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产业安全来自国际竞争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 14:27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 | ||||||||||
目前,中国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中国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上规避贸易壁垒,减少歧视性障碍,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商务部副部长 高虎城 提升产业竞争力是以新的发展观做好维护产业安全工作的战略举措,关系到我们能
(一)目前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总体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尽管贸易大国地位已经确立,但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世界经济论坛2003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排名仅列44名,比上一年度滑落6名之多,排名远不及印度,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产业的整体实力。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一方面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过分集中,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和中国香港占到近70%。另一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及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比重很低,在国际交换中获取的比较利益较少。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人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我们应当有忧患意识,看到我国一些产业确实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二)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对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快,许多国家保护国内产业的形式也越来越多,不再局限于使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特别是发达国家以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标准等非关税壁垒为武器,加大了保护国内市场的力度。由于我出口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水平相对不高,受环保因素影响较大,国外对我实施的这些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出口的化工产品、机电产品、农产品、纺织品、建筑材料等都已经或即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面对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我国产业必须从根本上提高档次和技术含量,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才能提高整体竞争优势。 (三)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是维护产业安全治本之策 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是竞争无国界,任何产业都不再是在一个稳定的国内竞争市场。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所有企业都将直接或间接参与全球竞争。没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就不可能真正走向国际市场,即使是一时出去了,也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对国内市场来讲,我们的产品不出去,外国的产品也会进来,国内市场的竞争实际上也是国际竞争。虽然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是维护产业安全的有效手段,但这一保护手段是有限的,是为受到损害的产业提供调整的时间和公平的竞争环境。从长远看,没有竞争力的产业即使受到保护,也不可能长久。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们应该紧紧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最大限度地分享国际产业转移的成果。同时,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才能有效突破国外贸易壁垒,减少和化解对外贸易摩擦,实现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稳定发展。 为此,企业要抓住机遇,努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我国一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有了不凡的表现,但是与国际知名公司相比,差距还不小。应当通过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实施名牌战略,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提高防范风险能力。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重视科研开发、内部管理、市场营销等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善于利用机遇,变被动防御为主动进攻,既要看到我们的市场对外开放了,更要看到别人的市场也因此对我们更加开放,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有了这种意识,才能趋利避害,增创新的优势。 我们不但要积极主动运用贸易规则,反对其他成员贸易歧视和贸易保护主义。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各项权利,维护我国的正当利益。我国产业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积极运用反倾销等法律武器,依法保护国内产业合法权益。已经采取了贸易救济措施的国内产业,要充分利用难得的缓冲时间,抓住时机,加快调整,发展壮大自己。 同时,政府部门要发挥引导作用,为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创造良好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