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金小凡北京报道
本次降息是1996年以来我国的第八次。
去年我国经济保持了7.3%的增速,其中,首季增长8.1%,前两季增长7.9%,前三季增长7.6%,表明经济增速已呈放缓趋势,加上消费物价的连续数月下降以及银行贷款额的不断 萎缩,内需不足较明显,通货紧缩的趋势已在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学者认为,仅靠积极财政政策的孤军奋战已不能力挽狂澜,雪藏已久的货币政策显现威力的时机已经到来。
经过反复讨论,央行终于悄然采取降息措施。而此次降息究竟会给相关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它是否能如人们所愿,克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使中国经济持续“独秀”呢?
形势不容乐观
国家开发银行市场与产业分析局局长王大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把降息会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归结到三个方面:理论上看,市场的货币需求会增高;存款利率的下降将提高人们边际消费的倾向;随着贷款利率的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会下降,企业会更多地借贷,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交易量。整个经济因此会被激活。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降息前,我国的存贷款利率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制定的,水平并不高,经过连续七次降息,也没有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赶出银行,而是持续攀升至去年十月末的7.8万亿元人民币。目前,由于已开征利息税,如果再降息的话将导致广大居民的利息收入进一步减少,这只会促使居民进一步紧缩开支,而不是增加现期消费。
王大用告诉记者,国家降息为促进扩大内需使劲,但居民增加的收入根本不敢用于日常消费,绝大部分都在为保障未来作准备(医疗、失业、退休、教育),即便利率降到零,看起来这些保命钱也很难出笼。同时,对企业来说,目前全球经济衰退,国内经济下滑,企业对未来市场前景把握不准,很难扩大生产规模,加之中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率过去一直居高不下,多数银行惜贷心理根深蒂固,没有动力也没有内部监控风险的机制,即使贷款利率下调幅度很大,对很多企业来说贷款仍是高不可攀的一件事,根本就贷不上款,降息对它们来说还有什么实质意义呢?
与王局长有相似观点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纲明博士,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如果相关的配套措施不能跟上,目前祭出“降息”这为时已不早的一面旗,对于经济重整旗鼓恐怕于事无补。
关键问题
按照袁纲明的观点,目前国内经济的下滑主要是由于内需不足,出口乏力。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取放松的货币政策。放松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利率下调,刺激市场需求;二是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贷款规模。
降息在目前状况下来看,作用有限。如果中国能像美国那样保持一个较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那么,在出口遭遇连续数月增速放缓并出现负增长迹象的情况下,降息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可以预期的。遗憾的是,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长期处在30%以上,2000年曾达到创纪录的45%以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不会像美国那样可以通过下调利率的途径刺激国内需求,进而缓解经济增长压力,也决定了中国的降息主要是缓解出口下降对GDP的压力,而不足以起到全面缓解GDP增长压力的作用。这就是说,降息不能最终改变中国当前业已形成的GDP增速放缓格局。
而且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居民消费意向和企业投资意向都比较低迷,所以,目前应该着重解决的是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问题,也就是说,银行应该加强放贷规模,扩大对企业尤其是有活力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只有这些企业真正活起来了,国民经济才会焕发活力。
股市重大利好?
年前对降息有着最强烈期盼的当数中国股市了,但在降息消息真正到来时,市场人士反应却不像当初说的那样热烈。面对这种现象,平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传葵博士认为,它很正常。
刘博士可能是春节后第一个上班的证券业内人士,在知悉降息消息时,他异常平静地告诉记者,这种政策的利好效应已经递减殆尽了,虽然利率下调对银行储蓄资金可能有“挤出效应”,对券商的经纪业务收益可能有拉升,但目前中国股市更多是受制于上市公司本身质量,政策、资金的作用已经退位到一个比较次要的地位,股市的诚信危机、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等结构性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银行利率再降也不会对股市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跟随降息,大盘有一时的拉升,也只可能是‘昙花一现’。”他这样预测。
国有银行受“打击”
“此次降息对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是个挑战。”曾在央行工作多年的王大用局长熟知我国银行业的痼疾,他告诉记者,此次降息后,银行利差缩小,依靠信贷业务赢利的国有银行今后将举步维艰。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相比,它们的长期居民储蓄额比例高,短期储蓄额度小,而此次降息,长期存款下降幅度高于短期,它们的利差缩得多,而股份制银行则正好相反。同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人员多、包袱重,所受到的冲击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在低息环境下生存,中国银行业要做的第一门功课就是要尽快改变现有管理模式、压缩业务成本、提高经营水平。尽管央行此前早已宣布允许各商业银行在公布的法定贷款利率基础上作一定程度的上下浮动,但多数银行出于过度审慎的安全性考虑,仍固守着“陈年老调”。直到现在,国内银行在采取浮动贷款利率方面依然十分谨慎,上海的一家银行不久前才开始向贷款购车的客户提供低于法定利率5-10%,并可延长5年期限的消费信贷产品。在其他城市,针对消费信贷的利率市场化操作几乎仍是空白。今后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作为资金供给方,既要保证资产质量,又要扩大客户范围,还要做好内部的风险控制,哪一项都不能马虎.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