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06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 > 正文
 

李稻葵:经济学教育在中国也必须要现代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 13:41 新浪财经

  

李稻葵:经济学教育在中国也必须要现代化

  由人大经济学院、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共同主办的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系列之二——现代经济学教育:共性传承与个性彰显研讨会于3月18日在人民大学举行。图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由人大经济学院、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共同主办的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系列之二——现代经济学教育:共性传承与个性彰显研讨会于3月18日上午8:30-12:00在人大明德主楼举行。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以下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演讲实录:

  李稻葵:谢谢主持人, 的确时间压力很大,好在刚刚四位精彩的发言,重复的地方我
就不讲了。我今天发言有四句话来总结。第一,要正确理解现代经济学,第二是

中国经济学需要现代化,第三,中国经济学也必须本土化,第四,经济学教育在中国也必须要现代化和本土化。

  第一, 要正确理解现代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的概念应该是比西方经济学更加的精确,现代经济学指的是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流行起来的经济学体系,具体说来,这是一个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的,引进了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体系,我们称之为现代经济学,总结看来,现代经济学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具有相当的自然科学性,其中包括强调从假设开始,到推理,到下结论这个逻辑性,也包括强调以计量经济学为基础的经验研究,强调假设检验,这些就是自然科学性,我并没有说是科学,但是具有自然科学性。

  第二,现代经济学有相当的包容性,就是它的体系本身是没有意识形态的因素在里头,是一套研究方法,这套方法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事实上在现代经济学体系下还包括了很多继续关注传统经济学问题的很多研究,比如说再过一个月,我们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和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合聘请罗莫尔教授来讲学,他就是用现代经济学方法研究传统政治经济学里的剥削问题,平等的问题,收入分配的问题等等。他在经济学里是处于主流地位的,他以前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西工作,现在被耶鲁大学的经济学系和政治学系聘做双职教授。

  第三,由于是有一定的自然科学性和一定的包容性,所以现代经济学是传统政治经济学自然的传承和演进,也就是很多传统的问题,比如说剥削的问题,收入分配的问题,仍旧在现代经济学中得到讨论,而且就算是现代经济学一些常常被人诟病基本的假设,比如说经济人的假设,这个假设本身也是在演进,现在流行的实验经济学,就是在不断的更新和丰富经济人的假设。所以不能把现代经济学定格在某一阶段,说它是有很大问题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建议逐步的用现代经济学的提法来取代西方经济学的概念,这里可能还有其他的含义, 我就不细说了。

  第二句话,中国经济学需要现代化,原因是什么,我就不重复刚才林毅夫教授他们讲过的很多道理了,我只是想强调,这个是我们中国整个社会、整个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学怎么样现代化呢?我想需要在三方面来努力,一个是把现代经济学的核心的知识结构引进到中国的经济学研究、教学中来。第二是学风和研究方法的现代化,刚刚林毅夫也强调了,不能照搬所谓现代经济学里的一些简单的结论,要非常明白里面的假设是什么,前提是什么,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也不能直接照搬他们的结论,也要讲究从假设到推理,到检验,这么一个理论创新的机制。这是研究方法和学风的现代化。

  第三,我觉得学科组织方式的现代化,这个也很重要,包括怎么样组织学术会议,怎么样审稿,选各种各样委员会的成员,各种各样的委员会怎么样投票,怎么样运作,这套方式跟学科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还包括我们教师的聘任,教师的提拔,这套系统,我认为也应该逐步的引进现代经济的学术管理方法,这个可能是超出的经济学本学科的做法,是有一定共同性的。

  第三句话,中国经济学也必须本土化。 以上几位已经论述了。我补充一点,即便是在现代经济学里,比如说以美国为重镇的经济学里,他们的经济学研究,事实上是带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国家意识的,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他们研究的假设,往往是带着本国经济的特点,比如说Joseph E·Stiglitz说的,在70年代关心的是滞胀的问题,以前关心的是失业问题,这是以美国经济为蓝本的经济问题,如果把他们关心的方法搬过来的话,显然对中国的实践是没有指导意义的。

  目前在西方,包括美国的经济学家,他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所谓的前沿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从他们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问题。我举很小的例子,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们形成了一个制度,我们要把国际上所谓最主流的杂志拿过来,定期研读,读了几个月之后,同学们大都有一个结论,他们是,国外研究的问题都是鸡毛蒜皮的问题,我说不能这么讲,在我们看来是,但是对人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如说家庭经济学的问题,黑人和白人的工资差别的问题。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必须要本土化,不本土化的话,绝对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第四句话,中国经济学教育也必须要现代化和本土化,这里周立群教授讲了很多了,我只补充一点,我的感觉,在中国的经济学教育里,我们现在强调的比较多的是技术,我们引进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技巧教得很多,中国学生非常善于学技巧,这点跟法国学生很像,我们的基础训练非常的扎实。但是我们对道,对研究思维方式,对研究方法讲得不够,当然可能跟我们教师的平均水平有关系,所以不只强调术,更要强调道,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志,就是对经济学的兴趣,这个不只是救亡强国,而且还要启发他们,作为知识分子,作为社会里有头脑,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人,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进行解释,进行争辩,关心社会上的基本问题,有了这些兴趣之后,才能培养出道,培养术,培养出新一代的经济学大师。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