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风平浪静,张五常教授的演讲以与批评者夏业良的拥抱落幕,预期中的“北大论战”并未发生,令到场的听众着实有些不过瘾。
北大是张五常教授在京演讲的第三站,此次演讲之所以备受关注,除了北大学生“敢把专家拉下马”的学术传统,更多的是因为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陈平、夏业良曾经撰文对张五常提出批评,大家希望双方借这个机会面对面地讨论分歧。遗憾的是,昨天并没有这样的 氛围。
第一,由于原定的演讲场地万众楼对几百名听众来说过于狭小,主办者临时决定将演讲移至室外。张五常教授站在楼上讲,听众站在院里听,提问很不方便,从形式上双方就具有不平等的地位和话语权。引用提问者夏业良的说法:“这是我头一次仰问,有种做小学生的感觉。”
第二,昨天是一个适于演讲而不适于学术讨论的场合。尽管张五常教授昨天的演讲内容是记者听过的三场中最专业的,但或许是场合不同,张五常教授仍沿用“举例说明”或“一带而过”的方式回答提问,陈平和夏业良的提问也是同样待遇,因而没有真正出现观点上的交锋。
第三,从惯例看,学术讨论的参与者不宜过多,且应该是相对封闭的——没有媒体和一般听众的旁观,学者们可以不必顾及情面地争论。昨天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可能性,也没有做这样的安排。
最具戏剧性的是,演讲结束,张五常教授即将登车赶赴天津时,忽然提出想见夏业良。陈平是北大方面的陪同人和演讲的主持人,且在批评文章发表后已经在香港见过张五常教授。当夏业良被找到车前时,张五常教授与其拥抱,并用粤语说“你帮我出了大名”,随后转身面对镜头,快门声顿时响成一片。
“大团圆”的表象并不意味着学术分歧的弥合,夏业良说:“我不改变我的观点。”
-本报记者甄蓁 邓兴军 实习记者陈岚兰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