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在这天发布的公报显示,在“蜗居”成为流行语的2009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仅上涨了1.5%。这一数据迅即引发一场舆论风暴。网上网下的人们几乎一致认为这不可思议。在两会上,统计数字遭到了部分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猛烈批评和质疑。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也在3月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说明数据问题。这一复杂难懂的统计问题正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评论] [相关报道] [两会专题] [两会财经报道]

向统计局建言 更多>>

登录: 密码: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桔梗

数字疑点

原因探析

一、房价:
·统计局采用的数字是加权数字 只能反映房价的趋势,无法反映房价和房价具体涨幅的真实数字
·房价涨1.5%是房企填报 房地产价格的收集主要靠房地产企业的填报。

二、失业率:
·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没有被统计 很多在城镇工作,没有城镇户口的未被 统计进去      

三、居民收入:
·统计范围太窄 全国城镇职工共4.1亿人,而纳入国家统计范围的只有1.1亿人。占职工总数约70%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工都没有统计在内。

四、GDP:
·年复一年有差距,老问题变成大问题 2004年高出差率达到19.3%。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获得较全面的数据后,当年差率缩小到4.8%。随后差率又逐步攀升,根据公开数据测算,2008年达8.8%,今年上半年接近10%。
·地方片面追求‘政绩’‘形象’,各地攀比现象严重。 GDP一直是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硬杠杠”,而且存在GDP指标层层加码现象。
·重复统计、统计资料来源和系数不一致等问题 例如,分处不同地方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经济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常被统计了两遍。      

五、CPI:
·统计模型陈旧 中国CPI数据模型是30年前建立的,一直没有大的变动。
·以食品和制成品为主导 住房等大宗消费品及耐用品未计入统计

如何改进

  • 一、提高统计透明度
  • 如果统计局能把一些指标的具体涵盖范围解释清楚,就会解释掉很多混淆。
  • 二、建设环比数据体系
  • 在经济变动迅速的阶段,环比与同比往往显示相反的经济活动走势,如果决策者和投资者、企业只能看到滞后的同比数字,就会对决策造成误导。
  • 三、增加CPI、PPI统计篮子的统计范畴,增加服务价格统计
  • 建议公布CPI、PPI的权重。希望公布正式的CPI权重的细节,和权重调整的历史。
  • 四、制定产能利用率和存货指标
  • 应调查和统计并及时公布分行业的(实物和价值)存货数据。存货变动是影响短中期经济周期的重要因素,但在目前统计体系中无法体现。
  • 五、重视规模以下企业问题
  • 工业就业人数中规模以下的工业企业,加上从事工业生产的个体户,就业人数应该占工业就业人数的44%左右,接近一半。但是目前日常的数据中没有规模以下的统计。
  • 六、增加对第三产业的统计
  • 我国GDP统计的“生产法”和“支出法”两个数列合不到一起,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在对第三产业统计处理方面。每次全国普查数据与平时公布的数据有较大差异,基本发生在对第三产业的数据调整上。
  • 七、关注存量指标
  • 就是中国投资占GDP的比例看起来很高,但是资本存量占GDP 的比例却不是那么高,是不是有的投资浪费了?中国最大的问题可能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能浪费,不是投资过多。
  • 八、调整调查口径与调查对象
  • 城镇失业率应统计所有在城镇工作的人群,包括农民工。同时,也要统计农村失业率,并予公布。
  • 九、各地统计局与地方政府脱钩
  • 应该尽快将各地统计局与地方政府脱钩,纳入国家统计局垂直领导。
  • 十、引入第三方机构
  • 应该启用生活物价指数(LPI)作为居民生活开支指标,这种指数除了现有的CPI指数包括的项目外,还应包括住房消费、教育开支、医疗保险,这将真实反映居民的实际消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