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第二代企业家如何应战全球化趋势(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20:27 《长江》杂志

  张朝阳:我想讲的第二个观点是新经济企业竞争力在什么地方。新经济面对的是互联网平台,房地产业是地域性竞争,但是互联网竞争是一个天然的指数性平台,在北京和广州都可以竞争,这样就有N的阶乘。营销、决策、技术、产品创新各方面应该呈什么样的投入比例,企业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可能在传统企业,按照传统的商业理论应该这样安排。而在互联网企业,哪怕营销为零,管理层没有任何管理经验,如果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企业也可以发展很快。

  当我意识到互联网竞争的这样一个特点,整个搜狐就开始转型,从一个品牌营销型企业转向技术创新的企业。早期的美国在线做了很多年,被雅虎等一些企业彻底地颠覆,雅虎守了一段美好日子又被Google彻底地颠覆,包括对微软。现在一个古老的公司,依然具有面对消费者的创新能力,苹果公司在移 动装置、终端消费者创新方面,重新开始威胁到微软的地盘。所以我认为创新是一个关键,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吴鹰:我想分两个方面来回答。一个是关于文化,中国的企业在全球化趋势下进一步发展,新兴企业家更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互联网企业跨国公司都不是很成功,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中国以及文化的不了解。

  此外,我还要强调独特性和创新性。海南要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做成一个工业省市,要以旅游为主业,发展一些高科技行业。如果能够提供一些新的、别人没想到的东西,你能够做的就是创新,就会有很多的机会。

  牛文文(主持人):中国的企业家很多年以后都改做投资了,为什么?

  吴鹰:过去十几年我把UT斯达康做到300多亿元,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是企业不得不做的自然积累。比如和资本市场打交道,企业内部管理、人才培养,企业化、制度化等一些东西,同时也受到有些部门的误解。如果能把我原来的一些经验和做企业当中一些不成功的模式等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我觉得是最好的。

  谭智:举一个例子,分众传媒比去年多了一些,但是相比国内很多中型的企业还是很小,可以忽略。但是整个中国的广告才160个亿,接着怎么去做,必须有一些创新的想法,并且创新的过程不是出现危机的时候再去创新,而是超前。在鼎盛时期,甚至还没有达到鼎盛的时期去想这个事情,才能解决你未来3年或者5年之后的发展问题。我认为,最大的挑战就是想办法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扩充自己的思路,不断地颠覆思维。

  牛文文(主持人):金先生,有人说台湾的企业家是苍狼文化,台湾企业应对全球化的竞争,他们有一些什么样突围的想法?

  金惟纯:以我个人对台湾企业界的观察,台湾跟大陆相比,是有一点危险性的。每一个不同的阶段,我都想怎么这样的做法会成功呢,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成功呢?而我认为不对的全垮了,靠关系做生意、倒来卖去、吹牛不务实的人全垮了。最后我得到一个结论,如果用10年做架构,一切回归基本面,基本面才是绝对的。

  经营企业的基本面只有三件事,第一件事:“爱你的客户”,第二件事:“爱你的员工”,第三件事:“爱你的股东”。发自内心地爱客户很难。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讲,整个媒体转亏为盈的过程中,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让公司里面每一个人从早到晚去想读者需要什么。爱客户爱到“灵魂出窍”,就会完全知道他在想什么。如果你不爱他,他在你面前晃来晃去也不知道他想要什么。

  所以一个企业、一个组织,要做到真正去爱客户;作为企业经营者真正爱员工,知道员工的需求。知道员工想要发挥,给他空间,他就会去创新;给他鼓励,给他包容,他也会创新。创新是一种文化,不是坐在那边想点子,而是讲一个组织的创新,一个组织的创新是一种文化。创新的动力在哪里?去爱股东,不断让他知道成长在哪里。回到事情的本质处就是这么简单。

  面对全球化,整个中国企业界面临的问题能够分成“道”和“术”的话,我觉得问题在“道”。在学技术方面,中国人的能力非常强,但是从“道”来讲,企业文化、公司治理要成形。未来检验企业的成功,在“道”,现在下工夫扎根的人是未来的赢家。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