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式微笑将给中国带来什么?温家宝的中国命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18日 10:51 中国经营报 | ||
本报记者徐昙 五年前的温家宝实际上已经是半个总理的角色了。在当时的4个副总理中,他分管的部门最多,范围最大,职责最重。 温家宝的崛起没有任何政坛黑马的味道。3任总书记期间连续8年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主 2003年的早春三月,61岁的温家宝仍用他那惯常的微笑回应着。隐蕴于谦和沉静的外表下,在人们种种的预测和期待里,这样的温式微笑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 基层已现清廉、务实、稳健的政治风格其父笑言温家宝名字的寓意 温家宝祖上六代都居于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镇温家胡同8号,这条胡同最终会因出了一位共和国总理而出名。 有人评价温家宝的气度温文儒雅。这也许取决于温家宝出身书香门第的熏陶。温家宝的祖父在20世纪20年代曾经是天津宜兴埠私立学校的校长,叔公担任天津一间公立学校校长,父亲是天津三十三中学的地理老师,母亲是小学语文教师。温家宝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 在知名的南开中学,温家宝度过了六年时光。南开中学由著名爱国教育家严范孙、张伯苓创办。让南开中学骄傲的是,这里培养出了3位正副总理(周恩来、温家宝、邹家华),9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48位著名科学家;2位清华大学校长。 秉承父训———中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等待年轻一代去开采。温家宝考入了北京地质学院。1968年,在构造地质专业攻读研究生的温家宝,奔赴甘肃酒泉地质队,开始了他甘肃14载的边塞生活。 甘肃省地矿局的退休工程师陈光清,因为工作关系,是当年和温家宝接触较多的一个人。二人一起出外开会、野外考察,经常同吃同住。 陈光清对记者回忆到,温家宝当年的生活作风相当朴素,吃、住、行力求简单。当时二人的家离火车站有一公里路,每次出差都走着去。温家宝当时是甘肃省地质局地矿处副处长,按国家的规定,可以享受住宾馆单人房的待遇,但温家宝每次去基层单位考察,尽量住在基层单位招待所,经常婉言谢绝基层单位安排的宾馆。“有一回推辞了很多次”,陈光清说。 陈光清认为温家宝很容易相处,没有领导的架子。因为陈光清比温家宝大几岁,去基层单位别人常把陈光清当成领导。说到这里陈光清忍不住笑了起来。 在甘肃省地矿局的很多老同志都知道温家宝这样一个典故,1978年,粉碎“四人帮”后,第一次涨工资。当时全国已经很多年没涨工资了,此后是否还有机会涨大家也说不确定,那时生活艰苦,许多人都为此急红了眼。因为名额有限,局里规定每一层级干部只能涨几个人。温家宝主动把自己的名额让给了别人。 在工作上,陈光清认为温家宝的特点是头脑清晰、有条理、并善于思考和归纳。陈光清说温家宝到基层考察工作,通常基层几个人一起向温家宝汇报工作。最终温家宝都能归纳得条理清晰。 有一次地质部的一位司长到甘肃考察,温家宝和陈光清作为陪同。事后,那位司长对陈光清说,温家宝很善于思考,领会能力很强。我说了什么,他并不重复我的话,归纳的意思却完全一样。 陈光清告知记者,有一次和温家宝出差去天津,住在温家宝的家里,当时温的父亲等人都在。其父笑着说给温家宝取名的寓意是“温暖加吃饱饭”。一个名字表示了一个平实家庭对下一代的希望。 50岁分水岭“天命之年”主抓财经 温家宝履历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几乎以1~2年为时阶,逐步从基层做到国务院副总理,每一次被提拔,始是副职,然后转正职。如甘肃省地质局地质力学队党委常委、副队长(1978年~1979年);甘肃省地质局副处长(1979年~1981年);甘肃省地质局副局长(1981年~1982年);地质矿产部副部长(1983年~198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1985年),及至后来的国务院副总理。经济研究所的一位专家说,在国内,正职一般起决策作用,副职兼具决策和执行角色。这样的经历体现在了温家宝务实的工作作风上。 1985年温家宝由地质矿产部副部长调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1986年~1993年连续8年任办公厅主任,其间历经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三任总书记。1985年对温家宝来说,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此前绝大部分时间,温家宝都在基层。1992年10月温家宝当选为第十四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这一年,温家宝正好50岁,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此后,温家宝更多地参与到了中央财经工作中去,并一直是中央一线的主要财经官员。 他在中央书记处当候补书记五年、当书记十年,在国务院当副总理四年,主管业务最为广泛,也是兼职最多的副总理。当时温家宝担当了许多重要的决策、协调机构职务,如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书记、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主持起草了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负责设计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成功地指挥了长江、松花江等流域的抗洪救灾,负责制定了《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重大工作。 在以上所任的主要机构“位高权重”———对经济具有相当大的决策和协调权。如温家宝担任书记的金融工委除了负责政府金融机构,如人民银行、保监会和证监会的人事及监察等工作,还掌握着30家大型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人事权,主管18家国有大型商业性金融机构,并接受9家金融机构的“挂靠”。目前金融工委已成为新设银监会的主体之一。 中国社科院的一位人士表示,这一时期温家宝积累了丰富的全国宏观经济调控经验,而且温家宝知识全面、甚具全局财经工作头脑,帅才与将才兼备。 与温家宝接触过的一位学者告知记者,温家宝这个人很民主,善于聆听各方意见。在推行经济改革政策时,作出重要决定之前会听取专家的不同意见。 这一点在温家宝推行农村改革、防汛抗灾中都有体现。 1998年8月,湖北荆江水位告急,荆州的沙市水位已超过44.67米,离1985年国务院“钦定”的荆江分洪控制水位45.00米只差0.33米,形势异常严峻。温家宝火速飞到沙市。 当时的情况是,分洪,意味着荆江分洪区921.34平方公里大地会瞬间化为泽国,33.5万人要转移,遭受约150亿元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损失和灾后重建的巨大困难。不分洪,350公里长的荆江大堤能守得住吗?如果决了口,江汉平原、武汉三镇都将被淹,那损失就不是用百亿千亿所能计算的了。 能够采取分洪牺牲一地保住另一地吗?温家宝处于两难之中。温家宝冷静细心地听取各方意见,尤其是水利专家的分析。最终决定严防死守大堤,直到历史最高水位洪峰低头而过。 在朱镕基总理对温的评价中,我们还找到了这样的词语:能驾驭矛盾,总揽全局,善于抓全局性、关键性的大事。通过我们大量的采访,在温家宝的身上,大体可以看出他的个人风格:身先士卒,敢于承担责任;思路缜密,谈吐清晰;长于概括,沉着冷静;有大局观,举重若轻;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善于协调好各种关系。 初现端倪的政策取向“三农”问题将成为重中之重金融瓶颈是关键之考 对于这位行事严谨、低调的国务院首脑,媒体对其施政方针颇多猜测。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温家宝一贯注重的“三农”问题,将是未来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种种迹象也表明,“三农”问题在新领导集体整个施政方略中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首先是今年1月7日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按惯例总是分管农业的副总理温家宝出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以及三位新任政治局常委———曾庆红、黄菊、李长春均出席了会议。规格之高,前所未有。 这一“高度”在3月5日被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再次证实,朱镕基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我们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此前,国家对农业的提法是“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今年1月初,刚当选为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温家宝,把关注点放在了农村和基层似乎是个信号。他先后访问了贵州、山西等省的贫困农户和城镇低收入阶层。1月31日,还在辽宁阜新的矿井中与矿工度过了羊年除夕。 温家宝一如既往与农民唠嗑拉家常,以深入了解当地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温家宝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有农业专家解读,把“三农”问题放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面小康的背景下来考虑,体现了新领导集体的新施政思路。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调整和优化”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向农村方面倾斜。 事实上,“三农”问题是多年难解的痼疾。新施政理念推行的同时,决策者推动改革的决心也是改革的动力。 温家宝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信心在最近的两会之际可见一斑。3月6日,温家宝与参加两会的湖北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其间谈到湖北的农业问题。温家宝说:“历史上税费改革进行过不只一次。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向了原先改革目的的反面。明清时期的思想家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这就是所谓的历史上有名的‘黄宗羲定律’。”温家宝表示:“共产党人是彻底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我们一定能够把乡镇机构精简下来,一定能够把过多供养的人减下来,一定能够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一番话赢得了代表们热烈的掌声。 一位学者表示,温家宝在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基础上,农村改革会有稳健的发展。 除了“三农”问题,温家宝接任总理之后,还将面临着内需市场持续疲弱;产业结构改变,失业人口增加;银行坏账、不良资产比例高;国有企业改革难度加大;资金外流情况严重等棘手问题。温家宝未来采取何种施政方略取决于面临哪些问题。 2001年,国内的城镇失业率是3.6%,2002年的增长到了4%,朱镕基总理要求将城镇失业率最终控制在5%以内。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已经不单单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涉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问题。为数千万下岗人员创造就业机会是新领导集体的迫切任务。也意味着温家宝今后在保持社会稳定、协调好各方面利益上任重道远。 温家宝1月2日至4日在山西看望贫困地区农民和城市困难职工时表示,扩大就业和搞好社会保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广开门路,千方百计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要坚决落实中央关于鼓励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有关部门要进行督促检查。 金融体系是政府最敏感的神经。1997年以来,温家宝在朱镕基主导下参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而今,将面对金融改革一大“拦路虎”———中国银行数额庞大的呆坏账。今年1月24日,温家宝在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化金融改革,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并提出今年金融工作5大任务:继续降低银行不良贷款比例,稳步推进金融改革,改进和加强金融监管,逐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切实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一位分析人员表示,在处理银行呆坏账上政府或许会出台更大的政策倾斜。如何解决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金融瓶颈是温家宝面临的难题。 判断未来新总理的经济运筹思路也许为时尚早,对现行的主要经济政策尚不会短期内做出重大调整。温家宝2002年底部署2003年经济工作时提出了“一二三四”的整体方略,即“确保一个目标”———确保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抓两大环节”———一是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二是指坚持改革开放;“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多渠道增加就业,二是努力增收节支,三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进四项改革”———农村改革、企业改革、金融改革、政府机构改革。 继承、发展、稳定将是温家宝未来的主题,也将成为未来中国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