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得好了,健康就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第一件大事,许多家庭都开始喝上了纯净水。从几年前开始,纯净水也逐渐走进了吉林省舒兰市的各个中学、小学,学生们再也用不着喝自来水了。学生们高兴,老师和家长也都跟着高兴。不过,家长们的高兴没有延续太长时间,因为他们发现,这纯净水来得并不纯净,里头的关系错综复杂,想理都很难理得清。
在吉林省舒兰市几乎每个中小学校、每个班的教室里都有这样的一个桶装饮用水,这 种饮用水的牌子叫作“芳龙缘”直饮净水。据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家长介绍:这个牌子的水学生们已经喝了几年了,起初,只有几个学校在用,慢慢地各个学校开始普及。学生们对喝这种纯净水普遍反映良好,因为不出教室就可以喝水,对学生们来说,实在是太方便了。
然而,孩子们并不知道,商家在他们喝水的背后正打着如何赚钱的算盘。因为,这些水并不是白送的,而是要学生花钱来买的。喝水花钱,学生不知道,但是家长却很清楚。每到一个学期开学的时候,学校在收各种费用的同时,每个学生每月加收了平均6元的水费。每学期25元----40元不等,并一次付清。除少数家庭条件十分困难的免缴外,每个学生都要交。当地的老百姓并不富裕,为什么非要花钱喝纯净水呢?从表面上来看,每月6元钱不是很多,可这笔帐一算起来,这个给学生带来方便的好事,就再也显不出它的光彩来。我们仅以一个班为例,算了一笔帐,在这里:每个班平均50人,每月水费300元;每月30天,只有22天送水,每天一桶水,每桶水5元钱,一个班每月的水费应是110元钱,也就是有190元钱被多收走。而舒兰市大约有230个班在使用这种水,每月多收水费43700元左右,一个学期下来,仅四个月就可以多收水费174800元左右。
于是,人们把焦点集中在纯净水的生产厂-----舒兰市芳龙饮用水公司。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厂,为什么全市那么多学校,这几年来购买他的纯净水。为了弄清这个事实,记者首先对舒兰市纯净水市场的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市民们几乎没有人知道有这个牌子的纯净水。市场上也没卖过。显然,“芳龙缘”纯净水的销售是只针对学校的。按照水桶上的地址,我们驱车近一个小时,在一个较偏僻的农村------水曲柳镇六道村找到了这家水厂。周围的群众告诉我们: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生产纯净水的地方。门口连个招牌也没有,每天天不亮的时候,会有一些大卡车过来。其他的时间,这个大门永远紧闭,谁叫门也不开。于是,我们来到了舒兰市工商局。在工商局里我们找到了这个水厂的原始档案:该厂的前身是长春某一饮用水公司舒兰市分公司,只负责销售,没有生产。1999年1月,在此基础上,变更为“舒兰市芳龙饮用水有限责任公司”。既可以生产,也可以销售。当时负责办理该公司营业执照的原舒兰市工商局企业科科长张玉琴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
记者问:“当时你们到他的生产场地去看了没有?”
张玉琴说:“因为他办的时候(公司)是属于教育口算招商引资过来的。”
“教育口招商引资是什么意思?”
“现在我们各个单位都有招商引资任务,招商引资办的企业。”
据了解,1997年,舒兰市政府作出的决定:为发展舒兰市经济,号召全社会的力量招商、引资,并将此任务摊派到各个企事业单位,具体到每一个科室。舒兰市教育局也不例外。1998年他们的引资任务是360万,这个水厂的老板因为户籍所在地是长春,因此便成了教育局引资进来的企业。注册资金为53。7万元。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则是工商部门为吸引外地商人所做的。也就是办理企业注册登记时,先发执照,其他手续后补。,那么这个公司是否具备了生产纯净水的条件呢?
张玉琴说:“他当时没有生产场地。”
记者问:“如果没有教育的招商引资你们能发他执照吗?”
“当时如果要是没有教育招商引资,那肯定就不能发。”
因为是招商引资项目,所以变成先上车,后买票,工厂还没有,却先破格领了营业执照。接下来的荒唐事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舒兰市芳龙饮用水公司经营范围一栏我们看到,他们除了生产销售纯净水外,还经营摩托车修理和饲养猪狗牛羊。而在1999年和2000年企业年审时,他们的经营情况竟注明没营业。
既然是招商引资的项目,为什么要写上没营业呢?为了弄清这一事实,记者来到了舒兰市国家税务局。结果是该企业竟没有建立财务帐,营业销售情况是什么样,税务局也不知道。在我们的再三要求下,舒兰市国税局出具了这样一份调查报告:芳龙饮用水公司每月应补缴税款为997.55元,每年补交增值税8977.55元。
同时国税局负责人表示,该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前他们没了解过,究竟该纳多少税也没统计过,这次是因为记者要了解该公司的纳税情况催得紧,才开始调查的,也不一定准确。
记者问:“有多少学校在喝这种水?”
舒兰市国税局副局长唐慈说:“是6个,按照最先查的,现在我们就查了3个,还有3个没有查完。”
“一共就6所学校吗?”
“就6所学校在喝他的水。”
“这6所学校你们是根据什么得来的?”
“根据那些送水的,我们问他都往哪里送,他们说我就给这6个学校送。”
“每天销售是150桶吗?”
“我们调查是,说实话这个调查比上次的调查还强一点呢。”
“他这个企业有没有财务帐呢?”
“没有,都没有帐就这些桶,都没有帐。”
“那你们平时税务是怎么监管的呢?”
“现在就是说,是我们现在成立了专案组吗,对他的这个户不是正在调查吗,这次我们局一把手就说了正好借中央电视台记者来,借着这个机会咱们一查到底。”
采访中记者曾做了这样一个情况了解,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无论是教育局领导还是工商、税务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家长还是市民,竟没有一人去过这个纯净水厂,他们的了解只局限于水桶上的商标,而水厂在他们心中如同海市蜃楼那样美好。有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我想象肯定是挺精致的呗,因为那是(生产)纯净水的呀。”
在各方的努力下,记者再次来到水曲柳镇六道村,终于推开了芳龙纯净水公司的大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屋子里,两名工人正在灌装纯净水。这就是他们的生产车间。屋外有一口井,地下水通过塑料管被引进室内,储存在一个池子里,然后通过一台机器过滤、消毒,直接灌到水桶里。周围的墙是用白布盖着的,我们掀开白布,黑乎乎的墙露了出来。
记者问:“这一天生产能力能有多少?”
舒兰市芳龙饮用水公司总经理辛哲龙说:“现在的生产能力也就是100多桶左右。”
“你给几个学校送水?”
“是11个学校。”
“这11个学校总共一天得需要多少桶水?”
“一天得达到200多桶水。”
而按照有关规定,纯净水的生产车间有严格的标准。其中几项硬指标必须达到。1、房间必须密封,必须有紫外线灯;2、工人们有专用的消毒池洗手、烘干;3、进入水桶的空气必须经过过滤。老板的话,显然是自相矛盾。这里每天生产100多桶水,但却要送出200多桶,工人们礼拜天还要休息,每天多出的100多桶水究竟是从哪里生产出来的,我们不得而知。
舒兰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明淑对记者说:“我们教育局必须抓教学呀,不可能去搞什么招商引资办厂子。”记者问:“有那么多的学校,有那么多的学生在饮用芳龙缘的水,你们对这个厂了解吗,有没有到这个厂实地去考察过?”金明淑说:“我们没考察进这个水,是校长、学校的行为。”芳龙缘的水进入学校,这是学校的行为,是学校和商家的行为,跟教委没有关系。
这位教育局负责人的话当即引起校方的反驳。
有老师说:“不是我们愿意喝这个水,以前也喝了自来水不是也一样吗。”、“一开始教委要求各个学校要饮用水,这个方面如果需要的话尽量用芳龙缘,会上有这么说过。”教委曾经开过这样一个会议,在会上说芳龙公司是教委引进的厂,要求他们来买这个水。
教育局副局长金明淑告诉记者:“这个芳龙缘确实顶了我们教育局的招商引资任务,他们是挂了我们教育局的名办了这个厂,在会上介绍过这个情况。”记者问:“那你们双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呢?”金明淑说:“他们利用挂我们招商引资的名减税,我们完成任务。”
据了解,舒兰市的经济并不景气,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负责人介绍,每年国家规定的中小学生必打的预防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困难都交不起钱,卫生防疫部门不得不自己投入大量资金来解决。而在纯净水问题上,舒兰市共有11所中小学校,230左右个班级,一万名左右的学生在喝芳龙纯净水。每名学生每年的水费平均60元。全年学生上交的水费高达六十万元左右。而一桶纯净水只需5元钱,一年下来,实际的水费仅需要二十三万元左右。剩余的近四十万元便落入个人的腰包。而这个所谓的招商引资,实际上只是完成了教育局的一项任务,像一个花瓶没有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一点点好处,相反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管招引来的是什么,就已经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了。而如果打着招商引资的旗号,眼睛却盯着学生的钱包,让学生来给他们的招商引资买单,甚至不管学生得到的是什么,这就不仅可恶,而且可恨。
经济半小时记者/王亚丹
清醒看世界 评2001年十大新闻赢掌上电脑MP3大奖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