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刚,男,湖北省红安县人,1913年生。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之一。
张培刚于1934年夏武汉大学经济系毕业,1941年-1945年就读美国哈佛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46年夏回国。
生前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等职务。[详细]
(1)《清苑的农家经济》,商务印书馆,1936年;
(2)《广西粮食问题》,商务印书馆,1938年;
(3)《浙江省粮食之运销》,商务印书馆,1940年;
(4)《农业与工业化》,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49年英文版初版,1969年再版;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初版,1988年版。
(5)《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1980年。
(6)《发展经济学通论第一卷》,1991年。
(7)《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8)《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1996年。
(9)《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997年。
1929年,张培刚考入武汉大学文预科,在武汉大学的历史上是著名的“四个一”学生:毕业时成绩全院第一;3年一次的庚款留美考试全国第一;第一个拿到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博士;第一个中国人获得哈佛大学最高奖——威尔士论文奖。
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谭崇台对哈佛时期的张培刚有过一段颇为传奇的描述:谭1944年冬天到了哈佛,遇到一位风度翩翩的胡博士,得知谭崇台来自武汉大学,胡博士立马问:“那你们可知道张培刚?他在这里很有名气。”
已故经济学家董辅礽曾经说:“1946年我考进武汉大学经济系,结识了我人生中第一位重要导师张培刚教授,但是张老师的学术思想,像一颗流星,在20世纪中叶的天空划出一道炫目的亮光之后,便旋即泯灭了。”
张培刚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凭借在哈佛读书时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获得了世界发展经济学奠基人的尊称。而作为中国人,在世界经济学领域能够自成体系的可谓第一人,也是惟一的一个人。
1998年,经过张培刚教授十多年的艰苦拼搏,原华中理工大学经济系申请的博士点终于批准下来,研究领域是发展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这年张培刚已经85岁了。可以说,以85岁的高龄成为博士生导师在我国还绝无仅有。
记者了解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张军扩,企业研究所前任所长陈小洪,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均是张培刚的学生。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2006年以他名字命名的首届张培刚奖颁奖论坛,何炼成、林毅夫、史晋川等名家获奖,在华中科技大学一号楼学术报告厅内,许多扬名已久的经济学家自发起立以长达一分钟的掌声向张培刚表达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