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东晖 附简介
在中国入世谈判中,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和农业补贴问题一直是争执的焦点。
一九九九年四月朱镕基总理的美国之行,中美就农业合作问题达成协议,从而为中美谈判扫除了一大障碍。为了这一成果,中美双方磨了十多年。原因是美国西北七个州生产的小麦普遍感染“矮腥黑穗病”;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等四个州柑橘产区存在地中海果蝇。
对于农产品的疫情,世界各国都严加防范,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有九亿农民的农业大国来说,尤其需要谨慎从事。从中国“复关”谈判开始之日起,美国就提出中国必须进口美国小麦、水果、肉类的要求,包括产自上述州县的小麦和水果。中国理所当然地予以拒绝,并一再向美方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双方僵持不下,农业问题一直是中国“入世”谈判的“死结”之一。在朱镕基总理访美前夕,在两国领导人的推动下,中美之间就此进行了紧锣密鼓的谈判。中方在谈判中表现了务实的态度,在加强检疫标准的科学制定和实际检查的基础上,同意开放美国小麦、水果和肉类的进口。
《中美农业合作协议》仅涉及农产品的检验检疫问题,至于进口多少小麦、农产品关税降到多少?是由中国“入世”市场准入谈判确定的,在最后的一揽子协议中敲定。有媒体炒作中国一年要进口二千多万吨粮食,包括七百三十万吨美国小麦,将会对中国农民造成严重冲击。对此,经贸高官澄清:进口的承诺量与实际进口量是两个概念;中国在入世后粮食贸易仍然保持国有专营,实行关税配额制;中国每年进口粮食仅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五,低于国际通行的警戒线……
站在WTO的门槛前,中国人真该思考如何既符合WTO规则,又能有效地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正因如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当中国加入WTO双边谈判基本结束,多边谈判开始启动之际,中美在农业补贴问题上又僵持不下。
中方坚持,决不放弃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产品补贴的权利。为此中美进行了多边谈判中的多次双边磋商,直到今年六月在上海举行的APEC贸易部长会议期间,中美才就此达成共识,加速了多边谈判的进程。
专家认为,加入WTO后,如果中国的农业补贴会多于目前。只不过补贴的方向和结构需要调整,由目前的主要补贴流通收购环节,转向补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环节。
美国的“新奇士”柑橘和白小麦登陆中国,中日农产品贸易争端,农业补贴谈判的曲折,确实中国农民、农产品经销商和农业主管部门上了生动的一课。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摆在中国的农业面前的紧迫课题。(待续)
声明:新浪独家转载,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请关注中国入世与经济变革专题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