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绿色使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 11:53 《环球企业家》杂志

  由二氧化碳引发的这场全球危机将中国推到了另一张事关国家利益争端的谈判桌前

  文 黄运涛

  当文森特·梅歇尔(Vincent Mercier)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喜欢站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眺望,并为那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冰盖所痴迷。但现在,这位罗兰·贝格国际战略咨询公司全球执委会成员在年近花甲之时惊讶地得知,他儿时眼中的“圣山”——这座绵延1200公里的“欧洲屋脊”的冰川在过去50年里已经消融了近60%。“年复一年,人们对此毫无察觉,只有当你看到一些受到特别伤害的地区时,你才会发现,全球变暖的速度有多么快。”梅歇尔对《环球企业家》说。

  奥地利生态科学家罗兰·普森纳的研究证实了梅歇尔的消息。他在对位于奥地利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进行研究后发现,冰川的体积每年缩小约3%,厚度每年减少约1米,并且可以肯定不会再有新的冰层形成;到2050年时,除了某些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冰川会得以幸存外,其他冰川都将不复存在。

  对冰雪运动爱好者来说,这真是一个糟糕的预言。在过去的100年中,地球表面的温度增高了0.74℃;欧洲大陆冰川平均厚度自1980年代以来已消减了9.6米,青藏高原的冰川则以每年7%的速度融化。迄今,全球气候变暖已造成至少70种生物灭绝,人们相信它是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的祸首,并制造了去年北京自1968年以来最暖的冬季,而由它引发的全球重大气象灾害在1990年代比30年前多了5倍,造成的年均经济损失从1960年代的40亿美元飚升至290亿美元。

  形同噩梦般的事实已经够让人胆战心惊,然而未来的图景恐怕更加可怕。谁是这一切的麻烦制造者?在由大约5200万亿吨空气和13亿立方公里的水以及众多生物组成的地球气候循环系统里,是二氧化碳首先打破了其间的微妙平衡。在过去的几百万年里,是它制造的温室气候让地球有了孕育生命的可能,但现在,我们似乎正在逼近一条临界线,即到了某个时候,大自然已经无法缓解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对我们自身所造成的影响,反而可能会陷入另一种恶性循环。

  政治漩涡

  这场共同危机已经把这个星球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了进来。虽然在总体上世界各国对全球变暖的事实及其危害已达成共识,但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范围和约束性机制等关键问题上尚存在较大分歧。今年6月初在德国举行的“八国峰会”,是最近一次由气候变暖危机引发的国家政治之间的较量。“气候公约的谈判自始至终都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大阵营的谈判。”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副处长、多次参与国际谈判的李丽艳告诉本刊。

  而中国则“突然”成为谈判桌上的话题焦点。国际能源署最近预测说,中国可能在今年或2008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如果中国未来25年持续强劲增长,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达到其它所有工业国家总和的2倍。

  中国加入了《京都议定书》签约国,但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声称,这一艰难达成的国际间气候变化应对条约没有规定类似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承担的义务,并以此为由退出。

  “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反驳说,任何争论必须全面考虑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权利,并为它们实现这一目标提供空间。而那些进口中国能源密集型产品的国家应为中国制造业产生的排放承担部分责任。比如中国去年出口的2500万吨钢材和1400万吨焦炭等,这些都应该算在进口国的排放量之中。马凯表示,不应该根据年度总排放量来分派气候影响责任。不同发展阶段、累计温室气体排放量和人均排放量是一些更好的指标。

  “中国已经意识到了气候变化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他们不能确定,一旦推行节能和降低能源使用量,是否会让中国面临社会就业率下降和经济发展减缓的风险。”欧盟委员会副主席甘特·费尔霍伊根(Günter Verheugen)对《环球企业家》说。

  中国1/4的煤藏出产地山西省,在旅行者眼中只有两种颜色:黄和黑。控制不力的被污染的空气在一些时候完全遮蔽了城市的阳光,当这些粉尘随着空气流动而四处飘散时,周边地区的居住环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煤是供应中国经济引擎的重要燃料。中国69%的基本能源和52%的电力都来自煤炭,仅去年一年,中国新增的发电能力就相当于英国和泰国的总和,而其中90%是燃煤发电设施。不过,煤的燃烧也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现在,这个中国头号的产煤大省决心向旧式经济告别。今年5月,山西省省长于幼军公开表示:“山西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我们不要黑色的GDP,不要带血的GDP。”山西将成为中国首批对二氧化硫等污染物采取限排措施的省份。此外,山西还向中央政府提出建立二氧化硫排放配额交易制度,如获批准,它将成为国内第一个实行此项制度的省份。

  山西的觉醒显示出中国治理环境污染、应对全球变暖的决心和行动。处于高速增长期的中国经济,人均能耗、人均污染物排放均不可避免地处于上升阶段,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这种上升是刚性的。不过,从1991年至2005年间,中国经济在保持年增长率为10%左右的情况下,做到全国能源消耗每年只上升5.6%,同时将单位GDP能耗降低了47%,节约8亿吨煤炭,还减少了18亿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中国是用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的量支撑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国家科技部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吕学都说。

  中国有自己的行动路线图。6月初,《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先后发布,在“十一五”时期,中国要淘汰12个领域的落后生产能力。减少排放、增加吸收和加强循环利用,这是中国应对气候变暖行动计划的三个重要部分。

  在《国家方案》中,明确把能源生产和转换、提高能源效率与节约能源、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林业和城市废弃物等列为中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中央政府已经把节能减排工作放在了突出位置,国务院还专门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称,中国也一直在积极地参与和推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中国的实施。这项用于交易二氧化碳排放配额的市场机制,有利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清洁能源技术,或提供资金支持。

  无论如何,人类必须为应对气候变暖改变自身的行为。的确,大自然有巨大的自我平衡能力,不过,上一次碳循环最终恢复正常的过程,花了6万年时间。(张晶对本文亦有贡献)

    主题链接:

 纯净之城 20日
 基业常绿 20日
 沙城纪事 20日
 绿色粘着力 20日
 长江保卫战 20日
 未来水世界 20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