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大师与大厦的高校市场化之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 08:10 人民网-江南时报

  本报记者 艾枚

  无论是南京工程学院大张旗鼓地力推大学城的好处,还是南理工出于财政考虑中途改弦更张,大学城粮草吃紧的背后的利益各方也初露端倪。高校教育究竟是要大师还是要大厦?教育能否走产业化道路的现实讨论变得更加严峻。

  粮草吃紧的背后

  自1999年起,国内的公立大学开始了扩张的步伐,1999年扩招51.3万人;2000年扩招60.9万人,2001年扩招人数达29.4万人。

  与此同时,高校学费也开始并轨,并且一路高歌。一名普通大学生的学杂费从1989年的200元涨到10000元,学费占学生人均支出的比重高达25%。让众多家庭与学子背负沉重经济包袱的高校,却是银行眼中的优质客户,银校合作风潮兴起。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南京分行的一位工作人员称,2002年以前,银行对大学有极高的信赖。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北大,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军阀割据,侵华战争,国民党黑暗统治,新中国成立等诸多时期,依然存在。银行的这种理念,特别是经历了频频加码的企业倒闭、坏账之后,银行更是把公立高校奉为上宾。

  1999年,华夏银行就为北京大学提供总额5亿元的授信额度。南京大学则获得了工商、农业、华夏、招商、中信等5家银行高达50亿的贷款授信。

  各地高校大学城的项目,把银校合作推到了巅峰。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江苏的105所高等院校中,平均贷款额度达到3亿元。

  “要进入211工程,必须要达到一定人数、一定面积,高校评价体系中的数字杠杆让各高校管理者普遍有种浮躁感。”南大一位教授如是说,折射出许多高校债台高筑投入大学城项目的动机。

  同时,在以大学城项目为主导的高校扩张中,地方政府也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南京仙林大学城管委会主任梁学忠曾对媒体算过一笔账,大学城一旦形成规模后,以每个学生每年消费5000元计,设计入驻学生人数将达15万名,这对产业、就业和房地产的拉动十分可观。

  然而,到了2003年,银校合作的风向开始转变。1998年工商银行发放的地方教育贷款只有2亿元,至2003年,这一数据就上升到198亿元。迅速膨胀的额度让银行界对高校的还贷能力产生了疑虑。

  大学作为非营利性机构,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资产没有明确的权属。

  正如一位教育界的资深人士所描绘的,公立高校从银行贷款好比国有资产从左口袋挪到右口袋,没有话讲。

  而南京工程学院在去年上半年被银行拒之门外,部分负责人则透露,相比于其他动辄贷款额超十亿的高校,工学院胆子太小,应该在银根收紧前多贷一点。所有利用银行资金发展大学城的高校的心态可见一斑。

  2004年上半年,部分大学城因违法圈地被叫停后,银行界的疑虑就变成了不容置疑的现实。

  要大师还是要大厦?

  日前一篇《我对教育发展中若干现象的迷惑》在各大高校中广为流传。该书的撰写人是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杨福家的迷惑是,近几年来,中国大学越来越热衷于建大厦,而非致力于培养大师级人才。

  这恐怕不是杨福家一个人的迷惑。

  来自江苏省教育厅的一份资料显示,全省已经开工或计划建设的大学城达9座,按每城平均容纳5万名学生的最低值估算,全省大学城可容纳45万名学生。而江苏全省每年的考生人数只有20多万人。另据报道,江苏省每年大约有25%考生到省外大学就读。

  江苏的大学城已经饱和。

  而此时,江苏省教育厅正在制订“十一五规划”,其设想是江苏全省高校生人数达120万。江苏正在启动一项“其他兄弟省市做不到”的计划,使全省12个地市均有高校分布。事实是,从2001年开始,作为高校扩张的主要内在动力———大学扩招的步伐已经放慢。2000年,全国高校扩招60.9万人,2001年扩招人数降至29.4万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国内外知名的品牌高校如南大,还是后起之秀的南京工程学院,一致认为,高校新校区的建设是响应政府科教兴省宏观经济政策。

  南京某高校的负责人对记者说,杨福家迷惑,学校能够理解,但学校在发展中却难以操作。国家投资教育“211”工程,中央政府明确规定,只能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而社会资金投资教育者,由于不一定懂教育,希望投资见效快,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直截了当地投资一幢大楼。

  在南京仙林、江宁大学城,尽管各大高校的投资额度高达几百亿,部分高校的学生宿舍像公寓一样的奢华,但大学城晚上成了一座空城、黑城、交通瓶颈,大学学子缺少高校人文培养的氛围的报道却常常见诸报端。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教育成了封闭式教育。教育界人士表示,这种高校教育模式与大学教育必须具备的人文教育的精神不符。

  高校扩招最初动力来自教育自身。早在上世纪90年代前中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较慢,造成后期经济发展中高等人才的供求矛盾。高校扩张自然水到渠成。

  到了2002年,大学连年扩招的势头才放慢下来。高等教育解决内在矛盾,刺激经济发展的效应彰显。

  曹都说,南京工程学院新校区的发展战略本着该校的实际状况出发。据了解,南京工程学院在市区就有三个分校,总计面积不足600亩。不但难以满足省教育厅逐年增加的扩招指标,校园过于分散,也给主高校带来过高的营运成本。

  搬进大学城,三校合一无疑成解决各种矛盾的灵丹妙药。同时,该校也因新校区建设,学校的品牌、知名度,老师的福利得到了提高,高校在发展中尝到甜头。

  教育供求内在矛盾解决了,外在经济要求就成了高校发展的动力。教育产业化口号提了出来。无论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是大学专科、本科的高等教育和研究生、EMBA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精品教育工程,几乎都被这一理念一网打尽。

  而高校在提到大学城金融危机和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时,几乎都毫不隐讳地把矛头指向政府,认为地方政府过多地把应该由地方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推到高校,导致高校根本没有充足的精力、财力致力于教育。

  南京工程学院的王老师说,在广东,所有大学城建设费用均由政府包干,而江苏的高校中,学校不仅要承担新校区的建设,还要承担如公交、交通等公共事业性支出的重担。据称,南京大学每年用于来往浦口与鼓楼校区的校车投资和过桥费用,足以建一幢大楼。其他高校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面对高校的诘问及难以偿还的巨额贷款之虞,相当一部分政府部门则认为不足信。

  江苏省教育厅一位负责人说:高校还不起银行贷款不可能。这位在教育界跌打滚爬多年的资深人士说,学校根本不存在没钱的问题,只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据他透露,南京邮电学院就富得流油,号称高校中的科威特。甭说一个新校区建设,就是两个新校区,该校也不在话下。

  从双方各执一词的态势来看,政府与大学在教育发展的问题上,显然还没有找到最佳的距离。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高校教育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