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问:县域经济非农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9日 11:51 南风窗 | ||||||||||
第二问:县域经济非农化? 没有“沉”下农村、没有调研就在书桌上讲台上胡乱开出的“处方”,正在不健康地影响着同样没有沉下农村的地方决策者。 福建采访期间,两个南平的“知识分子官员”,多次谈到县域经济非农化的可怕。
2004年初,福建行政学院曾经举办过一期发展县域经济的研讨班。参与讨论的几乎是清一色的“七品县令”,或者是县市区委书记,或者是县长市长区长。“县令”们发言的主体,不是如何抓工业项目,就是如何建设工业园区,农业问题鲜有人提及。至于少数农民情结浓厚的官员期待已久的建设性意见,譬如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城乡互动,则是闻所未闻。 研讨班的讨论发言摘要,部分刊于《福建日报》。面对如此明显和普遍的“非农化”倾向,曾出任南平市市长助理的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游劝荣,呼吁官员们重视和警惕。 中共十六大隆重发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号令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步伐由是加快。主流是健康的,但游认为,游离于“三农”之外去搞县域经济,热衷于在县里“克隆”城市工业,盲目上工业项目, 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这个农民的儿子抛出3点理由: 首先,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不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农村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工业、流通业和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第三产业,造成农业资源包括农村劳动力资源长期闲置、浪费,农副产品低附加值和卖难问题长期无法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利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其次,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不发展农业,在发展工业中不发展旨在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的加工业,特别是农副产品的加工业、流通业,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第三产业,这种县域经济发展找不到准确的定位,与大中城市经济相比也没有任何的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 再次,现代工业发展必须有产业链的支持,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条件,不比较发展某一工业项目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各种手段把本来应当在产业链比较完备的大中城市发展的工业项目弄到县里,势必造成重复建设,造成工业资源的浪费,这种工业项目也会因为缺少必要的产业链的支撑而形不成竞争优势,最后要么外迁,要么倒闭。 游以龙岩工程机械厂为例说,为什么该企业在投资环境很好、政府支持力度很大的情况下仍然义无返顾地搬到了上海?主要就是基于产业链的考虑。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我们现在工业生产门槛很低,但在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却很高,技术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很难有生存的空间。 游提请“县令”们记取若干年前乡镇企业盲目发展导致灾难性后果的教训。不考虑发展的客观条件,不具备竞争优势条件,一味地为项目而项目办出来的这些小工业,几年内很可能会出现倒闭的浪潮。 有鉴于此,游建议,发展县域经济的当务之急是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在他看来,除少数农业资源贫乏,而工业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县、市外,对大多数像南平所辖的县市来说,立足于农村,致力于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应当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游坚持认为,县域经济仍然应当作为农村经济的一部分,应当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过渡的桥梁,城市工业和农业联系的纽带。发展县域经济先应当致力于让农业逐渐产业化、工业化,让工业进入农业,用城市工业文明改造传统农村和农民,引导农村和农民走向城市化和现代化。 基于这一定位,联想到自己在南平期间见识过的“南平机制”,游郑重建议,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农文章”:力推农副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副产品流通业,解决“卖难”的瓶颈;致力于市场体制基础上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业、农村金融服务业、农业标准服务业。 杨金鑫认为,闽北已经为县域经济非农化付出了代价。到了悬崖勒马的时候。 追溯县域经济非农化的祸根,把板子全打在只盯着中国的橱窗看中国的学者的屁股上,似乎也不尽妥当。很多时候,在那些长期混迹于乡村官场的官员,也不是不知道部分学者理论的荒唐,只是致力于农业和服务“三农”的县域经济,委实出力难讨好,一般而言,它是一个政治上见成绩慢、经济上见效益也慢的事业。 就此,游劝荣指出,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非农化”倾向的根子,在于我们的干部制度的弊端,包括县级领导干部实际任期过短、政绩评价制度和体系不科学等。因此,要克服县域经济发展中“非农化”的倾向,从根本上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思路问题,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不容忽视。- 系列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