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8宏观调控:保增长还是保物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13:31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肖华 发自北京 

  国务院领导普遍认为2008年恐怕是经济上最为困难的一年:一方面是通货膨胀压力高企,另一方面是中国制造在各项成本大幅上升后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以及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不确定性。宏观调控政策执行力度于是将成为判断中国经济走势最大的悬念

  一边是物价飞涨,一边是许多工厂不堪成本高企。是抑制通胀,还是在防胀过程中同时警惕经济增速显著放缓?这是新一届中国政府将要直面的挑战。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世界拭目以待,等待中国政府的回答。这个答案既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未来几年的走势,亦关乎受美国拖累的全球经济能否在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带动下迅速走出困境。

  然而他们得到的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答案:3月5日,国家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

  一周之后,3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CPI(消费物价指数)已达8.7%,为十余年来的新高,PPI(工业品出厂价格)也再探高至6.6%。

  为了保证政策的严肃与稳定、连续,并抑制公众不断高企的通胀预期,宏观调控的诸项政策显然将一如既往,但经济增长面临的深层困难与担忧却也在“两会”期间不断得到表达,宏观调控政策执行力度于是将成为判断中国经济走势最大的悬念。

  “没有模型可以预测政府执行力度”

  如果按照要求为所有工人购买社保,工厂的此项成本将上升400%,因为现实状况中劳动密集型企业通常只会为20%左右的工人购买

  宏观调控的最新政策始于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通胀,防过热。

  这是在CPI已经高位运行4个月之后,当由猪肉引发的价格上涨已经开始向米、面、油等其他领域蔓延时,中央政策作出的明确转变,将执行了十年来的“稳健”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

  在那之前的宏观调控中,中国央行已6次加息,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20年来最高水平,一次次发行数额破纪录的央行票据,试图吸干市场上泛滥的流动性。宣布从紧货币政策后意味着同时还要收紧信贷,严格控制商业银行只能按每季度3%的既定增幅发放信贷。

  然而市场变幻莫测,就在中国货币政策宣布不久,一场牵涉甚广的次贷危机从大洋彼岸的美国迅速向全球扩散,不少观察者预测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全球经济受此拖累也将陷入困境,并寄希望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能够扮演拯救者的角色。

  拯救尚未开始,一场罕见的雪灾却为中国自身沸腾的经济加了些冰。这场建国以来未曾遇过的冰雪不仅造成了五百多亿元的直接损失,而且使得南北物流几近中断,整个经济链条绷紧了好几圈,甚至一度出现混乱:17个省市拉闸限电,工厂缺电电厂缺煤,贵州省政府不得不征用所有待出省的煤炭。

  比起这场突然的自然灾害来,更深重的威胁也在去年年末逐渐显山露水——支撑了中国奇迹般繁荣的制造业普遍开始了痛苦的挣扎。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