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储运重点项目告急 出资人面临出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 16:33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记者 陈雪根 在青岛胶南丁家湾,一个雏形初现的码头静静地躺在海边,据称这是山东能源储运的重点项目,也是未来海上油气的接点,中石化和华能正与山东方面洽谈合作事宜,这使得本来不起眼的项目一下子身价倍增。但在能源日趋紧张、项目行情看涨的背景下,这个已经投入上亿元的油气码头为何按兵不动?
据了解,导致码头停工的直接原因是青岛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以下简称市外经贸局)撤销了该项目股东之间的出资义务转让协议,致使项目实际出资人有出局的危险,而深层原因是,项目升值后,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国托)挟行政力量企图赶走实际出资人山东广饶县科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科达)。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面对国企和政府的双重夹击,山东科达陷入了一场始料未及的风暴之中。 移花接木一女两嫁 据查,开发经营油气码头的公司叫青岛太和油气储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和),成立于三年前的2001年12月18日,当时是由科达同山东易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通)共同出资联合建设的,主要经营进口LPG国内销售业务,为山东省及周边省的城市燃气汽车清洁燃料及其它工业燃料提供气源。科达出现金5000万元,占建成后码头46.1%的股份,易通以1945亩土地折合54.9%的股份,负责办理相关的征地手续、支付征地费用及所有建设开工手续,并在征地手续完成后,以土地作价为科达提供担保。双方同时还签了一份补充条款,根据补充条款,科达将借5000万元给易通,并保留将此项借款转为投资的权力。从协议看,好像科达要拿出1个亿来,一半作为投资,投入未来的联营公司,一半借给合作方易通。但实际上,科达只提供了5000万元。在双方签合同前的12月17日和此后的12月21日,科达分两次将5000万元打入了易通提供的青岛太和油气储运有限公司账号,打款名目是投资。 几乎与此同时,12月20日,易通与一家叫贸隆的日本公司签定了一份合资合同,其中规定,易通以土地使用权和现汇出资,贸隆以设备出资,双方各 占70%和30%的股份,九天后,这家由易通贸隆合资的青岛太和成立。科达事后发现,他们与易通联营的太和并未成立,他们汇出的5000万元投资款打到了易通贸隆合资的太和账上。而据太和方面提供的土地使用证,太和所有的近35万平方米工业仓储用地的土地使用权是在2002年7月取得的,其码头部分的土地则迟至2003年4月才有使用权。也就是说,在易通与贸隆谈合资时,易通手上既无土地使用权,也无自有资金。 在了解到易通“一女两嫁?后,科达立即与易通展开交涉。经多次交涉,2003年6月,科达、易通、贸隆、太和四方签定了出资义务转让协议,由于项目升值、易通单方面违约,易通同意归还科达5000万元投资款及其违约金,共计5708.9万元,并将自己在太和70%的股份无偿转让40%给科达。 科达、易通、贸隆据此重签合同,确认科达占有太和40%股份,易通和贸隆各占30%。胶南市外经贸局批准了太和的出资义务转让事宜,青岛市外经贸局对此并无异议。 至此,围绕太和及其项目的纷争似乎已告一段落。 易通身份成悬案 半年过去了,2004年2月18日,青岛市外经贸局一纸公文突然撤销太和的出资义务转让协议,平静的丁家湾再起波澜。市外经贸局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易通向该局说明其与科达达成的出资义务转让协议不符合《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将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请求撤销胶南市外经贸局的批复。 股权变更时,易通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否则,胶南市外经贸局也不可能批复同意太和的股权变更。为何事过半年易通又要反悔呢?原来,易通发现自己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青岛市外经贸局在撤销决定中称,国有企业的股权变更必须向审批机关报送易通主管部门对其股权变更签署的意见,国有资产评估机构对其变更的股权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上述资产评估报告出具的确认书等文件,而经该局核查,太和在这次股权变更中,向胶南市外经贸局报送的材料中并没有这些必要的材料。青岛市外经贸局据此决定撤销其下属单位的批复。 这么一来,问题复杂起来。记者在采访胶南市外经贸局时,该局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太和股权变更是经青岛市外经贸局同意后授权他们作出的,当时易通确实没有提供其是国有企业的任何材料(市局撤销决定也已证实),该局并没有核实材料是否真实的职能,如果当事人报送的材料有假,当事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市局有权不同下属单位打招呼就撤销下属单位的批复。细察相关文件,不难发现当初青岛市外经贸局同意太和股权变更时,易通没有提供其是国有企业的证明材料,而青岛市局作出撤销决定时同样也没有只字片言提到易通已向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材料。这就难免让人产生青岛市外经贸局被企业牵着鼻子走的印象,企业说什么它就做什么。记者在青岛时,专程去市外经贸局找负责此事的谢继明处长了解情况,花了一天时间从早等到晚,谢处长终以种种无法自圆的理由拒绝作出解释。而据山东省国资委有关人士介绍,他们监管的近500家国有企业中并无一家叫易通的公司。易通的身份成了一个悬案。 同时,青岛市外经贸局撤销决定的合法性也受到质疑。法律专家认为,即使事实正如该局所说,易通是一家国有企业,青岛市局也无权撤销当事人之间的民事合同,更无权在市级人民政府已颁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尚未撤销的情况下,颁发新的批准证书。而且,即使撤销,也应该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并给予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但该局的撤销文件剥夺了科达作为控股股东的此项权利。更让人不明白的是,在股权变更过程中,科达是善意第三方,并不知道易通是国有企业,假设易通真是国有企业,那就应该追究易通的责任,并给予善意第三方以经济补偿,但青岛市局的决定只字没有涉及,当然也更不可能解决这两个问题。据青岛市景道会计所提供的验资报告,截至2003年9月1日,太和累计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是,科达40%已全部到位,外方累计实缴资本仅占其应缴注册资本的9.04%,而易通30%的注册资本分文未到。如果没有科达的投入,太和码头的已建设施从何而来,青岛市局的一纸公文等于承认易通可以强取豪夺! 无奈,科达也是一纸公文,以该局撤销决定程序违法、超越职权为由把青岛市局告上了市南区法院。 半路杀出省国托 从成立太和到要求撤销出资义务转让批复,易通到底有多大实力已经一目了然。据查,这家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的企业,2002年度的年检报告显示,公司负债949万元,亏损49万元。它之所以要改变企业性质,推翻出资义务转让协议,是因为来了一位比科达更有实力、更有势力的买家。 这位买家就是省国托。省国托在向山东省主要领导说明情况的报告中称,省国托计划在青岛灵山卫港湾建设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燃气发电厂,但由于此地已被太和捷足先登,而太和原有股东易通实力较弱,无力单独开发,省国托决定通过重组易通进而投资太和以加快项目进展。据他们透露,2004年1月13日,通过增资扩股、股权转让方案,1000万元的易通变成了16000万元的“新易通?,其中省国托控股93.75%。但经查询山东省工商局,到2004年10月15日止,山东易通的注册资本仍为1000万元。省国托并未入主易通。 但这并不妨碍省国托染指太和的计划,为了赶走科达、独霸太和,易通和省国托做了三件事:一是向青岛市外经贸局书面说明易通是一家国有企业,二是向太和董事会提交“已备足出资额的证明?,三是千方百计要证明科达当初投入太和的5000万元为易通公司借款。 根据科达、易通、贸隆三方2003年6月签定的合同,三方出资必须在合同签订之日起的一个月内一次性缴付到账,并且规定除非得到另两方的同意并经审批机关批准,合同任何一方都不得将其认缴的资本股权全部或部分转让给另一方或合资方以外的其他方,而且另两方享有优先受让权。显然易通已是违约在先,而省国托在易通还只是局外人,更别说太和了,它所做的三件事都底气不足。 山东省工商联在给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的报告中称,“省国托为了自身利益,在易通公司和日本贸隆未按合同约定出资到位、已自动放弃股权的情况下,硬要在结算前享有易通公司和日本贸隆在青岛太和的股权,并扬言要到检察院和国家证监会举报、干扰科达实业的上市工作,以强迫科达实业就范。? 科达当然不会就范。目前,青岛市南区法院已受理此案,但由于法院又追加日本贸隆及其合作伙伴香港太中作为第三方参加诉讼,对外送达又不受诉讼时效的约束,而科达方面要求法院停止执行撤销股权转让决定的申请未能得到法院支持,因此,此案何时开庭尚无时日,太和油气码头何时车水马龙还未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