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炜上海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若谷近日指出,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体制符合中国国情,他特别说明此话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行立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他说,随着对居民金融投资需求趋于多样化,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不断提高,从而使发展直接融资的条件不断改善,直接融资在融资结构中的比重也将不断上升。但是,不能因 此否定间接融资在一国融资结构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在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进行反思时,一些人认为东南亚国家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对银行体系过度依赖加大了经济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并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主张新兴市场经济应降低对银行体系的依赖程度,从间接融资为主过渡到直接融资为主。
李若谷称,2001年美国经济由于企业投资过剩、股市泡沫破灭等原因而出现急剧下滑,突出表明即使在美国这样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直接融资也会造成金融资源的无效配置,并对其经济增长产生严重损害。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考虑本国的融资结构时,必须首先考虑本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现实条件。
20多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股票市场的法规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信用观念和风险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政府的监管意识和能力也不足,因此,近10年来,尽管我们提倡逐步扩大直接融资的比例,降低间接融资的比例。但实际执行结果,直接融资比例仍然较低。10年来,证券市场经历过多次动荡,筹集资金近8000亿元,但贷款却增加了8万多亿元。这说明,中国要发展直接融资,还需要进一步创造条件。
李若谷指出,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制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这种格局还将持续较长时间。中国发展资本市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济体制中缺乏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制度,如法律、会计、信用、评级以及法律法规的执行。没有这样一些基本的制度,要想发展资本市场是不可能的。而中国的股票市场就是在没有这些基础的情况下出现的,因此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不真实,会计制度的缺陷导致了不少类似郑百文、银广夏、猴王集团、蓝田股份等有意做假的案件,也导致了股市的大起大落,使得公众对股市缺乏信心。
中国发展资本市场的另一个局限是因为中国几乎没有债券市场,而本来从间接融资为主过渡到直接融资为主的一个重要的过渡就是债券市场的发展。由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使企业债券市场无法发展,结果出现了从银行融资直接过渡到股票融资,社会信用发展出现断层,这也是股市发展不健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