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兼职的积极意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5日 11:42 中华工商时报 | ||||||||
戎连金/文 从今往后,浙江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放心地合法、有序地从事兼职工作,并获取合理的回报,而不必担心被单位发现后有什么不良后果。据11月1日的《现代金报》报道,浙江省政府鼓励事业单位人员“走穴”获取报酬,此举在全国尚不多见。
对于许多长期被“拴”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讲,这无疑是一则可以长出一口闷气的好消息。虽然不同于机关里的公务员身份,但长期以来,事业单位里的工作人员也被牢牢绑在了“单位”上。个别有专长的工作人员只能暗地里偷偷摸摸干点“私活”,捞点外快。所以,有些真正才华横溢的优秀职员,不是提心吊胆地煎熬在工作岗位上,就是远走高飞另攀高枝。作为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的一个崭新的方式,鼓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兼职兼薪这种政策导向,无疑是对当前事业单位人才浪费现实的一种承认,必将对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对当前步履维艰的公务员用人机制改革提供借鉴,更重要的是,由此而产生的巨大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更值得我们期待。 首先,鼓励事业单位人员“走穴”这一模式对于进一步优化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走穴”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单位所给予的报酬与自己的潜能没能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在这种失衡的状态下,事业单位人员私下“走穴”有两种后果可以出现:忍受不住被“捆绑”的滋味而辞职跳槽,或是一味“走穴”而影响工作。发达国家在职人员投资创业相当普遍,而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公务员队伍,在很长时期内无法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发挥能量,这些人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员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知识涉及贸易、咨询服务和高新技术等领域,不加以使用反予以压抑和限制,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而浙江的这种鼓励“走穴”模式,无疑给这部分人松下了“紧箍咒”,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搞兼职,这种新机制的出台实质上把许多优秀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解放”了出来,也必将有利于保持高素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对于当前同样需要处理好“人尽其才”这一问题的公务员队伍来讲,鼓励“走穴”模式的出现,也是一面值得仔细揣摩的镜子。 其次,鼓励事业单位人员“走穴”必将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事业单位里的许多精英人才,走进企业大都是经济效益的直接创造者。同时,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虽不高,但收入稳定,让他们手中的民间资本进入市场,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民营企业目前紧缺的资金源问题。加之这一队伍大多具有较高的经济、法律知识,又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虚假出资可能引发的法律纠纷,同时,他们广阔的交际圈中潜在的客户也是其所兼职单位将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资本。因此,这些可以走上市场兼职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但可以提高所兼职企业的成活率,并容易快速成长,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进一步来讲,事业单位人员“走穴”在促进所兼职企业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无数个新的就业岗位,必将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因此,这一勇敢的探索,令人值得为之欢欣鼓舞,也值得其他地方参考和借鉴。 当然,鼓励事业单位人员“走穴”的实施还需要相关监督配套机制的出台,以对从事兼职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时间、保密等种种方面加以制约和约束,使兼职走向正规化、制度化。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