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汇 > 正文
 

外汇储备世界第一 是财富亦可能是包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 18:19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中国信贷风险论坛 信贷风险分析师傅婷)

  内容提要: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超过8537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按照目前月增幅都在100亿美元以上的速度,今年底超过1万亿美元可以说是毫无悬念。但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巨额外汇储备并不轻松。通货膨胀的压力,储备结构不合理、热钱的大量涌入以及高昂的机会成本,都给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巨大挑战。可以这样认为,
在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定的时期,巨额的外汇储备也意味着高风险。

  亚洲金融危机时惶惶不可终日的国家在羡慕中国外汇储备充足抵御了一场危机的同时,一种“穷怕了”的心理也在助长亚洲国家拼命的累积自己的外汇储备,中国、日本、印度的名字一直排在世界外汇储备的前几名,截至2006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8537亿美元,以比日本多36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按照目前月增幅都在100亿美元以上的速度,今年底超过1万亿美元可以说是毫无悬念。

  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贸易顺差的大幅增加。同时,一方面,外汇储备的剧增加大了投机者对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另一方面中国为了稳定
人民币汇率
,不断在外汇市场上抛售人民币购进美元,陷入了一种不良循环,也引起了外汇储备的剧增。

  像央行行长周小川说的那样,中国这853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确增强了国家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但是作为一个金融体系不够完善的发展中国家,能不能使用好这么大一笔储备资金或者说能不能有效规避庞大的外汇储备带来不可预计的风险还有待于研究。

  首先,从外汇储备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看,新增的外汇储备不能以外汇的形式存在,否则在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需求,这就会对人民币升值产生巨大的压力。这就需要兑换成人民币,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这又会成为通货膨胀的压力。

  其次,从外汇储备的结构来分析,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海外特别是美国的高信用等级的政府债券、国际金融组织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和公司债券等金融资产。据美国财政部统计,我国的外汇储备中大约有2/3是美元资产,其中约有4500亿美元和美国政府部门发行的各种证券和其他长期金融资产。从安全性来讲,过于集中的投资风险是比较大的,美国政府如果降息,损失就无法避免。历史上美联储12次降息,美元对欧元贬值12%。从2002年11月到2004年8月,我国外汇储备就曾经损失了530亿美元。从流动性来讲,由于超过一半是长期投资,巨额外汇储备流动性不强,亚洲金融危机时印度和韩国的储备资产也是较充足的,但是因为无法及时变现依然没有抵御住冲击;从盈利性来讲,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的债券,只有4%-5%的名义收益率,如果考虑到美国通货膨胀率和美元贬值,实际收益率更低。

  再次,从推动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来看,除了外贸顺差及外国直接投资持续增加之外,资本项目的流入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还包括大量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国际短期资本。在这几年新增的外汇储备中,高估者认为其中有近50%是热钱,保守者也认为其比例达30%~40%。热钱的快速流入如果不动还好,一旦加速流出对于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将起到相当大的破坏作用。

  最后,就是机会成本。如果将外汇储备看作储蓄,那么以美元为主要资产的外汇储备所得的“利息”可以简单看作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那么也就是我国目前的巨额外汇储备是放弃了本国投资和消费的代价换来的。一般来讲,发展中国家投资资本回报率普遍高于发达国家,1994年-2003年间,全体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3.3%,而西方七国集团投资资本回报率平均只有7.8%,最高的美国也不过9.9%。再考虑人民币升值因素,赚美元的微薄利息更不合算。

  按照惯例,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应该维持在可以支付三个月进口的额度就够了。这样算来,中国的外汇储备显然太多了。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定,巨额的外汇储备意味着高风险。在我国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的当口,也应当理智的看到外汇储备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并不轻松,8537亿美元是

中国经济稳定的定海神针还是地雷,需要时间来考验。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