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自中国证券市场初步形成以来,中国的股市经历了无数的徘徊于抉择,也经历了无数次争论与激辩。业界人士各抒己见,建言献策。中国的股市走过弯路,也触过暗礁,现在回首曾经的往事,别有一番意味。在当时,集思广益虽然不能产生实质性影响,但却也成为市场的风向标,毕竟众人的智慧是强大的。在这些讨论中,范围较大、影响较深的主要有五次... [点击进入网友评论]
背景描述:1993年上半年,中国实行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另外,当时两市扩容的势头十分凶猛,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加。1992年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A股筹资额1992年为50亿,1993年为276亿元,1994年为99.78亿元。由此引发大熊市的到来,上证综指由1993年2月份的1558点,一路狂跌到1994年7月325点,跌幅达到了70%以上。由此引发了证券业展开一场“股市如何走出低迷”的大讨论。
本次讨论的关键在于:股市如何走出低迷,政府是否需要就是。就在股市连续下跌,市场人气涣散,政府救市政策迟迟不见出台之时,讨论升级,救还是不救?怎么救?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股市的持续下跌引发恐慌和担忧,希望政府出手救市的呼声越来越大,一些专家学者呼吁政府及时救市,但另一种声音则反对救市。救市的理由是:如此任其发展,股市将出现长期的大萧条,持续下去有崩盘的危险。不救市的理由是:证券市场应该由其自身发展,而政府不应该过多的干预,只有独立的市场才是健康的。
导致了我国证券历史上有名的1994年7月的“三大”政策救市。当时的证监会主席在股指跌到了三百多点水平时,紧急推出“券商可以融资、新股暂时停发、成立中外合作基金”的救市政策。这次救市的效果相当显著,尽管如“成立中外合作基金”到现在也没有真正实施,但股指从1994年7月29日的325.89点起涨,到1994年9月13日上涨到1052.94点,用时46天,涨幅高达223.10%。
背景描述:2001年1月,吴敬琏在中央电视台发表了著名的赌场论,“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我们的股市里,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诈骗。做庄、炒作、操纵股价可说是登峰造极”。他还认为,全民炒股是非正常现象,中国股市的市盈率过高。这些观点引起董辅礽、厉以宁、萧灼基、韩志国、吴晓求五位重量级经济学家联手反驳。由此引发著名的“股市赌博论”大讨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2001年年初指出,中国股市的股价畸形的高,因此相当一部分股票没有了投资价值。另外从深层次看,股市上盛行的违规、违法活动使投资者得不到回报,股市成了一个投机的天堂。董辅□、厉以宁、萧灼基、韩志国、吴晓求五位重量级经济学家联手反驳吴敬琏的股市“赌场论”。针对吴敬琏的“股市是赌场”的观点,五位学者认为,吴的看法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下,停留在物质生产部门创造财富、非物质生产部门不创造财富的认识上。而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进而提高财富创造能力的作用不能抹杀。他们认为股民积极参与恰是市场意识、投资意识的培养。针对吴敬琏对中国股市炒风日盛的担忧,五位学者认为,证券市场中投资、投机皆不可少,投机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先导。
此次讨论未能对证券市场产生本质性的改变,但中国股市此后进入了长达4年的熊市。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制度性的缺失也是存在的,仅凭几位经济学家的观点是无法让一个新兴的市场迅速成熟起来,吴敬琏虽然对证券市场存在看法,但却没有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让此次讨论无果而终。
背景描述:2001年9月,许小年执笔的中金公司研究报告写道:“目前的市场调整是不可避免,也是健康的。股价下跌根本原因在于股价过高缺乏基本面支持,以及市场的不规范操作。”认为指数跌到较干净的程度——或许是1000点,再引入做空机制等一系列重建手段,再塑一个健康、完美的市场。这篇报道一出,在整个市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媒体们纷纷以许小年发中国股市推倒重来论,为主题发表了新闻和评论,一时间,整个市场对此话题产生轩然大波。
随着事态的发展,此次大讨论的焦点似乎从“中国股市到底是不是要推倒重来”,转移到许小年有没有提出“中国股市推倒重来”这个观点。许小年觉得自己很冤枉,因为在他的那篇报告里,通篇并没有提到“让中国股市推倒重来”这句话。所以他一再地强调,媒体误解了他的本意,甚至,是曲解!许小年本人没有说过要“让中国股市推倒重来”,但他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呢?如今这已成了一起无头公案,不过,事实是,许小年从此红了。这话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一个女人在男人面前脱光了衣服,然后对那个男人说,我从来没有勾引你,只是觉得天气热而以,是你曲解了我的意思。或者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一个人说美国很强大,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比我们高,于是大家就给他扣上了崇洋媚外的帽子。
由许小年引发的这次中国股市推倒重来的大讨论,最后在他本人都否认下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也没有人可以真的把中国股市推倒重来。只是我看到的,中国股市在2005年真的跌到了1000点位置,而后在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动下拔地而起,攻上6000点历史高位。
背景描述:2001年以来,随着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出台和叫停,以及中国股市的巨幅下挫与波动,引起了各界的热烈争论。证券监管部门向社会广泛征集国有股减持方案以及相关的专家评议,国有股减持进一步与中国股市股权的全流通问题联系起来,引起了更大的关注和讨论。宏观面的不确定性,挤泡沫的学界观点和价格结构重新定位的舆论导向,更造成了市场的相当困惑和迷茫。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面临的重要转折关头,由此引起各界人士热议。
问题并不出在减持,而是出在方案的具体设计上:不承认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差异,在非流通股中又独独把国有股挑出来,按照目前仅仅有三分之一流通的流通股股价高价出售。这样既损害了广大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又违反了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把好事办坏了。
我们知道“流通”是股票的最基本的属性,而我们在初期设计时就抹杀了这一基本属性,这样搞出的东西是不是叫做“股票”也就存在疑问。而所谓的IPO股票发行也源于国有股不流通就彻底蜕变成了假的IPO股票发行。后期的所谓IPO股票发行更是演变为上市公司所利用的“圈钱陷阱”!
韩志国就这一方案的设计思路解释说,净资产值是国际上公认的和通用的衡量股票价值的标准;国有股在进入市场时,就是以评估后的净资产值来折价入股的;净资产值就是上市公司中的股东权益;而以往的成功的国有股转让也都是按净资产值进行的。
各界人士共提出数千个减持方案,但证监会遴选的减持方案仍受到市场拒绝,引发股市暴跌。市场发展的曲折和股市的涨跌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识到,既然国有股减持的问题已经摆到桌上,再想逃避是没有用处的,拖延也于事无补,呼吁尽早解决股权割裂问题的呼声日渐增强。现在的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反对减持的声音少了,建议推迟减持的声音也少了,在减持的问题上似乎不再有分歧,市场上没有反对的声音,投资者也很清楚,国有股一日不减持,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牛市行情出现,似乎大家都同意长痛不如短痛。
背景描述:2003年下半年,由于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国际股市纷纷创出一年来新高的背景下,中国股市却反常地持续低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股市为何失去吸引力?如何看待股市低迷?中国股市是否被‘边缘化’?”的讨论由此而起。在2003年9月26日“股市为什么缺乏吸引力”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刘纪鹏疾呼最大的危险在于等待,韩志国认为股市问题就是制度问题,李志林再次要求强化市场各方包括管理层的诚信意识。
股市一向被业内称之为“经济晴雨表”。而2003年前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16694亿元,同比增长9.1%。国际股市纷纷创出新高。而中国股市却出现了持续的低迷。有人认为,问题出在证券市场的制度上,由于制度的不健全使中国股市无法健康成长;也有观点认为,这是股市发展必然要经历的时期,随着市场的扩大,投资者不断的增加,这种不合乎常理的现象将逐渐消失。有的观点认为,根源在于中国内幕交易层出不穷,严重打击了投资者信心。
业界各种声音未能让股市起死回生,在那个年代中国股市没能给股民带来兴奋点,直到2005年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是股权分置改革救了市。为证券市场迎来了两年的大牛市,大盘上涨六倍。
结语:未来,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成长,还将有百次、千次诸如此类的大讨论。这是股市成长必然的产物。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问题,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烦恼,随之而来就会有不同的声音,有争议才会有进步。曾经的讨论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中国股市的成长道路上,犹如夜间小路上的一盏盏路灯,它可以照亮行人前行的路,我们似乎由此看到前方仍有点点灯光... [点击进入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