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按照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的观点,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相互关联的企业及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的现象。
产业集群的网络化正是把大小不等的各厂商和各类机构联成一个有效的网络,各厂商都只是该产业集群网络中的一个节点,面对市场的首先是产业集群本身,其次才是各具体企
业,产业集群整体的规模很大,市场势力很强,集群内的人才丰富,信息多,资源共享,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
中小企业如果能够以产业集群的形势进行融资,一定会大大增大融资的机会。利用产业集群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增加信息的对称程度,便于银行进行信贷评估。
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在区位上保持高度集中,这种地缘的接近性使得信息在网络内部的流动很快,这样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评估和贷后监督时就能获得更充分的信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银行信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第二,产业集群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分布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上,供给链和价值链将它们有机地关联起来,企业个体的发展与集群整体的发展之间就形成了较强的相关性,这样企业个体的风险就部分地转化为整个中小企业群的风险,而整个中小企业群的风险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集群所处产业的风险。一个产业具有自身特定的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银行就可以通过分析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预测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来把握产业风险,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信贷风险。
第三,降低银行的信贷成本。首先降低信息的收集成本。在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以及人际之间的交流和接触频繁,加速了信息的流动,从而使银行有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所需的信息。其次降低了银行贷款的平均交易成本和贷后的平均监管成本。在产业集群内,银行可以对众多同一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尽管每笔贷款的数额较小,但由于贷款企业的数量多,贷款的总额很大,可以实现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规模经济。同时由于贷款企业所处的产业领域相同,银行在贷前和贷后所使用的技术具有同质性,这也降低了银行的贷款成本。
第四,可以提高中小企业信用。由于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对本地区具有“根植性”,企业的经营活动对本区域的依赖程度高,集群内各类企业和地方政府、产业协会、金融中介与教育研究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声誉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重要,企业间的相互联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由于集群内声誉机制的有效实现,贷款企业选择策略性违约的成本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信贷违约率。
银联信分析:对于单个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势单力薄”,在申请银行信贷时很自然的比大企业要困难得多,通过产业集群的优势,中小企业就会大大提高自身的资信水平。
简单来说,中小企业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参与融资,也就是中小企业通过自身所在的产业链,通过与上游的企业联合,再与下游的企业联合,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共同申请银行贷款。这种方式有很多的优点:比如可以让银行更便于了解整个产业链中企业的情况,解决的一部分信息不对称得问题,也增强了银行放贷的信心。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将上中下游产业链中的企业组织在一起就比较困难。目前通过这种整合上下游企业的融资还很少发生。有关专家认为,通过行业协会和中小企业协会等政府或者非政府组织来运作这件事比较好一些。
[本文由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授权新浪网独家发布,未经银联信或新浪网许可,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