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搜索 短信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经济时报》精彩文章 > 正文

分析:上半年经济增长是否被高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7月25日 10:55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邓聿文

  对中国经济运行实绩的认定及其未来变化的预测,一直是个纵说纷纭的话题。在近日召开的“宏观中国”论坛上,这一问题又引起了专家们的激烈争论。法国巴黎百富勤(中国)总经济师陈兴动认为,上半年经济增长强劲,但可能没有统计数据表现的那么强。他从7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的自相矛盾之处。这7个方面是:1.工
业产出增长的数据矛盾;2.投资增长与重工业增长的矛盾;3.支出法与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失去相关性;4.投资完成额的增量几乎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量;5.投资高速增长与融资数据的矛盾;6.产出增长慢于需求增长与通货紧缩的矛盾;7.投资完成额的增长大大超过在建项目的增长。

  以工业产出增长的数据矛盾来分析,他认为,1-6月月度工业增加值累计实际增长11.7%,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却为-3.4%左右,则名义增长只有7.9%,但据统计局的现价工业增加值计算,名义增长12.9%,实际增长应高达16.9%,那么这里只能有两种情况:一、上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应不止7.8%,而应当高达11.3%(假设其他因素不变,而保持用工业增加值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相关系数计算),但这一高增长速度与感觉不符。二、工业产出的数字可能被高估(尽管,这里可能有基数调整的原因,但12个月之内不应有根本性的变化)。在分析了7方面的数据矛盾之后,他得出的结论是:目前的投资增长被高估了。他认为,从感觉上说,投资增长加速的判断应当是成立和合理的,但高估的情况也可能是比较严重的,只是还得不出高估多少的结论。投资增长率的高估和当前投资高增长的不可持续性,可能使投资的增长数字在今后的月度中和明年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而事实上的变动可能比统计数字反映的要小的多。相对于资本的供给,和实质经济的增长潜力,投资需求应当是不足的,而不是像统计数字显示的那样已经很热了。

  也在这次会议上,经济学家张曙光在分析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时,提出了上半年的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按常理难以解释的”怪现象。(请详见本报7月23日一版的报道)

  专家们的这些疑问很可能让人联想到前一阶段甚嚣尘上的中国统计数字“虚假论”。对于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罗斯基用能源消耗来推论中国经济增长的计算方法并由此得出中国经济增长虚假的结论,很多中外专家进行了批评。例如,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在今年早些时候就指出,“有些人说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年里增长极低,可能为负,我还未发现这种可能性,我不认为增长被严重高估了。从1998年——许多人认为这一年可能是负增长的开始——到去年底,中国的进口增加了70%,我没有发现历史上有任何国家,如果经济不是强劲增长,可以出现进口增加70%的情况。所以,认为统计数据非常缺乏质量、经济恶化、实际增长为负或者从199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只有2%、3%等等看法,我看不出(这些说法)有什么可能性,因为正在崩溃的经济不可能增长70%的进口。”

  那么,到底该如何来看待我国统计数据中出现的这些不协调甚至是自相矛盾的现象?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统计数据中的自相矛盾之处并不意味着单个统计数据都是虚假的。由于计算方式的不同,每个正确的统计数据也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问题不在于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公正地说,任何统计数据都难以做到完全不出现误差;问题在于,我们的统计方式确实还有待改进和提高,一些统计数据确实存在一些让经常使用统计数据的人感到其困惑无从得到解释的地方。以电力消耗为例,据北师大教授贺力平计算,按《中国统计年鉴》上记载,1998年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0.36(即当年一个百分点的GDP增长伴随0.36个百分点的电力消费量增长)。这比1997年的系数0.55低很多。对此,有人怀疑说1998年的GDP被高估了,也有人可能说当年的电力消费数被低报了。还有反对意见说,1998年的系数之所以比1997年低那么多,原因是中国经济在1998年出现了显著结构性变化,例如节省电力的经济活动大量增加,所以,完全不应当用1997年的电力消费系数去推测1998年的GDP数据及其可靠性的降低是因为技术进步等结构性因素所致,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过程将持续下去,即低的电力消费系数将同样出现在1999年和2000年的统计中。然而,公布在《中国统计年鉴》的情况是,1999和2000两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0.86和1.17,比1998年系数大幅度提高。显然,按照上述看法,后两年的变化是得不到解释的。

  其次,统计数据中自相矛盾现象的出现,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正反映了中国经济运行深层次矛盾的加剧。为了应付急剧变化的国际环境和保护国内局势的稳定而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许多重要而急需的体制结构调整暂缓、推迟、甚至发生倒退。由于中国政府行政调动资源的能力还十分强大,任何局部风险都能分解到各个部门去分担,这是中国不容易发生局部和行业危机的主要原因。但是,体制上的变革受阻和出现反复,各类矛盾就可能越积越深。经济中出现的这些反常现象表明,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潜藏着很大的风险,如不能很好地解决,经济增长将难以持续。

  如果我们站在发展和历史的高度看待有关中国统计数据的争论,会发现,20世纪70年代及其以前,我们缺少统计信息,国际社会那时很关注中国的人口和粮食产量数据。20多年后的今天,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GDP数据,其实这本身就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进步,反映了中国国民经济总体规模的扩大。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中国问题的较大争论有过四次。第一次是1994年,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引发了一场大争论;第二次是1992年以来,国际上泛起一股“中国威胁论”,已经直接影响西方大国的对华政策的重新制定;第三次是去年开始出现的“中国崩溃论”,无限放大中国目前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得出草率的结论;第四次则是这次的“中国统计水分论”。显而易见,中国不再是一个让世界可以忽视的国家。

  对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关注和要求,是为了对经济的运行作出更准确的判断,和对未来经济作出更贴切的把握。因此,我们有理由要求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这就需要统计部门做大量工作,遵循更加严格的科学统计方法和程序。尤为重要的是,应该减少一些具有行政权力的部门和基层干部对统计部门工作的干预和不正常影响,从制度上并在实践中保证统计数据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热力推荐摩托罗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大奖!


 相关链接
专家陈东琪:经济运行态势让人乐观
上半年市场保持平稳增长 价格低位运行
QFII瓜熟蒂落 六大特点尚需细细把握
过度担保可能致命 上市公司应该谨慎
卡斯特景气报告:经济景气创近年新高
经济学家:经济自发增长力量还显不足
国有股减持叫停后 新股发行方式改革迫在眉睫
第一投资带来联想 三板功能如何定位?
《中国经济时报》精彩文章专题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新浪漫情缘,约会帅哥美女,手机酷表香水浪漫有礼
短信图片铃声推荐
下载最新图片送大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贺卡
[N]为爱瘦一次
[N]再见我的初恋
[M]徐怀钰-水晶
[M]朴树-白桦林
更多>>


新浪商城推荐
喜赛体育
  • 健身器材特卖场
  • 好家庭跑步机
  •   西单igo5天天特价
  • 星球大战激情夏季
  • 超值特价书1~3折
  •    香水热卖
  • 佛裸蒙性感香水
  • KENZO竹子香水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