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鱼福临门上黑榜 色拉油双雄栽倒谁之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 07:41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本报记者 艾枚 “不是冤家不聚头”。继虚假广告风波之后,国内食用油老大金龙鱼再次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与排名第二的福临门一起登上国家卫生部抽检黑名单。对卫生部的当头棒喝,金龙鱼、福临门态度迥异,前者立即公开对外宣称,自查自纠,全部召回市场问题油;而后者则叫嚣着“抽检程序不合法”,要与国家卫生部对簿公堂。
市场召回也好,对簿公堂也罢,卫生部的通告除了再次敲响食品安全的警钟外,也揭开了乱局迷生的植物油市场的冰山一角,植物油品牌企业轻质量、重包装成了企业品牌打造的隐患。 ●金龙鱼大豆色拉油(900毫升/瓶,生产日期为2004年4月24日)酸价不符合国家标准; ●福临门纯正大豆色拉油(1.8升/桶,生产日期为2003年11月26日)酸价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金象大豆色拉油(5升/桶,生产日期为2003年12月15日)酸价不符合国家标准。 金龙鱼、福临门上了收回黑榜 昨日,卫生部通报了2004年植物油国家卫生抽检情况,在对北京、天津、吉林、山西、甘肃、新疆等13个省(区、市)生产企业和市售的植物油抽检后发现,抽查的574批次产品中,522份合格,其余的因过氧化值、酸价等超标被判定不合格,不合格率达9.1%。 其中,金龙鱼大豆色拉油(900毫升/瓶,生产日期为2004年4月24日)酸价不符合国家标准;福临门纯正大豆色拉油(1.8升/桶,生产日期为2003年11月26日)酸价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金象大豆色拉油(5升/桶,生产日期为2003年12月15日)酸价不符合国家标准。 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对本次监督抽检工作中发现的不合格植物油及其生产经营单位,对仍在市场流通的及被消费者购买的食品,立即予以公告收回。 记者随即与南京沃尔玛、苏果两大超市取得联系,发现这三个品牌的植物油依旧销售。沃尔玛表示,卫生部公布的福临门、金龙鱼问题油的生产批号和生产基地,在该卖场内均未出现过。目前看来,南京市场通过沃尔玛流进市场的食用油应该没有质量担心。尽管如此,超市还就此事要求波及的食用油企业再次出具新的质量报告;而苏果秣陵路店的鲁店长说,目前还未接到总部要求撤柜的通知。 大佬纷纷落马谁之过 2003年,植物油市场排行榜,金龙鱼以26.67%市场位居第一,福临门第二、鲁花第三…… 2004年上半年,金龙鱼再次以32%的市场份额蝉联冠军。福临门再次屈居老二。 在占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佐证下,金龙鱼、福临门品牌影响力深入人心。南京苏果超市秣陵路店的鲁店长告诉记者,金龙鱼、福临门往往是家庭主妇们的食用油首选品牌。同时,由于市场销售非常好,平均每个星期,超市要从厂方调一次货。 为什么是数一数二的品牌企业反而落马呢?这恐怕不仅媒体有疑问?也是普通老百姓心中的困惑。 在南京苏果超市秣陵路店,一位年轻家庭主妇拿着一瓶金龙鱼油正打算放在提篮中,突然获悉金龙鱼、福临门是“问题油”,当场愣住了,不知该把手中这瓶油怎么办。反问记者,“我应该吃什么油”? 福临门市场部邵经理对记者说,对卫生部公布的结果,企业非常“震惊”。与其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相比照,普通市民对这一结果也同样非常“震惊”。 相比于国内今年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福临门、金龙鱼等国内的老牌企业也纷纷步其后尘,究竟是政府监管不力,还是市场出了问题呢? 对此,经济学家认为,食用油之间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已进入过度竞争时代。 今年上半年,金龙鱼为了强调其调和油的健康功效,不惜贬低同行,公开表示,长期单一食用葵花籽、花生、大豆油,不利身体健康,而调和油由于1:1:1的比例,是最健康的油。 对此,中国粮油协会立即驳斥,没有任何一种油的比例能达到1:1:1标准,金龙鱼不适当的营销不但没有获得市场份额的提升,反而失去了其在花生油市场份额。一句话,企业过度竞争的时代,使企业轻质量、重包装。金龙鱼搬石头砸了自己脚。 乱局迷生带回家的是爱还是毒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早从今年开始,国内的植物油市场就乱像丛生。先是老大金龙鱼曝出虚假广告,引起中国粮油协会的公然驳斥和七大同行的围攻;继而,又有报道称,虚假 广告是鲁花黑手使然,是针对金龙鱼的夸大调和油,贬低籽油、花生油等其他类油,以牙还牙的报复措施;从 2004年10月1日开始,植物油生产企业正式实施新的国家标准。新标准的推行却引发食用油清理库存的狂潮。排名老二的福临门把价格降得让人血脉喷张,1.8升的大豆油只售19元。业业人士表示,福临门的大幅降价举措,完全为了抢在新标准实施前清理完库存产品。 南京一家超市负责人也证实了食用油企业的这一不纯降价动机。 “把爱带回家”,两个可爱的孩子捧着金龙鱼,一家人其乐融融聚在一起,金龙鱼曾以充满温情的广告打动了全国人民。 据了解,目前,由凤凰卫视当家花旦吴小莉“领衔主演”的新一轮“1∶1∶1”广告片在全国各大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得正酣。而10年来,金龙鱼广告投入达5亿巨资。 情愿把如此巨额的资金花在形象包装上,也不愿花费更大的力气修炼内功,保证产品的质量,恐怕是目前包括金龙鱼、福临门在内的所有植物油企业共同的病症了。 市场营销专家认为,这是一个营销的年代,企业可以通过一个成功的策划,一夜成名,由央视一手炮制的年度标王就是最后的佐证,中标者大都落马。而企业又 把这种成功进一步演绎成概念的简单炒作。今年来,植物油企业一直在打价格战,口水战,正是企业陷入概念战营销误区所致。 据了解,色拉油的酸价国标是小于等于0.3,如果酸价超标,就意味着油开始腐败变质,并出现老百姓所熟悉的哈喇味。 在国家卫生部铁证如山数据面前,不知中国老百姓是带回了爱,还是带回了毒药? 危机公关三种不同声音 企业品牌的打造,除了可靠的质量,成功的市场企划外,企业的危机公关能力至关重要。 最典型的是2003年非典期间,一场针对鸡的天灾让国际500强陷入僵局,一时间门可罗雀,稍有不慎,企业将万劫不复。企业的危机公关立即启动,很快化解了这一危机。 然而,对于这一突发事件,金龙鱼、福临门、金象三个品牌企业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市场反映。 仅仅半天时间,金龙鱼就向各大媒体发布了有关“金龙鱼大豆色拉油酸价超标问题的回复”:称将严格按卫生部的要求全部召回产品,并着手对分布在全国八大生产基地的产品进行全面自检自纠。同时,该集团还详细公布了此次被卫生部查获的问题油的市场流向,希望通过媒体报道,告知消费者返回这类油。 而福临门的态度则较为激烈,福临门上海总部市场部一位邵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卫生部此次抽检程序根本不合法,既没有在抽检前以书面报告的形式通知企业,对抽检产品进行身份“确立”,也没有在事后把抽检结果,通知企业,没有让企业在15天的复议期内进行进一步的确认或改正。既然程序不合法,结果自然难以说是正确的,更谈不上市场召回一说。据称,目前福临门正在与国家卫生部交涉此事,必要的情况下,企业不排除采取法律手段讨回“清白”。 天津正大集团旗下的金象实业,干脆来个置之不理。记者在采访中拨通过了正大集团行政部电话,该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在获悉记者来意,只说了一句“没有任何部门会接受你的采访”后,就挂断电话。 而正大集团天津油籽实业公司办公室的张小姐则以该公司的黄总在开会,没有时间,散会再与之联系。尽管记者留下联系方式,但直到本报截稿至,记者也没有接到该公司对此事的任何态度。 在这次植物油质量危机中,不同企业持完全不同态度,究竟那家能够顺利通过难关,有待市场检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