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每天都以不同的量在向股市注入,频繁交易的最主要目的是通过回购市场融资,从而释放出自身资金的流动性,以便将手中的资金转投到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套利。面对缺乏做空机制、弥漫着投机空气的中国股市,这种操作手法其实面临着双重风险。专家告诫说,中国股票市场正处于改革关键期,相关的投资风险极难预见。保险资金此时进入股市,不排除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
★《中国经济周刊》见习记者 曾玉芬/北京报道
在“两会”召开期间,加紧落实“国九条”,加快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基调更加坚定了市场投资者的投资持股信心,而近来保险资金的相继融资入市无疑对活跃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央行公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的一组数字,为保险公司在股票市场的“逼空”行为提供了证据。2005年,保险公司在货币市场上融入的资金量高达9296亿元,是2004年1661亿元的5.6倍。同时,央行承认,“现在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就是保险公司”。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保险公司2005年全年的保费收入为4927亿元,这个数字表明保险公司平均每天保费收入达13.5亿元。每天都能有大量现金进账的保险公司,为何还要频繁在货币市场操作?
《中国经济周刊》从多家机构了解到,保险公司频繁交易的最主要目的是通过回购市场融资,从而释放出自身资金的流动性,以便将手中的资金转投到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套利。这种操作手法其实面临着双重风险:一方面,货币市场本身存在着较大的利率风险;同时,股票市场投资风险亦不容小视。保险公司目前通过货币市场放大资金量的做法,在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很可能会放大自身的经营风险。
融资近万亿
目前,中国保险业的总资产是1.5万亿,在去年的回购市场净融入资金达到9296亿元,这个数字看上去相当惊人。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债券投资部张浩明对《中国经济周刊》说:“这个数字是在可以理解的范围内,9296亿元是保险公司在回购市场全年的累计交易量,而非年底时手持余额(资金持有量)。”
“按照保监会《保险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保险公司投资债市的额度,为其上年总资产的30%。2005年,保险公司在债券市场交易额度约为4500亿元,但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循环操作,将这一额度放大。”张浩明对记者说:“保险公司2005年在回购市场的耀眼表现,主要原因在于债券市场表现得太好了”。
华夏证券有限公司债券销售部刘文也认为,债券市场因为升息弱化、市场资金宽裕、新债发行供不应求等原因在2005年行情表现良好,9296亿元这个数字只是表明保险公司在回购市场表现十分活跃。据他介绍,保险公司偏好回购市场操作主要是因为回购的短期成本比较低,且电子化的交易条件简便。
“长期以来,政策限制保险公司的金融发展,致使投资渠道缺乏。2005年债券市场的火爆,引燃了保险公司通过回购放大操作、赚取套利收益的冲动。”刘文说。
融资为入市
中山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宋之华却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即使是在2005年的牛市行情,投资债券市场的收益不超过3.3%,从总的收益来看,如果保险公司只是单纯在回购市场进行操作,带来的利润(包括短期融资券的收益)并不如外界预想的那么多。”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保险公司沉浸在回购市场“不可自拔”?
“回购市场的低利润对保险公司不具备吸引力,保险公司沉浸在回购市场另有原因:把从回购市场融到的部分资金投向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某知名保险公司精算师张如进(化名)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在回购市场上,保险公司采取‘两手抓’的政策:一方面把融入的资金留在回购市场继续进行短期回购操作;另一方面把一部分资金通过第三方投向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这样就获得比纯粹在债券市场更高的利润。”
保险公司 “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是否透露了保险公司的财务问题?张如进对此不置可否:“不少保险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初向个人出售的保单,利息率在当时是非常高的,大概在10%以上。但是现在的利率处于低谷状态,保险公司都存在支付的难题。”
但是保险资金投向股市的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向保监会副主席吴晓平请教,他回答说:“根据中国保监会的规定,保险公司每年投资于股市的资金量,不得超过其上年年末总资产的5%。根据2004年末保险业总资产测算,保险公司2005年能够进入股市的资金在500亿元到600亿元之间。”
“通过第三方投资在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从表面上来看,是有规避政策管制的嫌疑。据保监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保险公司在去年一年中总投资额为8894亿元,其中,对基金市场的投资为1099亿元。按照《保险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总资产15%投资允许比例,至少在基金投资方向,保险公司尚有1100亿的追加投资空间。”吴晓平说。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的资金还包括3588亿元国债。保险公司如果将国债占压资金通过回购转为股市投资,时下的股票市场被看好,保险公司进行投资的操作空间巨大。但是到目前为止保监会并无数据显示保险公司究竟有多少资金投向了股票市场。”
“保险业务和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业发展的“两个轮子”,资金运用这个轮子转不动,发展就会失衡。一段时期以来,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较为狭窄,与资金运用收益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保险公司已经出现寅吃卯粮的现象——将新吸纳的保费收入,用于现期的支出,”吴说。
保险资金“逼空”股市
2005年2月17日,保险资金被正式允许直接进入股市。当时债券交易员们担心从此以后,将会有大笔投资金被转移到股票市场中去,将会造成债券市场大跌。
股票交易员们与保险公司却对此反应非常积极,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他们就可以投资在比债券有更高回报的其他金融产品上。同时,保险公司亦借此达到了投资多元化目的,从而降低其投资资产组合的风险。当然,股票交易员也是新条例下的收益者,股市在一夜之间就多了一批重要的投资群体。
吴晓平告诉记者:“从保险公司看,保险资金直接进入市场,有利于资本市场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同时可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新的资金渠道。”
但是官方的撮合似乎只是一厢情愿,保险资金并不讨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的喜欢。
“事实证明保险公司与股票市场已经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了,而债券市场则被打入了冷宫”,刘文说,“业内人士对保险公司在国债回购市场融到的资金进行了揣测,都认为是进入了股市,而且造成市场大动荡的抄底操作。”
“保险资金的‘逼空’行为使得股票市场大跌,或者造成了基金市场遭遇大规模的赎回压力。”刘文说。
一位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经理则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他们“极为讨厌”保险资金介入自己管理的基金,因为“快进快出”极易引起基金净值的大幅波动。
风险在增加
吴晓平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按目前的情况看,保险资金通过在回购市场融得资金,偷偷进入股市,这其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投入的资金是否在规定的15%的额度内;二是通过第三方的操作模式难于统计确切数字,对整个股市的引导造成系统的风险。”
“保险资金入市首要面对的是市场风险。从长期发展的过程来看,风险应该是与收益相匹配的。收益长期大于风险,说明存在着垄断,而收益长期小于风险时,如果该行业不是一个没落性的行业,就说明一定存在着制度性的缺陷。”
“其次,还要认识到存在着许多非市场风险。比如证券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所引发的风险就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风险。中国股票市场正处于改革关键期,相关的投资风险极难预见。保险资金等此时进入股市,不排除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
吴晓平认为:“从保险资金最近在回购市场反复操作的行为看,虽然可以增加资金,但是其中存在着相当大的利率风险,同样也就放大了风险。 主要是因为,融入资金所支付的利息是锁定的,而用融入资金购买新的票据、债券或股票、基金,收益率却是浮动的。这由于保险公司反复操作的周期可能很长,很可能出现较大投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