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438亿国有商业再造 可能成国资改革试验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08日 10:21 《财经时报》 | ||
上海市国有商业方案不久将公布,涉及438亿元资产,9个集团公司和7家上市公司——这在全国将有超强的示范性; 此次重组计划可能成为沪上国资体制改革一块试验田 本报记者 陈海保 438亿元资产,涉及9个集团公司、7家上市公司——在不会太长的时间内,拥有26万家商业企业的上海商界,一个庞然大物即将现身。近日,《财经时报》获悉,上海市商委正在酝酿新一轮的国有商业重组计划——组建上海商业集团。 这个团队里的成员在中国的商业界声名显赫,他们包括了第一百货、华联商厦、友谊集团……上海商业在全国的地位无出其右,无论从哪个层面讲,上海市商业的这次大动作都具有超强的示范效应。上海市的商贸流通业已经占上海市GDP近12%,同时占全国商贸业的8%。对于这样一个行业的再造,无疑将要考验上海政府的智慧。而上海的大手笔,也会为即将开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一个示范。 事实上,这一示范是在此前关于上海市商业企业重组的各种猜测中完成的。 九合为一 与以前矢口否认有关上海商业重组计划的态度不同,今次上海市商委的官员没有回避记者提出的组建“上海商业集团”问题,只是称,“这几天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时刻,正在等待上级的批示”。而“这几天”所处的大背景是“全国两会”期间——有关政府机构改革话题的敏感时期。 应上海市商委之托,亚商企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于去年中下旬承接了有关上海市商业重组的项目,并且在去年年底已将咨询报告上交市商委。 据一位内部人士称,这份被称为《上海市国有商业资本运营报告》备受当局重视,已被重点列入上海市商业决策咨询课题,将是2003年上海市商业重组的核心版本。 亚商咨询副总裁陈建远在接受《财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上海市商业重组主要以市属的9大商业集团为主,在此基础上重新组建一个上海商业集团。9大商业集团分别为第一百货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烟糖集团、水产集团、良友集团、新亚集团、蔬菜集团和供销社集团等。 在上海商业集团下,构建商业经营公司、商业投资公司、商业发展公司3个分支平台。其中商业公司将是一个经营实体,也就是将现在的9大商业集团按业态划分,进行“合并同类项”,通过股权转让或者资产互换,实现9大商业集团的重组。 商业投资公司主要承担资产重组过程中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债务剥离和不良资产处置的任务,和通过资产变现、资产证券化结合商业发展衍生机会的投资。 商业发展公司通过对信息流和物流的统一管理,使各专业经营公司的信息流和物流管理在更高层面上达到资源共享,形成集中的资源优势。 上海市商委早前下发的《上海市“十五”商业规划》明确指出,今后几年内要组建一个乃至几个总资产达400亿元左右的大型商业集团。从目前上海市的各大商业集团的总资产来看,一百集团以76.98亿元排名第一,单凭一两家的“组合”恐怕不是上海市政府的初衷,由此,先前一百集团和华联集团合并的“传言”也不攻自破。 据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市9大商业集团的总资产为438.6亿元人民币。亚商咨询设计的9大集团合而为一之策,比较吻合一贯强有力的上海市政府的胃口。 初试国资改革 人们相信上海商业集团的组建顺应了政府机构改革的潮流。“两会”之后,国资管理架构将渐次清晰,一个新的“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行将成立。 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也纷纷出台或在酝酿之中。由于上海商业企业在上海市的GDP中占有近12%的份额,所以商业重组成了上海市政府当前的头等大事。而此次上海商业集团的大构想便由此酝酿而生。 其大致规划是,上海市政府统一授权,将现有上海国有商业资产所有权划拨到上海国资管理部门,原国有商业企业的人事权业将从上海市商委剥离转入国资管理部门,解决资产管理权与人事管理权的统一,而上海商业集团则拥有上海国有商业资产的统一经营权,为上海国有商业资产的大重组构建组织保证。 陈建远称,组建上海商业集团可以解决原来资产所有权与人事管理权分离的问题,并为上海市属国有商业资源的总体优化配置搭建必要的运作平台。 “赶在外资全面进入之前,上海将国有资产改革首先拿商业企业做实验田,实为未雨绸缪,也为中国其他商业城市的商业重组开了一个先河。”华夏证券资深行业分析师袁建军称。 “由于上海的商业企业比较规范,且大都是上市公司,组建商业集团要牵扯太多人的利益,而最主要阻力可能来自上市公司各大股东。”上海第一百货集团董事长张新生在接受《财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股权关系上,上海市9大商业集团相当复杂。有业内人士认为,上海商业集团也有一定局限性,企业间的股权置换购并涉及到股本资产运作的程序通常比较复杂。企业双方的股东谈判到进行审查、报批再到最后双方合并时的资产、财务等方面的清算及重组,所需时间长、操作不易,牵涉环节多。 7种方案 “关于上海商业集团组建一事,目前处于一个非常敏感时期,一切等事情明朗化后再告诉你。”上海市商委一位官员婉拒了采访。 “政府推动,资本运作”一直被称为是商业集团重组的“海派模式”。自去年年初开始,坊间就一直流传上海市要对商业集团进行大规模重组,以迎战日益逼近的外资零售巨头。首先传出华联超市(600825)和联华超市合并,由其中一方作价购买另一方2/3的门店网络之后,联华(或友谊集团)再向华联超市控股方华联商厦(600632)购买股份,从而实现对华联超市的购并。 几乎同时,有关华联商厦集团重组一百集团的消息也开始传出。其主要来自于去年5月份华联的一次董事会会议上的领导层变动“决议”,原来担任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华联商厦控股方华联集团董事长的张新生,担任上海一百集团董事长一职。虽然市商委对此解释为纯粹是一次行政上的安排,与商业重组无关。但这出现在一直积极在寻求商业重组的上海市而言,其意义非同寻常。 而且,耐人寻味的是,目前一百集团总经理职务和华联集团董事长职务空缺了将近一年,这在以前的国有企业中极为少有。 “从某种意义上讲,上海市商委有意在商业集团内部简化人事关系,为将来商业重组中的人事变更扫清障碍。”华夏证券资深行业分析师袁建军称。 记者了解到,去年联华和华联合并“缓行”的言论传出的时候,上海市商委委托了多家公司做7种不同的商业重组方案,包括国内资深商业专家、券商和咨询公司等。承接该项目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重组方案,主要是针对上海市商委旗下的7家上市公司而言,认为将第一百货(600631)、友谊股份(600827)、华联商厦(600632)、华联超市(600825)、PT网点、第一食品(600616)和新亚股份(600754)进行整合并购,并有可能腾出部分上市公司的壳资源,通过转让实现套现。据记者了解到,由于考虑到具体的可操作性,该计划目前已经基本搁浅了。 尽管原先的重组计划最终可能随着即将组建的上海商业集团而放弃,但它仍为现在的计划发挥作用。记者从一些渠道了解到,今年上海商业重组将出现实质性的动作,亚商咨询的组建上海商业集团计划很可能是商业重组的“施政纲领”,只有小部分可能变动。 危情商企 虽然上海的商业在国内遥遥领先,2001年全年的销售额为4572亿元,占全国销售总额的8%左右,但同样存有国内商业企业的短板。“由于上海市商委主管人事,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主管资产,两个部门的不同分工,是上海乃至全国商业企业难以协调发展的一块硬伤。”上海社会科学院商业研究中心主任朱连庆教授指出。 更有专家指出,人事与资产管理的所属问题是中国商业一直落后于国外零售业的根本原因。但由于多年形成的政府机构等原因,此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权威人士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的零售企业特点是,规模和集中度小,利润率低,负债率高。亚商咨询的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全国商业零售业的销售额为65422亿元,占GDP的8%,但利润仅为248.3亿元,尽管这几年的增长率达到11%,但全国商业企业的负债率仍然居高不下,达到80.4%。 而与其他城市相比,上海商业企业是上海的经济支柱之一。2001年上海商业企业的销售额为4572亿元,占GDP的12%。但商业企业十分分散,总共约26.5万家,缺乏规模效应,很多大型企业的业态多样,造成相互之间的同业竞争,让外资坐收渔翁之利。 在本土企业还没有“做大做强”的同时,国外零售巨头已经兵临城下。自从1992年上海第一八佰伴成立以来,截止到2002年,世界50家大型零售商,已有超过半数在中国设立合资企业。在上海的大型超市中,外资企业几乎占有1/4强。 在总体看来,外资零售总额占整个市场份额的比重不大。2002年,外资占上海市零售总额的8.9%。但一位专家指出,只要外资在一个区域开店,就要击垮周围的一些商业企业。目前,外资的“侵害”非常隐性。 2004年年底,国门将洞开,外资将全面抢滩留给国内商业企业思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