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经济质量:货币之战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7日 17:51 《财经文摘》

  本刊记者 杨政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尽管现在全球虚拟经济已经是实体经济的数倍,但货币之战的背后,仍是实体经济的较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优化制度安排,力促中国企业升级换代,是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虚拟经济就是钱钱交换,或者说钱生钱。人们到银行存款,到股市和债市购买乃至炒买炒卖股票和国债、购买保险等行为,以及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互相之间、中央银行与国家财政与金融机构之间、上市公司与股市股民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行为,本身都是虚拟经济行为。

  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单独存在。从根本上说,货币金融“大战”的背后,是国家实体经济之间的较量。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人民币升值如同一柄双刃剑,可以促进中国企业更新换代,提升产业竞争力,但如果过程处理不好,企业也会在短期内被迅速冲垮。

  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部分经济界人士。

  《财经文摘》:主张人民币升值的一个理由是,中国货币已经处于强势,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向松祚(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一个国家的货币竞争力、金融竞争力,其背后一定是强大的产业竞争力。而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又来自于科研、教育,乃至基本的制度安排。

  美国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金融力量,原因是背后有强大的产业、科技和军事竞争力。而竞争力能够得到保障,还在于背后的民主制度安排,对私有经济的保护。这是美国立国200多年来无数美国人艰苦奋斗的结果。

  现在美国处于弱势周期。但如果从历史角度看,人民币是不是已经成为真正的强势货币?还很难说。我个人认为,现在人民币还远未成为强势货币,理由很简单,进行冷静的客观分析就可以发现,中国的产业竞争力不用说与美、欧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去比,在某些方面连韩国都不如。

  从《财富》500强企业排名可以发现,这个排名不是按市值,而是根据销售收入。中国完全通过市场竞争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根本挤不进500强。相反,日本则有70多家,美国接近200家。

  经过30年改革开放,尤其是最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实力有了飞速提高。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了初具制度架构的市场经济体制,加上中国人相当勤奋。这是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中国贸易顺差巨大,中国产品从量上看,在全世界已经居于第一。但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中国固然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国家大,人口多,但产业竞争力与其地位是不相称的。在这种格局下,人民币怎么可能成为全球的强势货币?

  《财经文摘》:这就是说,在金融竞争的背后,真实经济乃至制度安排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向松祚:货币反应的是真实经济的实力和国家经济的长期预期,谈到货币和汇率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真实经济,不能就货币谈货币。

  美元之所以能成为全球主导性货币,是有基础的。二战结束后,美国工业产出占全球四分之三,黄金储备也相应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战后其他国家恢复经济,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美国。一个国家经济弱但货币强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此外,美国政权十分稳定。200多年来,除了一次内战,美国的政局与别国相比具有稳定优势,被人们称为安全天堂。

  回到中国现实。我们也相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政局也能长期稳定。但这尚需要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不到60年里,发生的动荡也不少了。

  投资的核心在于信心,而一旦发生动荡,投资信心将受重创。只有投资者对一个国家长期稳定繁荣具备信心,货币才有公信力,资产和货币才有长期持有的价值。

  中国是一个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按照官方数据,中国尚有60%多的人口还在农村,即便将进城打工的农民考虑在内,农业人口所占比例还是十分庞大的。

  在“二战”前,美国农业人口就已经降到10%以下,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农业人口连2%都不到,都已经发展成为彻底的工业化国家。

  《财经文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有人认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在国家金融体系十分脆弱、企业竞争力还没有跟进的条件下,贸然放开金融市场管理所致。中国应从中汲取什么教训?

  汤敏(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从东亚的发展经验看,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它们都经历过长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过程。但在关键时候,它们能很快将这些产业转移出去。像台湾和香港,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大陆和越南,主动适应产业升级换代这一过程。

  如果中国不能及时对工业进行转型,印度、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等亚洲国家就会迎头赶上。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这才是中国面临的危机。

  现在从总体上看,中国发展已经超过了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亚洲国家。尽管中国的企业也在进行自我升级换代,但缺乏系统性,政府缺乏较强的政策引导。比如税收、环保、金融等一系列政策,都缺乏主动性,政府意识还有待加强。

  不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去谈改善人民生活,坚持汇率不动或小动,都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本。

  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几乎都在本币升值和企业竞争力的关系问题上栽过大跟头,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都爆发过严重金融危机。中国应该从别国汲取教训,要有过人之处,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否则出问题是迟早的事。

  《财经文摘》:如何把握人民币升值与产业升级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

  汤敏:现在,我们将大量精力用在如何“反围剿”上,而对帮助企业升级换代却缺乏足够的重视。

  汇率必定是要调整的,但应该有一个过程,让企业留有时间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

  现在,大家都在抱怨农民工工资收入不高,原因就在于,这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低端产业还能赚钱,没有提高产品质量、升级换代的动力,工人难以创造更多使用价值,工资也就得不到提高。

  杨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人民币升值不能太快。要给企业留出时间进行技术升级。给企业五到七年的时间,在升值过程中让企业在升值压力下改变战略,提高技术。这不是在一两年里就能完成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