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河运动”:另类西部大开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 07:18 中国青年报 | ||||||||||
记者 谢念 本报贵州毕节8月10日电 我国西部那些人迹罕至的高山峡谷,如今成了许多东部有钱人的经常出没之地。他们无心欣赏雄美风景,而是热辣辣地盯上了纵横山间、蕴藏丰富水电资源的大小河流。
除了乌江等大江大河上的大型水电站被大企业一手包办外,有报道称,目前,在贵州省,至少有来自浙江的40多个民间投资团队加入到“圈河”的行列。他们争先恐后地将一个又一个的中小水电项目、乃至整条的中小河流揽入怀中。仅浙江丽水地区,就有30多个团队相继入黔。 套用“圈地运动”的概念,有人将此形容为“圈河运动”。 “2002年10月以来,全省已有百万左右装机的水电资源开发权被省外投资者获得。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40亿千瓦时以上,超过现有水电发电量。”贵州省一位水电界人士透露。 可靠消息称,除贵州外,浙江等来自东部其他省市的水电投资者的足迹,甚至已经掠过四川、云南,踏上了高高的青藏高原。促使他们不远千里一直向西的动力,是资本天然对利益的追求。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水能资源分布西部多、东部少。有关资料显示,西部12个省(区、市),水能资源约占全国总量的80.45%,特别是西南的云、贵、川、渝、藏就占64.3%。 “与此同时,西部的水能资源开发程度不到8%,低于全国平均19%、全世界平均22%的水平。仅贵州,尚未开发的就有1000余万千瓦。”前述水电界人士说。 据介绍,山高谷深的地形,使得贵州水电站建设淹没损失较小,开发成本很低。加之,电站一旦建成基本不消耗原材料,现阶段电力市场又持续火爆,水电开发的年回报率一般可稳定在8%至10%之间。 按投资者通常获取的50年经营期计算,其收益显然极为可观。 “雨点落地像铜钱,洪水冲来是红利。”一位投资商形象地比喻。 投资者纷至,让为招商引资犯愁的西部许多地方的官员,品味了“别人求上门”的良好滋味。他们畅想着“双赢”,对之普遍热烈欢迎。 “要知道,全省建成的20多个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大多实现了GDP、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用电量五年翻一番。”贵州省铜仁地区德江县的一位县领导说。 然而,地方官员的激情,并未取代一些专家和更高层次专业官员的理性。他们对由“圈河运动”可能招致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危机表达了强烈忧虑。 在四川、云南,是否该建设都江堰上游的杨柳湖水库、贡嘎山南坡仁宗海和巴王海的梯级电站,以及怒江大坝,都曾引起激烈争论。 在贵州,黔、桂交界处的龙滩电站即将蓄水,贵州淹没区内上万株古榕树的命运正得到舆论关注。 一位水电专家说,“急功近利,无序开发、过度开发,片面注重河流的能源价值、忽视其他多方面综合价值,将会把‘圈河运动’推向与我们发展经济的良好愿望相背离的危险极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