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建在国家级风景区被叫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 07:17 中国青年报 | ||||||||||
记者 谢念 本报贵州毕节8月10日电 一座水电站被“力排众议”,修进了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贵州省毕节地区的九洞天风景区。在动工9个月后,这座纳雍县的招商项目———“仙人洞水电站”———终
日前,贵州省建设厅由一名副厅长带队,组织了一个5人专家组到仙人洞水电站现场进行调查,并向省政府上报调查报告,认定“该项目一无选址审批,二无环境影响评价,实属违法工程”。 “仙人洞水电站直撞生态底线,是西部‘圈河运动’中一个极端个案。”当地一位知情者对记者说。 随着水电站开工的炮声隆隆响起,沉睡了千百年的九洞天吸引了人们关切的目光 九洞天跨毕节地区大方、纳雍两县。在乌江上游六冲河总长约10余公里的河段上,地上河与地下河明暗交替,组合成集伏流、峡谷、洞穴、天桥等为一体的喀斯特(岩溶)奇观。世界著名岩溶专家威廉姆斯实地考察后评价说:“九洞天具有国际范围内的重要性,可以说胜过世界上任何溶洞景观。其地上地下的有机结合,在学术上可作为教材,这在国际上是罕见的。” 1987年3月,贵州省政府公布九洞天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今年1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尽管如此,由于偏居深山,交通不便,需要大量投入,而当地又是“吃饭财政”,10余年里,九洞天旅游开发蹒跚前行,波澜不兴。 1999年10月,大方县部分企业职工联合当地农民入股,组建了九洞天旅游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算陆续投入200多万元,修建了一些旅游基础设施。但很快,当事方因利益问题发生纷争,开发经营旋即停止。每年,外来游客寥寥可数。 只是到了2003年9月,随着仙人洞水电站开工的炮声隆隆响起,沉睡了千百年的九洞天才仿佛蓦然惊醒,吸引了人们关切的目光。 围绕风景名胜区是否应该修建水电站,接二连三的反对意见被传递到贵州省有关方面 围绕风景名胜区是否应该修建水电站,接二连三的反对意见被传递到贵州省有关方面。 “九洞天是中国和贵州的,更是全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贵州省水利厅的退休水利专家胡克铨说,“在这里修建水电站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景观和生态损失。”另一位环保专家指出:“搞水电一定不能单纯从‘水电本位’、‘水电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 仙人洞水电站的建设业主是海雍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由曹志云、应德明、彭加周等5名浙江投资商合股,在纳雍县注册成立。“我们在网上看到纳雍发布的这个招商项目,被吸引了过来。”曹说。 按照双方2002年12月签订的协议,仙人洞水电站投资总额1880万元,装机容量6400千瓦。后来改为总投资5338万元,装机容量9600千瓦。 电站规划建设周期两年多,明年投产。2003年10月30日,大方县与纳雍县领导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其产生的税收,两县对半分成。 有关材料显示,不算县里的,光九洞天所在的化作、猫场两个贫困乡镇的财政,每年即可从中各获利70多万元。 这与一时难以见效的景观保护、旅游开发相比,无异吹糠见米。“就像一个很久没有吃饱饭的饿汉,总想唏哩呼噜一下撑个饱。”当地媒体记者吴先生打了个比方。他说:“地方政府的出发点也许没错,但应该想想,撑急了,自己能否承受得了。” 开工前,贵州省政府曾责成省旅游局调查,调查“接力棒”一级一级往下递,最后到了纳雍县旅游局,调查结论为电站“对景区景观基本没有影响”。 九洞天风景名胜区的第9洞天名为“大观天”。由第3洞天至此,300多米河段,座座岩溶天生桥“天窗”洞开,尤显鬼斧神工。其中,“大观天”的岩溶天生桥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二大岩溶天生桥,堪称九洞天“当家花旦”。“如果这座天生桥遭到破坏,很大程度上,九洞天将不成其为九洞天。”当地媒体记者吴先生说。 不偏不倚,仙人洞水电站就建在天生桥下。从“大观天”两侧的山崖俯瞰,只见为修建水电站爆破的大量乱石堆积如山,加上凌乱的施工棚、电线杆、施工机械、施工道路,已经让天生桥前的山谷一片狼藉。下到天生桥脚,一个向崖体深处挺进的引水隧洞犹如疮疤。洞外,紧连着的两条石砌堡坎的另一侧,是挖了一半的大坑。大坑准备安装发电机组。与此同时,崖壁上有大面积明显爆破痕迹。“大观天”与第8洞天的通道被几块爆破的巨石堵得严严实实。这一切,很难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美景联系在一起。 “出天生桥,有月亮湖。”九洞天旅游资源开发公司一位工作人员描述,“每逢月夜,月亮通过天生桥,斜斜投影到湖中,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月亮湖之上的小凳滩,还有仙人井。无论山洪如何暴涨,井水始终清洌。历史上,这一带是周边彝族群众举行集体民俗活动的风水宝地。”他说,“很可惜,月亮湖、仙人井同样让爆破的乱石填埋了。“‘大观天’不可能恢复到原生状态了!”该工作人员痛心疾首,“我们只能期待亡羊补牢,使损失降到最低。” 对此,纳雍县副县长陈恒书则认为,坚持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东西还是发展。他说:“仙人洞电站厂房设计标高在现有自然标高5米以下,如果地表能优化设计,不会对自然景观形成大的影响。” 仙人洞水电站投资商曹志云也表示,正是为了保持天生桥崖壁原貌,他们才将原来设计的明渠引水改为凿打隧洞引水。“这样,不但保护了现有景观,而且,筑坝蓄水后,上游还可形成‘水上漂,陆上观,洞中游’的新景观。”他说。 事实上,仙人洞水电站开工前,根据反映,贵州省政府就曾责成省旅游局调查。省旅游局转而责成毕节地区旅游局调查,“接力棒”最后交到了纳雍县旅游局手里。2003年6月20日,纳雍县旅游局上报调查报告,结论为电站“对景区景观基本没有影响”。此间有关人士发表评论指出,在现有体制下,要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对政府决策“说不”,无疑是困难的。 据了解,迄今,仙人洞水电站建设已经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电站订购的设备,有5个车皮发到了邻近的六盘水火车站。发电机组的货款也已付出好几笔。”投资商曹志云颇为无奈。 “水电站仿佛让有关各方都欲罢不能地骑上了虎背。如果停建了,谁来为2000多万元的既有投资和无法估算的景观、生态损失买单?” 国家有关政策规定,1万千瓦以下装机容量的小水电项目,审批权限在地区一级。“仙人洞电站的装机容量,恰好在这范围内。”当地媒体记者吴先生说。 对于这一纳雍县较大的招商引资项目,纳雍及毕节地区有关部门提供了高效率的服务。协议签订后仅1个多月,2003年1月20日,毕节地区计划局和地区水电局即联合行文批准仙人洞水电站立项。随后,两部门再次联合批复初步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电站得以迅速开工。 今年4月13日,毕节地区国土资源局行文明确电站建设用地预审意见,认为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奇怪的是,项目运作的整个过程,始终没看到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身影。而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明确,建设部门是风景名胜区的主管部门。”贵州省建设厅一位官员说。“我们是农民。没有谁告诉我们应该到建设部门履行手续。”投资商曹志云就此解释。“从进入纳雍开始,我们遵循的原则就是依法办事,相关手续都是听从政府吩咐,该出钱就出钱,要派人就派人,只要项目不留后患。”他说。今年6月,贵州省建设厅向省政府上报的调查报告,认定“该项目一无选址审批,二无环境影响评价,实属违法工程”。 不过,调查报告同时又认定电站“对景观和河岸石壁原貌没有产生较大破坏,加之因修建电站新建公路,周边6个行政村1万多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因此,报告建议:“可以保留此项目,但必须立即委托规划单位做仙人洞电站施工范围‘月亮湖’和‘大观天’景点片区的详细规划。立即补办选址审批手续,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方案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再实施。” 调查报告还以纳雍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此项目程序上的失误影响投资环境认识深刻,整改措施及时到位,没有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为由,未提出追究领导责任的意见和建议。 经征求省发改委、省环保局意见,7月15日,贵州省有关领导批示同意了省建设厅的调查报告。纳雍县副县长陈恒书表示,今后,仙人洞水电站建设,要完全按省政府批准的意见执行。 一方面,他承认,政府对投资商完善各种手续的监督职能没有完全到位。另一方面,他又强调,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协调、服务,投资商应主动依法办理各种手续。“县旅游局的调查上报后,地区旅游局没明确否定,客观上让我们认为旅游部门是认可的。”他说,“我们一直以为风景名胜区由旅游部门主管”。 他的看法是:“只要得到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开工就是合法的。至于建议书审查是否全面,另当别论。”“没有任何一条规定说不允许在风景名胜区搞建设。长江三峡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区,难道三峡电站就不建了?关键在于科学规划。”他进一步强调,“仙人洞电站的问题是有没有完善手续的问题,而不是能不能搞的问题”。 事情至此,似乎画上了句号。但实际上,反对的声音并未停息。“仙人洞电站仿佛让有关各方都欲罢不能地骑上了虎背。”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毕竟,停建了,谁来为2000多万元的既有投资和无法估算的景观、生态损失买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