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巴克大小杯咖啡差价约7元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0日 16:41 北京晚报
吉本佳生揭穿星巴克的秘密 如果星巴克要拟定一张不受欢迎顾客的“黑名单”,吉本佳生肯定榜上有名。谁让这位以研究金融学而闻名日本的经济学家“不务正业”呢?他在把玩大大小小的杯子时,偏偏发现了那个咖啡连锁巨头最不愿意让消费者知道的秘密,并且还将这个秘密写成畅销书公之于众:“在星巴克买大杯咖啡更划算!”这就是吉本佳生:看上去平凡忠厚,但头脑中却可能隐藏着什么有趣的想法。 本周,《财道》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成为首家采访这位颇具平民风格的经济学家的中国媒体。 为了100日元而斤斤计较 100日元,约折合为7元人民币。7元钱究竟能干什么?对于经济学家来说,也许是个能够激发灵感的火花。虽然《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一书才刚出现在中国的畅销书排行榜上,但是对于吉本佳生来说,这已经是两年前的作品;而当年促使他萌生写作动机的,正是为了这区区的100日元。 和北京常见的“10元店”一样,日本街头也有专门销售日用小商品的“百元店”。这种其貌不扬的杂货铺,却引起了吉本佳生的兴趣;完全同样的商品,为什么百元店却能比超市卖得更便宜呢?这是他在书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财道:您的著作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副标题,叫做“价格与生活的经济学”,当初您的写作动机是什么?又为什么会选择星巴克作为目标呢? 吉本佳生:作为大学教师,我从2005年开始讲授一门名为“生活经济入门”的课程。在准备课程讲义的时候,我决定写一本与课程内容相呼应的书。最初选择的都是和100日元有关的题材,比如百元店。而星巴克咖啡的大小杯之间,刚好也有100日元的差价。 财道:虽然您书中所举的都是发生在日本的案例,但是您在电子邮件中提到,曾经到北京进行过市场调查,那次调查中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吉本佳生:为了写这本书,我收集了很多报纸新闻,从中选取素材。另外,我还在中国的上海、义乌和北京进行过约一周的调查。在北京期间,我特意调查了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在日本也很著名的餐饮连锁店,印象最深的是价格上的差别。北京的这些快餐店给人一种高价、高端的印象。我想你可能知道,星巴克咖啡的价格,北京比日本还要贵一些。 财道:您书中所提出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在中国市场是否同样能够生效? 吉本佳生:这件事令我有些不安。比如书中提到有关日本手机资费的部分章节,如果不是居住在日本的读者,在阅读上可能会有些困难。最初我也曾考虑,翻译这本书时,能够按照各地的手机资费实际情况,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效果可能会更好。不过无论在哪个国家,商家的价格策略基本上都是一致的,所以中国的读者如果能够从中得到一些乐趣,对于作者而言也是一件欣慰的事情。 散户“防忽悠”必须懂经济 在发表这本与星巴克“叫板”的作品之前,吉本佳生的很多作品都有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名字:《金融工学的恶魔》、《“投资风险”的真实》等等。正如他自己所言,他在日本经常因为与银行或证券公司唱反调而闻名。 随着牛市行情涌入中国股市的大量散户,眼下正在被国内的专家“劝退”。吉本佳生通过日本媒体的报道,也已了解到中国的股票“投资热”。他同样对中国股市中狂热的散户泼冷水。在他看来,盲目炒股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财道:在您看来,参与股市投资的散户,是否有必要掌握一些经济学知识呢? 吉本佳生:这几年我写的其他一些书,内容全部与股票投资等金融交易行为有关。我一直坚持的立场是,股票投资确实很有意思,但是如果无法达到对经济学理论融会贯通的程度,对理论知识漠不关心,这样的投资行为通常会导致巨大亏损,危险性很高。但可笑的是,在日本,认为即使没有投资知识也能够买股票赚钱的那些人,他们写的书反而比我卖得更好。 财道:您所说的危险具体是指什么? 吉本佳生:从短期来看,如果股价迅速飙升,所有进行股票投资的人确实能够赚到钱;但从长期来看,就能够区分出赚钱的人和赔钱的人。股市长期存在的一个规律是:一部分人赚大钱(比如10%至20%的人),剩下的人全部赔钱。只要有谁在赚钱,那么其他一些人就注定要赔钱。 如果不假思索地参与具有上述性质的股票投资活动,即使在短期内能够幸运地赚到钱,从长期来看,被别人从自己身上赚到钱的概率是非常之高的。 采访印象 习惯了被国内的大牌采访对象“放鸽子”,因此向吉本佳生先生发出提问的电子邮件之前,原本并未抱有多少期望。但是帮忙翻译的留学生朋友却很肯定地说:“日本人向来是有邮件必回的,即使是陌生人的邮件,哪怕只是说一声邮件收到了,也会非常正式地予以回复。”这句话果然得到了应验。 据说吉本先生在日本也颇有名气,但是他那种有问必答的认真态度,却多少令人有些受宠若惊。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即使是对于股票投资的风险评估这样的问题,他的回答中也没有出现任何足以炫耀其学术背景的专业术语,全部是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比喻娓娓道来,就像他那本书的风格,平淡、浅显却耐看。 记得我的一位同事,在采访一位经济领域的专家时,仅提了一个问题,便被对方以“你不够专业”为由断然拒绝;我也偶尔听到有所谓专家抱怨,很多中国人不懂经济。是的,我们知道人人都应该懂点儿经济;可眼下的问题是,有几位专业的经济学家愿意屈尊,用我们听得懂的方式,为我们补上这简单的一课?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