融机构按照贷款风险状况确定贷款利率的格局初步形成,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较好地贯彻了宏观调控中的“有保有压”政策。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金融机构根据贷款风险、成本等因素实行差别定价。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制度和利率风险管理手段不断完善,主动定价意识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按照贷款风险成本差别定价的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有利于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从调查结果看,小型企业在上浮利率为(1.5,2)和2 以上区间的贷款中占比最高,15同时,小型企业在利率下浮的贷款中的占比较三季度上升4.7 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在下浮利率贷款中的占比也有所提高。这表明金融机构能够贯彻2004 年10月29 日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要求,根据企业的信誉、风险等因素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浮动系数。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有利于补偿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较高的风险和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增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货币政策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