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业要参照的国外标准不仅仅是正点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5日 07:07 中国青年报 | ||||||||||
朱金中 据报道,民航总局《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7月1日发布以来,全国已发生300起消费者占机霸机事件。对此,民航华东管理局市场管理处处长李锦高表示:为提高航班正点率,让利于消费者,民航总局已作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指导意见》出台后,中国民航的正点率达到81.8%,与美国航空82%的正点率相差无几,但是消费者非法占机行为,显然误解
诚然,航空运输是一个十分复杂而且庞大的系统,外界因素对保证航班正点的影响非常大,所以航班延误需要各方的宽容。但对于接二连三发生的航班晚点事件,民航部门一味指责乘客的非理性行为,并抬出了美国的航空标准,口口声声说“中国民航的正点率与美国的相差无几”———我们要问的是:国外标准难道只有“正点率”这一条?其他更多的标准为何不参照呢?美国航空公司因为航班晚点对消费者进行补偿的标准是什么?仅是一人一包方便面就了事吗? 民航总局下发《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后,除了深圳航空公司在7月初出台了补偿细则外,各大航空公司从6月底的“冷静观望”到如今的“能拖则拖”———7月16日,国航则明确表态不打算出台航班延误补偿细则,东航则一直在干打雷不下雨,南航在也在低调中转移了公众的视线。一切进入不了了之的僵局。 乘客霸机真的是蛮不讲理地想敲诈航空公司吗?民航资源网一项调查显示,作为旅客,在航班延误的情况下,37.86%的人希望能更换航班或其他交通工具及时成行,13%的旅客期望知道航班延误的真实原因,14.23%的人希望延误情况及时通报,而最期待现金赔偿的只占18.95%。由此看出,消费者最希望的,不是从航空公司那里得到什么意外之财,而仅仅是希望晚点不要打断他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既然如此,民航方面为什么不综合参照一下“国际标准”,在延误后给乘客一个满意的答复,而仅仅拿“正点率”的“美国标准”来唬弄公众?道理很简单,还是垄断身份在作怪,还是服务意识差在作怪。在这些思想下,乘客霸机闹大之后,便被斥之为“过激行为”,却从不追问“过激行为”产生的原因;搬出国外标准,也只是对航空公司一方有利的标准,而那些真正成熟的航空业标准,则从来不予公布、引用。 航空乘客屡屡霸机事件,是过激行为,确实需要制止,但因此说消费者影响了民航改革的步伐,却是不公允的。真正影响改革步伐的,恰恰是那些拒绝改革的航空公司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