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赵朴森:东北经济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 12:5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赵朴森

  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选择。东北经济的振兴与发展从何入手,如何找到开启宝库的金钥匙?我国一些资深学者认为:东北问题在于能否正确识别自己的比较优势,并按照比较优势的战略原则来确定今后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无疑,这一发展战略的思想原则是正确的。东北经济的发展首先需要确定的是经济发展战略。它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技术引进与创新战略、人才发展战略等。

  1.东北经济区域协调整合战略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就国有资源来说,一是政府和国有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反应迟钝,不了解资源配置的最优点究竟在哪里;二是国有资源的管辖往往处于条块分割之中,资源配置受到不同部门的利益左右,很难流向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地方;三是在国有经济内部,由于现有体制的弊端,真正关心国有资源命运的人和足够了解市场经济规律的人都非常稀缺,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人就更为罕见。因此,大量的国有资源不仅利用效率低,而且还有一部分处于闲置之中,甚至最终成为权力腐败的殉葬品。

  为了提高国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议东北三省政府在国务院东北办的统一部署下,全面考虑国有资源的区域协调与整合,为此:

  第一,要打破省际、区域间的行政阻隔和地方壁垒,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统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开放市场,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为了减少行政关系障碍,可以建立区域性的东北经济联合体,从而促进东北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第二,要从东北区域战略的高度制定东北信息一体化规划、可持续发展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发展战略。

  第三,要从效率的角度重新考虑和规划产业布局。对于同一产业内的国有企业,要进行国有资源的重组与联合,淘汰掉效率低的国有企业。对于同一产业内的不同所有制企业,可以根据自愿的原则,采取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等多种联合形式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2.人才发展战略

  当代的市场竞争,是一场涉及价格、技术、质量、服务、形象、信誉、人才、实力、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全方位竞争。抛开制度因素,人才就是反映核心竞争力的最终要素。东北能否建成中国的重化工业基地,除了制度因素外,主要取决于人才因素。

  经济学理论指出,只有在要素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效率才能最高。人才也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其价值,否则就可能失去其价值和意义。人才环境的好与恶,是与人才进入和退出的成本直接相关的。因为任何人都有一个能否适应环境的问题,如果不能适应就需要“退出”,采取行政等手段进行“堵、截、卡”,会提高人才“退出”的门槛,加大人才“退出”的成本,从而会使人才望而生畏,不敢进入。

  改革开放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率先进行制度改革,逐步走上市场经济之路,区域经济发展很快跃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东北地区仍然处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改革进程十分缓慢,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不断下降。由此导致“孔雀东南飞”,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以此为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战略的设计应有如下考虑:

  第一,提高收入和待遇标准。收入和待遇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主观价值,而且还会表明这种人力资源的配置在客观上是否有效或最优。因此,给予人才高标准的收入和待遇,不仅体现了我们对人才的尊重,还表明我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市场经济的准则——真正实现按贡献分配的原则。

  第二,保护人才免受干扰。人无完人,人才固然才华出众,难免也有其他方面的不足之处,因而也极易成为嫉妒者的“众矢之的”。干扰的形式主要有造谣诽谤、挑拨离间、恶意骚扰、制造麻烦、破坏工作条件、制造不和谐气氛,等等。东北地区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要保护人才免于干扰,就必须着眼于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建立一个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健康、和谐的环境。

  第三,以建立在双方自愿基础上的合约形式作为人才“进入”与“退出”的约束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防止人才的流失呢?公平与平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按照这一原则,雇主(政府、学校、企业等)与雇员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实现自由交易。合约是双方交易的主要形式。在签订聘用合约时,雇主可以通过订立合约的退出条款来约束人才的流失。合约的建立应以双方自愿为基础,避免搞不平等的格式合同。

  3.产业发展战略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再工业化或新型工业化,首先面临的是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纵观近代以来人类社会产业发展的历史,比较典型的产业发展战略主要有两种。一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选择的比较优势战略,二是苏联选择的赶超战略。苏联的赶超战略被证明是失败的,而比较优势战略则取得了成功。我们在吸收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验与苏联的教训的基础上,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再工业化或新型工业化的产业发展战略,首先应当认清这一发展战略所处于的时代背景。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所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发展战略首先要立足于社会转型与制度变迁的历史背景,将改革的时代精神贯彻其中。

  其次,要正确识别那些真正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重化工业部门,将其作为重化工业的产业发展重点,避免面面俱到的做法。把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成为新型的重化工业基地这一目标的确立,并非表明我们适宜发展所有的重化工业产业,今后可以不加选择地发展所有的重化工业产业。事实证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只有那些真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才能发展起来。什么都想发展,最终结果是什么也发展不起来,因为一是资金有限,二是缺乏比较优势的产业经济效益差,无法形成资本积累和自我发展。

  再次,要通过引进外资、企业购并、合资等各种形式将国有企业改制与技术升级结合起来,力争一步到位。

  对于生产传统军工产品的中央直属的军工企业而言,不仅要转产民用产品,而且也要积极进行产权改革,走民营化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军品采购的市场化。只有经过市场的选择,我国军品供给才能保证质优价廉。

  东北经济能否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还取决于我们是否树立起科学的态度,始终坚持从比较优势出发,努力打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优势,把区位优势和区域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继续沿着深化改革的市场经济方向前进。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以改革促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东北老工业振兴的目的。

  (作者: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党校副教授)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