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正文
 

年线压制大盘后市箱体震荡 基金倒戈打击人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 14:32 证券时报

  □北京首放

  经过激烈争夺,多方终于将红旗插上1200点高地,但年线拦路虎却将多方前进的步伐彻底阻挡。本周一上证综指象征性的在年线上方停留一天后,便匆忙掉头向下,周四更是跳空下跌,年线成为本轮反弹行情的终结者。不过,年线压力虽大,但大盘就此构筑中长期大顶的概率并不大,目前的震荡回调是为后市再度上攻积累必要的能量,经过连续急跌之后,
做空能量得到初步释放,后市大盘有望展开箱体震荡。

  年线终结第一攻击波

  本轮反弹行情从6月初开始,走出了清晰的五浪上攻,第一浪从6月6日上证综指见底998.23点开始,引发6.8井喷,到6月9日冲高回落完成反弹第一浪;6月10日开始第二浪调整,持续到7月11日,是对第一上涨浪进行技术上的回抽确认,回调幅度较大,但没有再创新低;7月12日一根中阳拉开第三上涨浪的序幕,此后股指大涨小回,直到8月18日首次攻击千二大关失利;8月18日开始到8月30日进行的回调整理是第四调整浪,持续时间不长;8月31日大盘再起升势,股指碎步盘升,直到9月19日完成登顶年线的同时也走完了第五浪上涨。在一个清晰的五浪上涨行情完成之后,大盘的第一攻击波也宣告结束。

  从本周二展开的调整实际上是对大盘第一攻击波的技术修正,根据经典波浪理论,第二大调整浪的跌幅一般会达到第一大上涨浪涨幅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处,上证综指从998点上涨到1223点,本轮反弹行情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处对应的点位分别为1100点和1130点,在这个点位附近存在较强的技术支撑。当然,短线一口气直接跌到这个位置也不太现实,并且由于短线连续急跌使得大盘处于短线超跌状态,酝酿着反抽机会。

  基金倒戈打击人气

  指标股作为市场的风向标,在“6.8”反弹行情中扮演了领涨角色,正是这些指标股的率先启动才引发了股指的见底反弹。同样,本周股指持续急跌很大程度是拜蓝筹所赐,尤其是权重指标股集体放量杀跌,给股指施加了沉重的调整压力,而指标股和蓝筹股又都是基金重兵把守的阵地。这些市场的中流砥柱坍塌,显然是基金为代表的部分机构主力开始反手做空所致,基金的倒戈极大地打击了市场人气。

  自去年4月国家出台系列

宏观调控政策以来,一些原来高速增长的蓝筹公司普遍出现增速减缓甚至大幅下降的趋势,许多行业业绩见顶逐渐显现。半年报数据显示,电力、煤气、交通运输、机械、设备等行业利润下降明显。并且,随着
国际油价
的不断上扬,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压力加大,不少行业未来增长面临更大的不确定因素,使得蓝筹股的估值水平被调低。同时,就阶段累计涨幅来看,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宝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长江电力(资讯 行情 论坛)、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中国联通(资讯 行情 论坛)这五大指标股平均累计涨幅高达36%,而同期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累计涨幅只有22%,五大指标股累计涨幅较大,堆积了大量的获利盘,从而引发主力强烈的兑现欲望。

  现在指标股带领蓝筹股板块整体出现调整,其中相当多的品种出现破位迹象,而这种市场的人气股、指标股一旦出现破位,短期之内恢复元气的难度将非常大。所以,受基金重仓股影响,后市大盘短期内再度攻击千二关口和年线的概率很小,需要一个修养生息的过程。

  箱体震荡蓄势迎新

  最近几个交易日大盘连续放量急跌,空头来势汹汹,但是,我们认为股指的中期下跌空间并不大,当前的调整仅仅是上有重要压力、下有丰厚短线获利盘双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正值股改全面铺开初期,市场需要稳定的环境,共赢是各方参与者共同期待的,尤其是流通股东。因此,市场基本面并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即市场的基础并没有动摇。

  周四上证综指盘中最低跌至1147.19点,距离重要的技术支撑位即1100点到1130点区间已经不远,后市大盘跌势将逐渐趋缓,并且连续急跌酝酿技术性反弹机会。由于股改全面铺开后的对价预期和大盘的技术支撑位日渐临近,决定了股指后市继续深幅下跌的概率逐渐减小,大盘有望进入箱体震荡阶段,以横向盘整来消化做空动能。另外,连续的急跌反映出投资者心态依然不够稳定,还没有彻底摆脱熊市思维,一有风吹草动便急于离场,但这也为前期踏空的资金和场外观望的资金一个进场建仓的机会。在充分换手完成新老主力更替之后,大盘有望再度进入新一轮升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