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课堂 > 《中国企业家》2005 > 正文
 

黄明:中国企业如何对待衍生工具交易(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 11:00 《中国企业家》

  西方的经验

  既然衍生工具有这么大的危害,为什么我们不把这个市场关了呢?我国政府为什么批了26家国资企业可以在国外买衍生产品呢?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衍生工具有它的好处,可以帮你规避风险。我国的石油公司比外国的石油公司靠天吃饭的成分大多了,为什么?因为外国
石油公司通过衍生工具把石油价格的风险都规避了,而我国的石油公司以前因为政府不让通过衍生工具规避风险,有点靠天吃饭,当然也靠垄断,或多或少受到世界石油价格的驱动。一个好的企业,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必须将自己无法控制的风险规避。所以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不应该将他们的手捆起来,应该允许他们通过衍生工具交易规避风险,否则,他们竞争不过外国的企业。

  衍生工具可以帮你规避风险。美国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都用衍生工具管理赢余风险,少数的公司也用衍生工具进行投机。美国的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也总结出了许多经验,所以日本泡沫灭了,有许多日本银行栽下去了,而美国的泡沫灭了,没有听到一家美国银行倒下去。

  打个比方:衍生工具就像菜刀,菜刀要想有用必须锋利,但是因为锋利,错误使用就伤人了。有人错误地使用菜刀伤人了,我们不能因此取缔菜刀。衍生工具也是一样,想要有用,它必须是高杠杆,而正因为高杠杆的风险,错误使用(即投机而非套期保值)会可能导致巨额亏损。但我们不能因为衍生工具交易有灾难了,就取缔衍生工具交易,而是应该强调风险管理。

  衍生工具交易风险极大,衍生工具做得比较好的西方公司在这方面有些什么经验?

  第一,要有说话算数的CEO的极端重视。JP摩根银行有个风险管理系统叫做“415系统”,每天在下午4时交易结束后的15分钟内,整个银行在全球各地机构的交易量与风险的总结必须放在CEO的桌上。西方所有投行一把手都说话算数,而且他们都极其富有,他们更担心的是自己的银行在自己管理下承受巨额损失以至倒闭,而使自己成为“历史的罪人”,所以他们都绝对重视风险管理。

  第二,要有专业化、独立、可以跨越几级向上司直接汇报的交易现场监督者。所有投行的最重要的衍生工具交易员旁边都有一个人盯着,什么事都不干就是盯着,这个人可以直接打电话到总公司。巴林银行事件后,西方商界知道,再不能让一个人既做交易又管理风险。对交易员来说,一旦损失达到一定程度,输多少是一样的结局,所以一旦输了宁肯赌下去,不会替公司考虑风险。因此必须单独建立直接对CEO负责的监督者。张维迎教授就有一个比喻,以前皇帝监督出外打仗的将军,怕他变,就派人在旁边监督,随时向皇帝汇报情况。这种情况很相似,因为皇帝绝对说话算数、皇帝绝对重视、并且现场的监军可以对他直接汇报。

  第三,CEO也有失误的时候,不是所有CEO都懂衍生工具,所以凡是大的决策,都要通过一个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不是CEO说了算,风险管理委员会还得再说一遍才能算数。通过这三点,加上政府监督部门的不定期突然检查,就有可能解决风险管理问题了。西方这么多银行,近几年来没有太多的衍生工具灾难。

  第四,必须事先上下沟通好各种可能性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对策,上下高度一致对外。等到出了事情,再沟通已经晚了,上下之间无法建立起信任了。而且,一旦内部的不一致被外界察觉,被人看到缝隙,很快就会在不利价格下被逼仓。

  这些经验在中国企业身上实行起来有什么难度?

  我国有26个企业可以做境外期货交易,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问题了。首先,我们的总裁是不是说话算数?还是上面的国资委说话更算数?衍生工具风险管理往往需要迅速的决策,若没有一个真正说话算数的人,衍生工具风险管理很难。

  第二,有没有专业化、独立、而且不容易受压力影响的人,在海外什么事都不干就盯着所有重大交易。我觉得这很难,要高薪才能请到这样的专业人才,你愿意花几十万美元就请个人盯着你最重要的交易员吗?我国能不能做到这一步?做不到这一步,就有可能丢几亿美元的风险。还有,说话算数的总裁,愿不愿意让一个独立的委员会来监督他吗?这要做不到的话,CEO就有可能做错误的判断。

  以上讨论说明:我们的衍生工具交易风险管理,一定程度上受到我们国家企业体制改革进展程度的约束。

  (黄明为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本文根据他2004年12月15日在长江商学院EMBA“衍生工具与风险管理”课程上的讲课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稿。在此次讲课后不久,黄明教授即受聘为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顾问,赶赴新加坡)

[上一页]  [1]  [2]

  相关专题:

  中航油巨亏

  《中国企业家》封面秀

  《中国企业家》封面系列文章:是谁搞垮了中航油

  还原中航油走向毁灭之路 是谁搞垮了中国航油

  中国企业开展海外业务的软肋 三关拖垮中国航油

  中国企业家杂志独家对话陈久霖:我有三点错误

  新加坡企业家评论中航油:企业家不是冒险家

  牵连个体命运公司前景国家声誉 中航油重组迷离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衍生工具新闻 全部石油期货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